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吗?近年来随着心理问题的低龄化,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我为大家搜集和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2、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3、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4、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更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习心理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协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心理教育是指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使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方面。

2、人际交往教育

进人中学后,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际关系的性质相对复杂。中学生结交朋友的意识增强,与同伴和朋友的交往逐渐密切,朋友的影响逐渐超过父母对他们的影响。这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之一,原因在于朋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这具个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学生常常不懂得如何与教师、家长等成人进行的沟通。因此,教会中学生与成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双方的沟通顺畅、相互理解和缩小代沟。此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性萌动引发一系列的烦恼、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和沟通。

内容主要包括朋友、老师、家长和异性的沟通与交往。

3、自我意识教育

青少年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苏醒阶段。自我意识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包括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等。

4、意志品质教育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着,既要克服内部的困难,如疲劳、懒惰、分心等,又要克服外部的困难,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意志品质更多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

内容包括挫折应对、意志力磨炼和危机干预等方面,通过提高中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压力释放

作为中学生随着学业的增长,将会伴随许多压力的产生,有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学科选择的压力,以及学校适应压力,同伴交往压力,师生矛盾压力,亲子矛盾压力等等,面对种种压力的侵袭,仅有一颗意志坚强的心是不能够支撑他们长远的发展的,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压力排解的教育。

内容包括压力症状,压力源分析,压力释放方法等。

6、生涯发展教育

生涯发展辅导是为中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活动,它旨在帮助中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与生涯设计,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培养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技巧,并正视社会问题,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包括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人格特征、职业选择等方。

7、情绪情感教育

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动荡。这种动荡表现为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此消彼涨的两极状态,甚至有时表露出来,有时内隐难觅踪迹。例如,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学生情绪飞扬,兴高采烈,同样,老师一句轻微批评的话又可以使学生愁眉深锁,沮丧不安。众所周知,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充分发挥潜能,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内容包括调节和培养情绪情感以及消除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稳定、健康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讲座内容

心理健康讲座内容

心理健康讲座内容,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会情绪的滋味调控、加强人际交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下为大家分享心理健康讲座内容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快来看看吧。

心理健康讲座内容1

一、心理健康知识有哪些

心理烦恼

心理烦恼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但是自己可以识别、调节,身边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

一般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出正常的情绪烦恼如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等,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就不会出现情绪烦恼。这种明显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烦恼治疗效果好,损害完全可逆,一般在一周以内缓解。

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形成持续的心理问题,这种类型是心理咨询的最佳选择,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当然如果当事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一定需要专业帮助。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造成一定的个性偏差,可能由一定的心理刺激因素诱发,出现暂时或局部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但是难以摆脱,必须需要旁人或者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处于相同的环境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也许不会马上出问题,但以后仍然可能出现。在局部轻度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中枢神经系统或许功能性异常、治疗效果较好,损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内缓解,也有可能长期遗留少许症状,这种类型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选择,如果配合药物治疗也是辅助手段。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可以识别但是无法摆脱,因此主动求助,普通人难以提供帮助,一般需要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经常可以发现异样但是难以理解,正常人在相同处境下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当事人也会出现情绪烦恼。部分影响自己的社会功能、一般不影响其他人,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障碍,治疗效果尚可,部分损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较轻,这种类型可以叫神经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影响严重、广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且会影响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和遗传变异、神经生化以及脑结构异常等关系密切。在社会干预下治疗效果尚可,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和社会监护,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在康复期是有效的,这种类型一般叫精神病。

二、什么是心理学

“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的正式定义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定义中的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而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心理学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一个人或动物,同时不理解精神过程---人类精神过的活动---是不能理解人的行为的。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引用于“百度百科”心理学}

心理学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心理的实质和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等。对这些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构成了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心理学分支有重大的意义。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两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心理实质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心理与社会、心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 ,这些通常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这两类研究是互相联系的,有时统称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学的理论倾向。

在近代心理学史上,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心理学思潮。如早期的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等。它们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各有不同的论述,都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着,同时也依赖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的发展,并常受到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原理的研究,而随着心理学的科学材料的积累,某些心理学基本原理也将发生变化。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看,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达到心理发展的高级水平,体现出人类心理活动的特征,具有典型性。但是,普通心理学并不研究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顿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而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如有关感受性的测量和各种感知觉的机制,学习与记忆的形式和过程,思维的各种操作,言语的`知觉和理解以及能力的测量、人格的结构等。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适用于人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活动领域。可以说,普通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三、健康心理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讲座内容2

一、学会微笑

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一笑解千愁”。笑能让我们的生活轻松和愉悦,是一种愉快情绪的自然流露。它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劳,活跃生活气氛。微笑能放松自己,微笑能让自己开心。

小不仅有这些优点,笑还能治疗心病,传说,在清朝有位县太爷,因患心病整天愁眉苦脸,吃不好、睡不好,日子长了,只见他日渐憔悴,家人到处求医,疗效甚微。有一天,当地一位医术高明的老郎中得知此事,便上门诊病。在为县太爷把脉之后,一本正经地说:“你乃是得了月经不调之症。”这位县太爷听了立即笑的前仰后合,说:“此言谬也。”便把郎中逐出。后来,这位县太爷逢人便讲此事,每次都笑声不止。谁知没多久,他的病竟好了。这使他恍然大悟,这是郎中的绝妙之处。其实,这就是用“笑疗”治愈了县太爷的抑郁症。

“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老师们,多多用用这个健康法宝吧,它不仅能让我们变得开心,也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轻松,更和谐……

二、换一种想法

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有时,某件事会让我们有一种绝望的感觉,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想法,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的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

第一个,他梦到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

第二个,他梦到自己走在雨中,戴着斗笠还打着雨伞。

第三个,他梦到自己了和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却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刻的意义。于是秀才赶紧去找算卦先生破梦,算卦先生听完他的讲述后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别赶考了。”秀才不解,算卦先生说:“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伞,不就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了躺在一张床上,却是背靠着背,不就代表没戏了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里收拾包袱准备回家了。店老板见了非常奇怪,问:“明天不是赶考吗?怎么要走了呢?”

秀才把做的梦和找卦先生破梦的事一五一十地根店老板一说,店老板乐了:“哎呀,正好我也会破梦,问哦觉得这梦应该这样: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高种吗?下雨天戴着斗笠还打雨伞,不就说明你有备无患吗?跟你心爱的表妹了躺在一张床上,不正好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到了吗?”

秀才一听,感觉有道理。于是就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考中了探花。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想法,会换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三、体验幸福

有一个女老总,今天上街散步,她发现有一个男士,蹬着三轮车,车上装满一车废品,车上坐个女士,跟他一块儿瘦废品,两人面对面谈笑风生,笑逐颜开。这个女老总就看不明白了,两个捡破烂的,有啥这么高兴的呢?她又想,假如一个男士开奔驰,身边做个女士,奔驰里的两个人幸福呢,还是废品车上两人高兴呢?请你回答我。然后又是那句话:就是还不知道呢!一位哲学老师是这么回答的,捡破烂的高兴,因为他们俩今天的目标实现了,而且实现目标的机会不多,挺高兴的,所以这样的原理告诉大家:

幸福的标准:

与财富、性别、年龄无关

幸福由思想造成

幸福由比较产生

有一个企业,每年都发大量的奖金,今年不景气了,没奖金。然后员工们就怨声载道:完了,没奖金。那段时间,公司里弥漫着一股消极情绪。老总把副手找过来了:今年不景气,没奖金,我们准备裁员发奖金,如何裁法,大家回去拿个方案,先保密。结果,不出三天,谈话声陡然变了:裁员了,裁谁呀?年终大会开始了,员工们提心吊胆坐好了,瞪着眼睛看老板,不知道他的嘴里会吐出点啥!老总左扫描一眼,右扫描一眼,然后开始说话:今年不景气,准备通过裁员,给剩下的人发奖金,考虑到饭碗比奖金重要,我们决定同甘苦共患难,不裁员。大家一看不裁了,心里的石头一下落地了,哇哇,鼓掌。这时,老总又扫描了一下下面说:考虑到大家很辛苦,我们还是咬咬牙,怒努力,给大家发过去的三分之一奖金,大家一看还有奖金呢,哇哇,鼓掌,太好了!今年奖金减少三分之二,但是是最开心的一年,能说明什么道理呢,幸福由思想造成,由比较产生,和财富的绝对量没关系。

幸福由思想造成,由比较产生,与财富的绝对量没关系。

四、尊重别人,同时三嬴

平时我们经常说“双赢”,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三嬴”,那么什么是“三嬴”呢?就是“我好,你好,世界好”,首先要保证我自己好,然后才考虑你好,我们都好了,世界自然就好了。这似乎与我们中国很多优良的传统思想相违背,有人会说:哪有先考虑自己的,这太自私了吧?真的想先考虑自己,也不能这么说啊,太不上台面了……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有一位女士,那天周末实在很累,想在家好好睡一觉,朋友打电话来,约她一起去买衣服,朋友难得提这样的要求,虽然很累,但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就一起去逛街。在逛街的过程中,这位女士都是无精打采的,朋友在试衣服的时候,总是找坐的地方,朋友试穿好了问她怎么样?也是心不在焉地说:还好!这样的精神状态,让朋友很扫兴,衣服没买成,不欢而散,大家心里都挺不舒服的。女士想,我这么累,还陪着你,你一点都不领情。朋友觉得,我难得找你赔我,你却这副态度,太不够意思了。于是都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回了家,老公遭殃了,孩子遭殃了……如果,这位女士用“三嬴”的`方法,也许会是另一种结果。我们试想一下:朋友打来电话,女士真的很累,那就先考虑一下自己,向朋友解释一下,今天真的很累,过几天再约时间。朋友虽然会有点失望,但是能接受。过几天,女士主动约朋友,两个兴致很高的女人一起逛街,一定会满载而归,心情好了,丈夫受益、孩子受益,不正是“我好,你好,世界好”吗?

五、心造天堂

日本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一个好斗的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与地狱的意义,老禅师轻蔑地说:“你不过是个粗鄙的人,我没有时间跟这种人论理。”

武士恼羞成怒,拔剑大吼:“老汉无礼,看我一剑杀死你。”

禅师缓缓地说:“这就是地狱。”

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气和纳剑入匣,鞠躬感谢禅师的指点。

禅师道:“这就是天堂。”

有这么一个人,他说:我在单位里有一个仇人,我看见他就生气,每天看见他心情就不好。这时他就想到我们刚才那句话:不是造天堂吗,我就造一个,我先跟他主动沟通说话。第一天早晨碰见对方,他主动跟对方说:早上好。对方不理他,他说没关系,破冰需要慢慢加热呢。第二天又碰见了:早上好。对方又不理他,他想,哼,我明天再跟他说一次,如果他再不理我,我坚决恨他到底。第三天,刚想张嘴说话,对方主动跟他说话了,早上好。然后两人开始沟通了,对方对他大加赞赏,.他说,你胸怀比我大,其实,我的心情也不好,每天看到一件不愉快的事,就等于每天吃个蟑螂一样,这哪能好呢?一点也不好。然后两人变成了好朋友。——学会优待身边的人,我们可以为自己造天堂。

六、学会取舍

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谊;

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

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

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实在;

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

舍得施舍,得到的是美名;

舍得小,就有可能得到大;

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

舍得某种精神,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物质;

舍得某种物质,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精神。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

人世间就是这么奇妙,你又何须苦苦追寻一个目标

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

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

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

七、我的心情我做主

一个居士哭诉自己的委屈,做了很多事,却被误解,问有没有听到关于自己的谣言。

清净讲了一个孔子的故事: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清净说: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会误解他人,所以误解和被误解也是人之常情,很快就会过去了,不要放在心上。居士说:那我现在做的这些事还要做吗?要不我干脆不管了。

清净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作家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他们继续前行时,作家问道:“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朋友说:“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作家问:“那么你为甚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当我们的心情好坏取决于别人的态度时,我们便使自己萎缩为一个可怜的受害者,抱怨与愤怒便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的埋怨,其实是一种责任推卸和负担转嫁:“我这样痛苦,都是你们造成的,你们要为我的痛苦负责!”我们可能主宰不了世界,但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在生命相续中,身边的环境、人和事件都会传送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一定要记住:我的心情我做主。

最后送大家几句生活感悟: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生命只在今天,不要为明天忧虑。要学会欣赏自己眼前的每一点进步,享受每一天的阳光。

心理健康讲座内容3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朝气蓬勃、多姿多彩的五月,我们的心理健康节5.25又将如期而至。为了迎接这个特殊的节日,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全校师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我校于今天隆重举行第六届心理健康宣传月启动仪式,本届心理健康宣传月的活动主题是“呵护心灵,与爱同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学业压力大,在思维、情感及行为方面,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因此,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中学生的你们,也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学会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乐观向上地学习生活。

今年,学校将于x月xx日至xx月x日开展以“呵护心灵,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心理运动会、黑板报设计比赛、祝福高考、电影赏析、学生心理测量与咨询,还有家长心理讲座及咨询活动。其中,心理运动会上,大家可以在轻松游戏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心理黑板报设计大赛,大家可以独具匠心地创造作品,展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还有现场心理测量与咨询,以及祝福高考等温情且具有极大意义的活动。我希望各个班级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每位同学要积极参与,力争在全校范围内创造出“人人关爱心灵,处处青春洋溢,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快乐前进”的氛围!

最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携手营造良好人际环境,让我们“开心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感恩每一天”!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拥抱阳光生活,共创和谐校园!

三、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1

同学们: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的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可许多孩子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人格缺陷、心理障碍等几种类型,这些问题正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冯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减压,同时接受一些“心理调养”方面的教育,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进行疏导。他警告说,过大的学习压力只能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严重的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卫生局健康播报: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报称,近期一项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60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抑郁症,而在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不少于10万人。其中62.9%从未求诊或接受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导致抑郁障碍更加严重。

(一)我国儿童心理存两大缺陷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我国儿童心理与行为进行过不同方式的调查和测试,取得了上万条数据。“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是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沈德立主持这项研究已达十年之久,出版相关专著300多万字。沈德立说:“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大误区,正是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孩子包办一切,且过分地关注孩子表面的东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没有给孩子搭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识。

学校、家庭教育的八个误区

重成功轻失败:关注成功重于面对失败(忽视了失败对于成功的奠基作用)

重物质轻精神: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忽视了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发展)

重结果轻过程: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忽视了成长和积累的过程)

重智商轻情商: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忽视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重答案轻问题: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忽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重行为轻心理: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忽视内在的心理因素)

重共性轻个性: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忽视儿童的个性化表达)

重说教轻交流: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2

幼儿健康的心理包括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是十分的重要的,培养好幼儿良好情绪才能保证幼儿的心里健康!

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一)、涉及幼儿情绪培养的课程:

1、测量情绪概念的游戏:没人和我玩、有人弄坏了我心爱的东西。

2、情绪配色游戏,当我快乐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颜色表现我的情绪呢?

3、拍下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理解。

4、教幼儿学会控制情绪。

(二)、满足幼儿对积极情绪的体验

当幼儿的情绪体验要求不被满足的时候——他们的外在表现:分心、不安、给老师捣乱——对此切忌批评。

(三)、营造逾越积极温馨的教育环境要求我们:

设定合理规范

为由而创造与伙伴交往机会的条件

避免暴力武力色情等场景在幼儿面前出现

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要融洽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3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10不要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