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伙伴关系是什么意思?

1996——1998年形成各种战略伙伴关系,是一种不针对第三国、不搞对抗,推动平等合作的正常国家关系,是政治对话关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盟关系。(注:战略伙伴关系不是战略协作关系,区别在于后者在双边关系具体化后需要有后续活动,这就有类似于同盟性质了。但这两种关系没有亲疏之别,只是后者会加剧国家间的信任感)

名词形式: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美)、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中法)、迈向21世纪的重要伙伴关系(中德)、全球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盟),战略伙伴关系(中国阿联酋,中国土库曼斯坦)

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什么关系

为了促进各自多方面发展,国家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国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两国应该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其二,这种伙伴关系是建立在战略全局上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长期的,而不是权宜之计;其三,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这是一种既非结盟又非敌对的合作关系。

所谓“全面战略”是指“国家对战争全局的统筹规划与全面指导。是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地理等因素确定的。区别于;伙伴关系、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等合作关系。

三、什么是战略伙伴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s),是一种基于高度信任,伙伴成员间共享竞争优势和利益的长期性、战略性的协同发展关系,它能对外界产生独立和重大的影响,并为合作各方带来深远的意义。

在这种关系中,合作组织的双方会用足够的投资来提高双方的收益率,“以实际行动而非空话”获得彼此的高度信任,常常冒着风险去做大蛋糕,使他们的伙伴关系比其他公司更具战略优势。

最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出现在日本。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在产品研发上的紧密合作关系或者说特殊的合同关系,是日本企业超越美国企业的关键因素。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许多国家或企业,都根据自身利益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或企业结成某种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在更多方面的合作和发展。

扩展资料:

“战略协作”在中国对外的伙伴关系中独一无二。战略协作指的是不仅两国之间有普通合作,还涉及军事等核心领域的合作,而且还在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共进退。这是中国对外所有伙伴关系中的最高层级。

战略伙伴关系不是战略协作关系,区别在于后者在双边关系具体化后需要有后续活动,这就有类似于同盟性质了。但这两种关系没有亲疏之别,只是后者会加剧国家间的信任感。

1996年,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和外国建立的第一个伙伴关系。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当时俄方非常想和中国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中方也认为,单纯的“睦邻友好关系”已经不能涵盖中俄关系的深度了。

因此,两国一致决定提升两国关系的定位,在深度上,“战略协作”比“睦邻友好”更深,而“伙伴关系”指的是并非盟友但比普通关系更友好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