一、可不可以说袁隆平养育了世界七十二亿人?

全球72亿人以稻米为主食?不是!

全球水稻以杂交水稻为主?不是!

中国人以稻米为主食?不是!

中国稻米以杂交水稻为主?不是!

中国杂交水稻以隆平高科杂交水稻为主?不是!

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是袁隆平一个人成果?不是!

那全球人/中国人吃饱饭与袁隆平有鸡毛关系?

别天天哔哔了,你愿意吃杂交水稻自己吃去,别弄的好像全国人民欠袁隆平多大人情似的!

袁隆平养育了世界七十二亿人?世界太大了,就说中国吧

2018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4.39亿亩,其中杂交稻面积2.15亿亩,常规稻面积2.24亿亩。

在这2.15亿亩杂交水稻中,袁隆平育成的杂交稻种子推广种植了多少亩?就算一亩杂交稻养活2个人,也只能养活4亿多人,还有十亿中国人没吃杂交稻米,他们又是靠吃什么生存下来的?

问问中国大粮仓的东北人,他们种了多少杂交稻?问问那些以小麦为主食地方的人,他们吃了多少杂交稻米。就是在南方水稻产区,也不全种的杂交稻,一个常规稻品种一一黄华占,至2017年就在南方稻区推广种植了12513.74万亩。

把杂交稻吹得神乎其神的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种植常规稻?为什么近年来常规稻的种植面积还超过了杂交稻?这只能说明杂交稻对比常规稻没有许多人说的那么大优势,甚至还牺牲了口感。

要知道这么多年来,国家花在杂交稻上的研究资金要远远多于常规稻,如果把花在杂交稻上同样多的资金用于常规稻,很可能常规稻的优势比杂交稻更明显。

我对袁隆平、对杂交稻没有任何成见,说袁隆平养育了全世界七十二亿人,我是不赞同的,袁隆平只养育养肥了他自己。

什么事都必须客观看待,从袁老能养活多少人去肯定他的贡献显然不切|实际。我是农民,50年代的农事我末参与,但知道那时候水稻亩产量只400来斤。到60年,有了水稻新品种:陆财,亩产可达5一6百斤,农民们已经是欣喜若狂,但终因植株太高,易倒伏而被淘汰。60年中后期有了南特1号,产量提高到700斤左右,却因个委矮,株丛过密,通风透气不好,易发病虫害,勉强维持了IO来。终被杂优所替代,经过袁老的不断努,亩产量在不断提高,单产高1千多公斤,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在土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水稻的总产量仍在提高,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能养活多少人的问题,谁也不说不清,因为世界上绝大部份的土地无法种植水稻。

全球70亿人口,三大主粮分别为玉米、小麦、水稻,只有我国日本等国以大米作为主食,其他大部分国家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就算我国,大米占有率不足30%,以14亿算,也就是4亿多人吃大米,袁老的杂交水稻,确实在水稻领域属于里程碑一样的存在,但市场占有率很低,口感很差,尤其最近几年,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直接放弃杂交水稻种植,改为种植常规稻,目前可以说杂交水稻主要用于饲料加工。袁老的主要贡献是确定了杂交水稻的方向,值得崇拜,但不应该被神化。

感觉有点少 全世界80多亿人呢

杂交稻最多可养活七千万人。这还不是袁隆平个人功劳,是众多农业科学家集体功劳。如果说袁隆平养活中国十四亿人的话,那将有十三亿三千万以上的人是不吃饭而活着的。说养话世界七十二亿人的话,那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说的话。

不知道谁提出这个问题是何目的,反转的伙伴们不要被带进沟里!袁老在公开的场合将自己的一生定义为杂交稻之父,与转基因水稻无任何关系,既便他或他儿子的公司搞转基因水稻,自然有国家的法律惩罚他们,很简单,因为没有国家的安全证书。擒贼先擒王,我们应该对取得安全证书的张启发们及它们背后的国内的利益集团进行揭发和斗争,我们应该建议中纪委及国安部门对农业部进行巡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及腐败,把祸害国家与人民的败类纠出来!记住一点,当我们攻击袁老的时候,这帮转狗们会在后面偷着笑的,我们要认清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人,把转基因从我们的主粮里消失,是每个人的责任!

谁这样说谁无知!真的!什么叫养育?你祖宗十八代是谁养育的!?美国孟山都广告词及方舟子科学论证:转基因比草甘膦安全,喝草甘膦比食盐安全!农达草甘膦在中国可是有毒标识的农药!袁隆平也研究转基因水稻是公开的事实!更何况全地球有那么多人的主食不是大米呀!大家都别跟着喝草甘膦喝脑残了呀!醒醒吧:国民!别再被挺转基因的无一丝良知的二狗子及二狗跟班们忽悠得再去当实验的小白鼠了!你的生命由你自已掌握!何必要交给它们!!!

废话!出生时候没有母亲的奶水谁都活不成!袁隆平不是救世主!除了解放战争时期粮食从来都不缺!过度宣传夸大袁隆平的功劳!

我,你看看我这个回答满意不

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养活了多少人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估计在14亿人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具有个体高度杂合性,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和杂交水稻相对应的是常规水稻。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首次公开测试,亩产1046.3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它让所有的水稻,在理论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产生优良后代。

扩展资料:

施肥技术

1、施足基肥。由于直播栽培从幼苗开始就直接在大田生长,因此施足基肥对直播栽培获得高产更为重要。

2、分次追肥。直播稻施肥应遵循“少吃多餐,追肥要勤,每次用量要少”的原则。分5 次追肥,第1 次追提苗肥;第2 次追分蘖肥;第3 次追拔节肥;第4 次追穗肥;第5 次追扬花肥。

3、钾肥施用技术。根据土壤特性施用。对缺钾严重的土壤,施用钾肥效果显著。钾肥要与氮、磷配合使用。只有在三要素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增施钾肥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