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用的供品五个碗都做什么食物?

是在家里做羹饭,俗称“清明羹饭”,祭祀祖先,保佑平安。

那时候,每户人家做羹饭的供品有:黄豆芽炒油豆腐、菜蕻羹、红烧黄鱼、红烧肉、鹅肉等。另外,在供品中一盘青团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清明的象征。

青团是用艾青叶捣碎后取汁与糯米粉揉在一起做成的,里面嵌有豇豆沙或白糖芝麻或黄豆粉做的馅子。

根据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各自有不同的五种菜品。

当祭桌上的香,蜡烛将燃尽时,就给祖先烧一些由锡箔折成的“银元宝”送行。

老底子,普通人家去上坟,一般都是先乘航船或脚划船到墓地附近的乡下,再步行到墓地。但一些有铜钿人家则会雇轿夫坐着轿子去上坟,所以就有“三月上坟坐轿子”的谚语。

近代大师庞淑华先生讲;

时变法迁,在当今年代清明节期间,不论是做羹饭还是去上坟,都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也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带上几样生前喜欢吃的饭菜。一般讲究3样即可,待香燃尽时带回可以吃。

1、四个碗,一个黄花鱼(两条煎的黄花鱼摆在碗上),一个火腿肠(或烧肉)切片,一个煎豆腐(或炒鸡蛋),炒一个芹菜就行了,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注意每个碗上面放点芹菜叶,把四个碗放在一个四方盒子里,盒子里同时放上筷子。

筷子数量根据逝者人数确定,如果老两口子都去世了,就放两双,如果去世一个,就放一双。

2、饽饽是那种小的,做馒头的都懂,提前预定即可,老两口去世一人就放五个,双双都去世就放十个。

3、将盒子用包袱包起来,饽饽放箢篼里,箢篼里同时放上烧纸,一头菜盒子,一头饽饽箢篼,用担杖挑着,上坟的时候将盒子打开,盒盖放前面,将饽饽摞上盒子盖上。

上供的五样菜都有什么

上供的五样素菜有香菇(香火旺盛),豆腐(到福吉祥),佛手瓜(神佛保佑),韭菜(酒菜丰盛),鸡蛋(天天吉祥)。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扩展资料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远古时期,古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

他们认为祖先虽然过世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很多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岭南一带重视传统习俗,祭祖习俗至今仍盛行。

中国数千年来承袭了祭祖的传统,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

五碗供菜是指哪五种?

五碗供菜是指香菇(香火旺盛),豆腐(到福吉祥),佛手瓜(神佛保佑),韭菜(酒菜丰盛),鸡蛋(天天吉祥)。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

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虽然如今的“请茔、祭祖”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但是百变不离其宗,都是出于对祖先的尊敬与缅怀,祖先在天之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子孙能做的也只有以祭祀的方式报答祖先。

不同地区祭祖习俗:

1、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

2、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3、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4、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5、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有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6、山东、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祭奠亲人用的五碗菜要怎么做

五碗高贡,豆腐,肉,鱼,粉条,白菜。豆腐跟肉切成塔状。粉条用线绑一下,下锅过油,做成发财树。白菜用菜心。鲅鱼一条。

祭奠,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慎终追远”,祭奠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孝文化的体现。

出殡次日清早,晋南闻喜等地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浇奠,表示清逝者同家人再次共进便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称“扶山”。而太原一带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扫时,才允许往坟丘上添土。两地习俗,相异如此。

到新坟添土、奠纸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逝者安葬后第三天 ,称为“复三”,又叫“圆坟”、“暖墓”。一般是逝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如忻州河曲,亲友带上火锅、柏柴去坟地汇聚,祭奠后食毕而归。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又称“散七”、五七、七七又称“满七”、“断七”或“尽七”,较为重要。

“一七”,丧家设灵座,供牌位,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

“三七”,逝者的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逝者,或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

“五七”,民间认为这一天逝者亡灵回家“ 省亲” ,丧家除举行祭奠,还要延请僧道诵经,亲友均来吊唁。晋中祁县一带,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莲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并按亡者岁数扎制纸花、剪纸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沿路一直从家门口插到坟地。

“七七”,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友都来烧纸,或到坟前祭拜。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

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逝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

三周年过后,逝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五碗供菜是指哪五种

五碗供菜分别是指香菇(香火旺盛)、豆腐(到福吉祥)、佛手瓜(神佛保佑)、韭菜(酒菜丰盛)、鸡蛋(天天吉祥)。五碗供菜一般用来祭祖或者是祭祀天地神灵。

五碗供菜是指哪五种

祭祀先祖是最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民俗活动。

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供品祭祖。

供品文化根据当地的风俗和习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北方上坟5个菜都有什么?

北方上坟5个菜都有肉(刀头),酒,果品,瓜子,花生。

这肉、酒、果品都可以摆墓主人生前喜欢的品种、品牌,喜欢吸烟的还可以摆上墓主人生前喜欢的烟。随着社会的发展,墓主人生前喜欢的品种、品牌可能已经没有了,摆上比原来的品种、品牌更好更高级的品种、品牌,是不错的选择。

扫墓贡品可以吃。贡品文化是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贡者:名、特、优也。贡品多为全国各地或品质优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誉,或寓意吉祥的极品和精华。

上坟的菜品能吃吗

扫墓贡品可以吃。贡品文化是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贡者:名、特、优也。贡品多为全国各地或品质优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誉,或寓意吉祥的极品和精华。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贡品文化,包括制度、礼仪、生产技艺、传承方式、民间传说故事等。据《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