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以什么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二、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

所有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培养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自律能力的孩子。“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完善,它的 社会 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如果整个 社会 没有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所以,学校教育固然对学生影响深远,但学校教育无法解决一个人成长中的所有问题。 永远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学校里学生出现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

而在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 社会 环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教育中也是如此。虽然有明确的目的,但是没有掌握实现愿望的方法,甚至本末倒置,结果也可能是南辕北辙。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会碰上很多问题,比如上不了好学校,一次成绩落后了,孩子在某个阶段不如别人……这些都不过是暂时性,或许在那时看来,是会让人有些焦虑,然而放在更广阔的人生来看,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甚至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家长,更应静下心来面对孩子,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完善自己,对孩子如此,对家长亦然。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不断付出和改变自己,陪伴孩子慢慢长大,最终完成自己的第二次成长。与为不可知的未来焦虑相比,努力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其实已经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是自己完全能操控的部分,也是最可靠、最见效的途径。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让下一代比我们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无论我们以后在与不在,他们都能好好地、幸福地活下去!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实现自身的价值。

父母亲教会孩子学会生存与动物界其它动物的“父母”教育幼崽学会生存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如何在时下激烈地竟争环境下生存。但人与动物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类的家庭教育不仅教育孩子学会生存,而且要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动物界只有怎样生存,完全没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这是人类与动物界的根本区别所在。

教会孩子学会生存是一个大命题,其下还有几个子命题。

一,教会孩子学会生存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其怎样在激烈的竟争环境下生存是首要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生存,家长必须要让孩子学会如下的几个子命题:

1、学会做人

你只有学会了做人,你的一言一行才符合时下的道德标准,才能在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学习,反之,你会到处碰壁,遭到人们的非议。

2、学会与人相处

人是 社会 的人,人与人打交道,协商工作是常有之事,所以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也是非常重要的。

3、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习惯。

5、培养浓厚地学习兴趣。

6、传授生活常识,学会锻炼身体等等。

二,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任何家庭教育,即父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都有功利性,也就是想使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些:在小学里,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优秀,组织能力强;在中学里,盼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能给家庭、国家、 社会 做出更大地贡献。

那么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这一大的命题下,还有以下几个小名题:

1、父母亲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爱好是为实现自身价值做铺垫。

2、父母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为实现自身价值服务。

3、父母亲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精神也是为实现高级目的,即实现自身价值服务。

4、父母亲让孩子积累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等等也是为实现自身价值做铺垫。

所以,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长。

成长可能是一个快要被说烂了的话题,一个鸡汤到不能再鸡汤的词语。但是,家庭教育真的是成长,不仅是孩子的成长,更是父母的成长。

首先,就是父母的成长。我们是否做好了从孩子到父母这样角色转变的准备,我们是否做好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准备。孩子每一个阶段该怎样照料,该怎样教导,给孩子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样给孩子树立三观?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和成长的方面,而在这过程中也必然会给我们自身带来成长。

其次,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生理、心理都要获得成长,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等等。孩子的成长是最显而易见的事,但也正是因为太显而易见,反而不那么受重视,有些家庭还在长歪了、长坏了,父母还以为自家宝宝是个好宝宝。

最后是整个 社会 的成长,不同的 社会 背景需要不同的家庭教育,反过来家庭教育也在促进着 社会 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目的是培养一个离开家庭后还能独立生存的孩子。

每个家庭,他的教育目标都是不一样

在古代斯巴达地区,每个婴儿生出来就是为了军人做准备,如果体弱的就扔到野外等死

在古代的中国,生出来一个女儿,教育的目标大抵就是学会怎么伺候男人,怎么相夫教子

如果是农民的儿子,教育的目标就是务农

如果是屠夫的儿子,教育的目标就是学会杀猪

如果是国家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促进 社会 发展的人才

答案是不唯一的

说白了,关键是家长自己想干什么,这才是最重要

自身对命运有很多遗憾和不甘又没有能力和信心去实现的,很容易把教育目标转化为让孩子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而自身的人格比较圆满健全的,则很容易同意人本主义的理念——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问题子女的良好教育,不仅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考虑的头等大事,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陈廖娜说,家庭、学校、 社会 、环境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专家总结出,完整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应占50%,学校教育占20%, 社会 教育占20%,自我教育占10%。可见,家庭教育尤其重要。约翰·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话》正是经典的家庭教育范本,它很好地阐述了教育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健康 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生存本领。

通常我们说的“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将德排在了第一位,事实上,教育孩子第一要素就是要孩子身体好,一如约翰·洛克强调的那样:“健全的心智必须寓于 健康 的体魄中。”身体或心智若有一样不健全,即使得到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 健康 的身体;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又必须有能够忍受辛劳的 健康 体魄。

我国人均 健康 寿命远不如日本的人均 健康 寿命长,这给国人的 健康 教育敲响了警钟。家庭 健康 教育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管理上:一是避免娇生惯养,如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二是注意脚的锻炼,习惯冷水并常常与水保持接触;三是重视游泳与户外运动;四是衣着宽松自然,不要对孩子的身体形成束缚;五是饮食清淡、简单;六是选择硬板床锻炼孩子的体格,让孩子重视睡眠质量;七是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八是禁止滥用药物。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约翰·洛克的教育方法都是防患于未然。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

毋庸置疑,教育始于家庭。家庭 健康 教育的目的,不外乎保持强壮而有活力的身体,使之能够执行精神的命令。身体的强壮主要在于能够吃苦耐劳,精神的强壮同样在于吃苦耐劳。父母不能溺爱孩子。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必定想用哭叫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也必定会去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可以想象,幼时养成的坏脾气长大之后很难得到纠正,这就要求父母应当教育孩子用理智克服欲望。当然,孩子应当得到温和的对待,温和的对待并不等于溺爱。孩子的年龄越小,越不能任由他们任性,孩子越缺乏理性,越需要受到管教者的绝对权力约束。这同时也要求管教者必须是谨慎明智的人。

教育孩子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父母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哭泣。首先,孩子随意哭泣是一种不能容许的缺点。哭泣往往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不屈、跋扈,抱怨、哀诉的;另一种是痛苦或悲伤的。对前者,父母要用严厉的方法(比如棍棒)加以制止;对后者,则要用比较温和的方法加以劝说。乍一听,这种做法似乎让人难以理解,对此,约翰·洛克解释得很清楚:孩子若是年龄小,脾气倔强,就应严加管教,此时不妨棍棒伺候;对于因痛苦或悲伤而导致的哭泣也不能容许,因为它只会使人产生悲天悯人的特质,悲天悯人会使儿童的心理变得脆弱。

现在许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与其亲密无间,待其长大后则声色俱厉,这是完全不对的。许多孩子会这样想:你既然不能养我终身,为何不让我尽早谋生?

当今 社会 的家庭教育大致分三种现象:放纵型家庭、管教型家庭、民主型家庭。无疑,民主型家庭的亲子关系更和谐。子女幼小的时候把父母看作君主和绝对的统治者,敬畏他们,当他们长大后,把父母看作是最可靠、唯一毫无保留的朋友,敬爱他们,这才是成功、正常的亲子关系。

教育要把握好“度”

儿童很小的时候受到严格的管教,当这一管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应当放松,改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陈廖娜赞成约翰·洛克的主张:严格,但不严苛。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度”一定要把握好,管教太严,方法不当,使儿童遭受过多打击,他们便失去了活力和勤奋。有专家曾这样总结: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才有可能获得一个快乐的晚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随意使用棍棒,也不能滥用小小的鼓励,而应理性对待。儿童对于表扬和称赞极为敏感,要教育他们爱惜自己的名誉,知道羞耻。俗话说:“人无廉耻,百事可为”,培养孩子的廉耻心,让他们爱护自己的“面子”,让他们知道,当一个人行为良好,他就会得到他人的赞扬,为他人所喜爱,自然也会得到其他各种美好的事物。

良好的德行和教养是为人之本。陈廖娜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他将无以立足于人世,更别提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德行教育上,父母应为子女树立榜样。父母要做的是尽力给孩子最完整的爱,送孩子去最合适的学校,给孩子最好的示范。教养与德行一样重要。缺乏了教养,无论什么美德都会变样。一个受欢迎的人,他的行动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要优雅。优雅体现在做事的态度上,态度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直接体现。人们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现往往最能说明他们的本来面目和内心状况。这个本来面目和内心状况就是一个人的教养。有教养的人既不轻视自己,也不藐视他人。

父亲不能缺席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步伐必须一致。批评、纠正孩子的错误要在私下里进行,照顾孩子的自尊;表扬孩子则要当着别人的面去赞扬,经过人为传播,放大奖励的意义。除此,教导孩子遵循规则,特别是学习规则时,不是逼着他们死记硬背,而要让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用心体会和遵守,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包括自信、礼貌、不矫揉造作。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要注重和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个能即兴发表演讲的人,将会是在任何场合都能应付的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让孩子学会讲故事开始,会讲之后再让孩子练习写。能说会写不仅可以增添许多人生魅力,也是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知识、智慧积累方面,陈廖娜呼吁有条件的家长多带孩子出去旅行,让孩子学习不同的语言,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接触了解不同的人文 历史 ,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总而言之,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懂得克制、管住自己的言行,心存美好、向往美好、追求美好。父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能缺席,国内普通的认知还停留在将母亲作为孩子教育的不二人选的误区中,陈廖娜引用约翰·洛克的话说:“父亲,无论他的境遇如何,亲自教育子女是他能够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也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

从农村家庭来说,大多数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有出息,可以给家庭争光,让父母有面子,更重要的是,摆脱父母打工务农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累。

为什么会这么判定?只要孩子犯错,农村的家长大抵会这样教育孩子说:我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样到工厂去做工,没日没夜的。

基于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舍得花钱,但限于本身文化较低的原因,往往是有心无力,也没有具体的方向引导。

从县城家庭来说,父母的文化层次本身相对较高,见过的世面相对也更开阔,对孩子的教育则侧重到规划孩子的未来,希望孩子到更大的城市去发展,有更好的前程。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小时就有一些明确的方向。比如音乐、舞蹈、美术等的才艺培养。比如各个学习阶段的学校选择。

受传统文化和 社会 影响,我们家长的家庭教育目的可以综合概括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今人?

我的父母就是希望改变农民的命运。虽然现在我只一个小小的教师,但我的父母也为我骄傲。

你们完成了父母的期望了吗?欢迎留言哦!

父母带给孩子的家庭教育的是孩子成长的导向,是孩子各种能力和素质学习的榜样,也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的标准。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性和使命,大致有新手,胜任,能手,专家四个阶段,以美国 社会 为例, 社会 工作,教育,咨商,咨询与等不同专业角色构成了助人事业,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扮演不同角色,但是由于高度分化的专业功能。使得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事物的理解,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的系统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发展是职前培养认识和解决方式往往局限在其专业所设定的角度之中,与增长的婴儿出生率相比,从业人员数量存在很大缺口且整个行业亟待规范。无论从市场还是行业本身都呼唤着能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培训及考评体系,并且急需大量专业的高素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师,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chinuokejihulaoshi

为什么要学家庭教育?

其实对于家庭教育而言,中国有着深远的 历史 。我国经历了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家庭教育指导师报考时间及考试科目,这两个时期的教育都是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只有在有了相当的基础后才会进入全国唯-的大学"太学"学。家庭教育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人类优良传统传承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唯-途径。

幼儿园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正确的导向。针对当前许多家长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家庭教育行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一定要注意引导正确的方向,“导什么”“怎么导”,这是体现性和科学性的。

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我国至少需要5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的从业人员,家庭教育行业也将成为我国发展潜力的热门行业。不仅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类公司需要相关人才,机构、街道社区等用人招聘中也会为获得正式认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们提供更好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职位。

三、家庭教育以什么为根本任务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为主要方面的学校教育相区别,突出"以德为先"。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四、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必须践行的永恒主题与终极目标,也是孩子与家长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行动指南。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然是学校的职责,但如果家长不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不能坚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也难于形成教育的合力,甚至难于统一“满意”的标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期待家庭教育的新气象,而这种新气象就应当切实从家庭教育以立德为先,以树人为本开始。

培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确立民主向上思想,建构健全人格,体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标志。

“先入为主”有一定的道理,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其作用十分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好的,能得到赞许,什么是不好的,会遭到谴责;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在孩子内心和行为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不管是好习惯或坏习惯一旦养成了往往都很难改变过来。《易经》告诉我们:“不能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人,不能用负面情绪影响孩子。”重视孩子的德行培育,教育孩子学会倾听、懂得理解与同情、帮助和恻隐、孝敬与感恩,具有一颗向善的心。

重视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等等。同时,家长还要高度重视对孩子人生信念的渗透,让孩子具有热爱生活、正视挫折、维护正义等积极的人生观。

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内容是什么?

1、家庭教育的任务

很多人搞不懂家庭教育的目标,因此觉得无从下手,以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那就是做专业的作业,做对题目,考好的分数。很多家长以为自己不是老师,因此教不好,不会教,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目标。 家庭教育比正规的学校教育宽泛得多,家庭教育不是为了孩子的入学做准备,而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生活,和努力做引导。

2、家庭教育的目的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第一夫人非常热衷投身教育事业,她从生活经历总结道:对儿童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好奇心、兴趣、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探索精神。

学校没有哪门课程专门教会这些东西,但是正是这些品质,使得我们学有所得,使我们充满热情,使我们不断追求新鲜体验,追求对生活的深入了解。 著名的杜威教育理论也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向孩子阐释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见到、接触和经历的一切。

3、家庭教育的内容

根据许多孩童教育理论,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基本是父母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教会孩子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学会探索生活,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

灌输式教育就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并且要死记硬背,造成孩子对学习兴趣的丢失,造成自我学历能力的缺乏,也造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没有得到培养。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小学背书很厉害的学生,到了中学后,成绩急速下降的背后原因,我们不能靠背应付所有,很多题目是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解答的。

六、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主要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