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鲎怎么吃

鲎肉是不可以直接食用,因为鲎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如果直接食用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危害。另外,中国鲎与南方鲎为省重点保护动物,是《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濒危级别;圆尾鲎为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易危级别。

食用鲎对身体的危害:

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这种重金属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

4、重金属有机铜还可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

扩展资料:

鲎的要用价值

1、鲎尾炭可以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胃出血,也可以外用治外伤出血;

2、鲎珠清热解毒,用于咽喉痛;

3、用鲎血细胞制成试剂,可以快速而灵敏检测毒素;

4、鲎的壳、尾、卵、肉和血洗净晒干后均可入药。

参考资料:鲎—百度百科

二、中华鲎的用途

1、鲎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肉、壳、尾皆可入药。

2、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从这种蓝色血液中提取的“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受细菌感染。

3、鲎还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中,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它的壳可以提炼成的药可治甲亢等病。

生活习性:

中华鲎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1、中国鲎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沿海海域,其主要来源有湛江、北海、长乐、平潭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菲律宾等地。

2、南方鲎,分布于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3、圆尾鲎,分布于印度、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广西钦州、北海、海南儋州、临高、澄迈、海口地区沿海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鲎

三、鲎可以吃吗

鲎可以食用,在世界部分国家包括国内某些地区都有食用鲎的习惯,食用方法也各不同,有烤的,煲汤的。但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危害。

1.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据医学研究表明:这种重金属(Cu2+)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

四、鲎怎么吃 鲎的吃法

1、海鲎节瓜肉片汤、鲎壳蒸粉丝是比较经典的“两吃”做法。

2、将鲎的肉取出洗净,留下壳用来蒸粉丝。取出的鲎肉与节瓜、肉片一同煲汤,利用节瓜清热、解毒的特性,与鲎的湿热相中和,达到健康美味的最佳效果。同时,节瓜的清爽也能将鲎的涩味去除,令肉质的鲜感更为明显。鲎肉的质感与蟹肉有些类似,但嚼劲更强,在齿间留下的满满都是鲜味。

五、鲎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关于鲎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1、鲎肉在中医中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鲎肉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明目;

2、解毒消肿,对于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痔疮;脓疱疮等疾病有着明显的效果。

3、而且平时的时候也可以做菜食用,鲎肉和腹肢内脏都可以白切和煮汤,鲎卵还可蒸煮或伴调蛋花煮汤。

六、鲎鱼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鲎鱼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1、鲎鱼的食用方法:

(1)炖汤:鲎鱼能用来炖汤喝,在做的时入一定要提前把它宰杀并处理干净,然后再用清水把它洗净,剁成块,在炒锅中放适量食用油,放入姜片炒香,再把切好的鲎鱼入锅,翻炒到变色加少量生抽和料酒,加适量清水炖煮,开锅以后放食用盐,炖熟以后直接出锅就可以。

(2)香煎鲎鱼:鲎鱼还能煎着吃,在做的时候需要把鲎鱼宰杀处理干净,取出他体内的新鲜鱼肉,切成片以后加生抽,蚝油,料酒腌制半小时,然后准备适量的淀粉,让鱼肉在淀粉中滚动一圈,让它表面沾上薄薄的淀粉,在平底锅中放食用油加热以后鱼肉入锅煎制,煎熟以后取出洒上胡椒粉就可以。

2、鲎鱼的禁忌:鲎鱼营养价值极高,食用功效出色,但它在食用禁止与茶叶放在一起吃,因放人外是性质相克的存在,如果放在一起吃容易造成食物中毒,会危害人体健康,另外人们吃鲎鱼还禁止过量,不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