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测量身高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

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

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扩展资料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

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身高

二、身高怎么量才正确 量身高方法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需要光着脚,立正的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一般早晨测量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三、怎样测量人的身高?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3、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4、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普通家庭没有身高计可用小卷尺拉直固定在门上,用书代替身高计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测量,同样可以准确地测出身高。

四、怎样量身高才标准?

身高测量方法:被测者赤脚,立正姿势站立,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将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测身高量要求:测量身高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扩展资料:

身高是指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一般以厘米(cm)作单位,也较经常用“米”(m)。身高是对人体纵向部分的长度,源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身高

五、怎么正确的量身高?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需要光着脚,立正的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一般早晨测量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六、身高的测量身高

好处

人们普遍认为体重变化快,因而常用体重的增减作为评定健康的客观标准。其实,用身高增长来评定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疲劳程度其准确性也不亚于体重。

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年测量1~2次(最好每季度测量一次)身高是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增长正常,说明生长发育良好;身高增长缓慢、基本不长、甚至停止增长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补救。

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身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评定衰老程度。身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正常人以20~30岁为最高峰,从40岁开始,年龄每增加10岁,身高就降低1~2厘米。男性老年人的身高平均要降低2.25%,女性平均要降低2.5%。国外有人报告说,从40岁到90岁,人体身高可下降7~9厘米,甚至出现明显的驼背。人体这一生理变化,俗称“老缩”。

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还是评定生理负荷大小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个体而言,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身高的这种变化与职业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肩担、背扛的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举重运动员,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更为明显,早晨起床时要比晚上睡觉前高出2~5厘米。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脊柱椎间盘被压缩。二是维持人体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颈、背、胸部的肌肉一天承受负荷而逐渐疲劳,脊柱的支撑力减小,弯曲度增大,随之身高亦相应降低。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普通家庭没有身高计可用小卷尺拉直固定在门上,用书代替身高计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测量,同样可以准确地测出身高。

前面已经讲到,身高取决于遗传和后天环境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中,遗传虽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后天环境因素,特别是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内,保证充足而又平衡的营养和经常性的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也不可低估。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身材高大些,某些女青年找对象也特别注重男子的身高。曾几何时,社会上就流传着把中等身材的男青年比喻成几等“残废”的笑话。择偶片面强调身高实属欠妥。人高有优越性,矮个也有其优势。将高与矮这两个群体相比,矮个儿比高个儿更聪明、伶俐,更健康长寿。我国医学专家对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区调查发现,90岁以上老人的身高多在140~160厘米之间,体重40千克左右。美国学者马劳斯以身高173厘米为界,调查了美国各界名人和运动员,结果有11%的矮个儿比高个儿多活9岁。750名男性中,活过90岁的15人里矮个儿有13人。活过90岁且有成就的9位名人中矮个儿占8人。230 厘米以上的巨人平均只活了39.8岁。美国历届总统矮个子平均活80.2岁,高个子平均只活了66.6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平均身高已取得显著成效。以我国为例,据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2006年,16岁中学生男性身高平均为172厘米,女性162厘米;比起2000年统计的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女性158.6厘米有明显增加。

那么理想的身高究竟多少最佳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期待长高和控制长高将变成现实。果真如此,人类更加幸福。

2015年6月30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有关情况。

近十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据2015年7月卫生厅公布的全国18岁及以上(包括老年人)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