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国时期齐国都城在哪

临淄

临淄齐国古城是中国西周至战国齐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旧临淄县城)的西、北面,东临淄河,西依古系水。总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

临淄齐国古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成,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都城之一,也是当时候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姜氏自太公始,经西周、春秋时期,传位31代,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史称姜齐。公元前386年(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迁康公于东海,篡权自立,仍都临淄。

改安邑为安平,改棘邑为画。历经8代君主,治齐达160余年,史称田齐。

公元前284年(赦王三十一年),燕将乐毅陷齐70余城,唯莒、即墨两城未下,临淄归燕属5年。公元前279年,田单复齐,立襄王法章,返都临淄。

扩展资料:

临淄齐国故城:

1、城址布局

临淄齐国故城分大城与小城2部分,总周长约21.3千米,总面积达16平方千米。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是国君和主要大臣居住的宫城,南北2千米,东西约1.5千米,周长约7.2千米,小城墙基一般在20米-30米宽,最宽处达55米;

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外城,南北4.5千米,东西3千米,周长14.1千米,大城墙基宽分20、25、30、34、43米不等,大城西墙被压在小城北墙之下,表明大城建造年代早于小城,城墙都是用土夯筑而成,夯层分3厘米-7厘米不等。

桓公台宫殿建筑遗址区,位于小城的西北部,是一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名叫桓公台,俗称梳洗楼、梳妆台,北距小城北墙约200余米,高14米,南北86米,东西77米。

此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台为齐国宫殿高台建筑遗址。

10号宫殿遗址,位于小城的东北部,东距小城东墙约300米,在桓公台以东约1000米处,中央为战国时期修筑的夯土台基建筑,平面上总体南北长达87.5米,东西宽113米,台基虽仅1层;

但高度在3米以上,且周围壁面立柱镶板,装饰完善,台上建筑有彩绘木门以及铜构件,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依据工作顺序命名为齐故城10号遗址。遗址整体地势明显高出周边,为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处重要宫殿遗存,俗称“金銮殿”。

2、城址城门

因东、西城墙沿河岸弯曲而建,故出现城墙拐角24处,仅沿淄河东墙就有14处。史书记载,齐城有门13座,已探明11座,其中小城城门5座:南门2座,东、西、北门各1座;

大城城门6座:南、北门各2座,东、西门各1座。按交通干道的走向和城门的布局,还有西门1座,约在齐都镇永顺村北,排水道口以南,俗称“三圣门”。另一座是东门,在河崖头村南,或葛家庄以北,俗称“雪门”。

3、城址干道

临淄齐国故城大、小城内发现10条干道,其中小城内有3条,大城内有7条。小城内干道:东侧门大道,保存约1200米,宽8米;西门大道,长约650米、宽17米;

北门大道,南伸尚存1430米,宽6至8米。大城内干道:东部南北干道,自南墙东门通向东北,全长3300余米,宽20米;

中部南北干道,全长4400米,宽20米;北部东西干道,自东门西行偏西北,直至西墙,长约3600米,宽15米左右;北墙西门大道,南伸,与北部东西干道相接,存650米,宽6米多;

中部东西干道,长2500多米,宽17米左右;西门大道,东伸约1000米,宽10米至20米。此外,在离南墙200至300米处有一条与南墙平行的道路,长约1900米,宽4至6米;

西墙附近与西墙平行的南北道路,南通小城北门,宽4至6米。除后2条和小城北门干道可能是晚期的道路外,其余均为故城早期的主要交通干道。

大城的2条南北大道与两条东西大道在东北部相交叉,形成一“井”字形,这一带应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市井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淄齐国故城

二、齐国的首都叫什么名字?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在临淄,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武王伐纣灭商后,姜子牙的长子丁公被封于齐,建都营丘(有观点认为,营丘就是临淄),后来胡公迁都薄姑(今天的山东博兴)。公元前859年,迁都临淄,至公元前221年齐被秦所灭。临淄作为齐国都城,历时600多年之久。

临淄城东南有个湖,叫做“天脐渊”;城北有两条东西向的大道称为“庄”,宽15米,可六辆马车并行;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称为“康”,宽17米,可陈师列阵,在康、庄大道之间,是城中最为繁华的地带——“国市”。

当时的齐国人,自从姜子牙伐纣灭商之后,被周武王封于此地后,就世代生活在这天之脐上。

扩展资料:

1950年时,临淄属淄博专区,1953年属昌潍专区,1958年并入益都县,属昌潍专区,1961年10月复临淄县,属昌潍专区,1969年12月属淄博市,改临淄县为临淄区。

而“淄博”这个地域名称,是近代随着淄川、博山煤矿的开发于上世纪20年代才形成的。作为区域名称,是从1938年10月成立中共淄博特委时开始的;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始于1945年8月23日中共鲁中区党委建立的淄博特区专员公署。

1948年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隶属鲁中南行政区。1949年7月,淄博特区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合并,成立淄博工矿特区。1955年3月,撤销淄博工矿特区,设立淄博市(地级);淄博成为继济南、青岛之后山东省第三座省辖市(地级市)。

三、齐国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齐国都城现在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武王伐纣灭商后,姜子牙长子丁公被封于齐,建都于营丘,公元前859年,迁都临淄,一直到公元前221年齐被秦灭。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历时了600多年。

齐国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临淄城东南边有个湖,叫“天脐渊”,城北有两条东西向大道称为“庄”,可六辆马车并行,中部有一条东西的大道称为“康”,可陈师列阵,康、庄大道之间是城中最繁华的地带——“国市”。

临淄城有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域;小城是国君居住的宫城,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四、齐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齐国是现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疆域大致在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和莒国(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杞国、鲁国等国接界。北和燕国接界,西和赵国、卫国接界。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

齐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齐国建立,齐国位于今山东省。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五、齐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01

      齐国是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齐国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齐国是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齐国出现于西周时期,当时周武王为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于齐(今湖南),后来由于三监之乱的发生周公被逼东征,最后将齐国迁到现今山东半岛一带。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疆域大致在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和莒国(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杞国、鲁国等国接界。北和燕国接界,西和赵国、卫国接界。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