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象棋怎么玩谁吃谁

中国象棋的棋子没有大小,谁都可以吃谁。

走法:

1、帅(或将)每步只能走一格(所谓一格:就是棋盘直线的各个交叉点是棋子的落脚点,而“王”只能通过直线到最近的交叉点),且“帅”不能走出九宫。

2、士(或仕)只能在九宫格内走一格的斜线。

3、车走直线,可以过楚河汉界。

4、象(或相)以田字形状飞走(或称为走两格斜线),不能过楚河汉界。

5、炮走直线,但如果炮要吃对方棋子就要从一个棋子后面飞过去,而这个棋子就有了一个很形象的称呼叫“炮架”,炮可以过楚河汉界。

6、马以日字形状飞走,可以过楚河汉界。

7、兵(或卒)和“王”一样的走法,不同的是兵在过楚河汉界前只能向前走,过了楚河汉界后可以左右前三个方向走,兵不能后退。

扩展资料:

象棋术语节选

【肋道】也称“两肋线”,名词。棋盘中的第四、第六条直线。因在中线将位左右,形似人体的两肋,故名。均为对局双方攻守的要道线,控制肋道,应以对方上士的动向为进攻目标。

【河界线】名词。棋盘中间未画直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河界线”。

【中线】名词。棋盘中第五条直线。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点。对局时,须力争控制该线,使之不被对方棋子侵入或牵制。

【兵线】也称“卒林线”、“兵行线”。名词。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供双方置兵、卒。兵、卒有巩固阵地、绊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占据对方的兵线,就能予对方以压力和威胁。

【局面】术语。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颁的状态,通常包括“ 先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简化” 、“均势”等。

【九宫】也称“九宫禁区”。名词,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 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士活动的地区。如被对方车、兵占据,就易发生危险。

【对局评注】在报刊或棋谱上,对比赛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实战对局,用复盘形式加以评述,分析双方战略战术中的优劣得失,与各种攻防着法的变化,以供爱好者欣赏、借鉴、参考,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复盘】也称“复局”。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如按照棋排演,类如复盘,称“打谱”或 “研阅棋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象棋

二、象棋口诀是谁吃谁?

1、中国象棋的棋子没有大小,谁都可以吃谁。帅(或将)每步只能走一格(所谓一格:就是棋盘直线的各个交叉点是棋子的落脚点,而“王”只能通过直线到最近的交叉点),且“帅”不能走出九宫。

2、士(或仕)只能在九宫格内走一格的斜线。

3、车走直线,可以过楚河汉界。

4、象(或相)以田字形状飞走(或称为走两格斜线),不能过楚河汉界。

5、炮走直线,但如果炮要吃对方棋子就要从一个棋子后面飞过去,而这个棋子就有了一个很形象的称呼叫“炮架”,炮可以过楚河汉界。

6、马以日字形状飞走,可以过楚河汉界。

7、兵(或卒)和“王”一样的走法,不同的是兵在过楚河汉界前只能向前走,过了楚河汉界后可以左右前三个方向走,兵不能后退。

三、在象棋里谁可以吃谁?

中国象棋棋子没有大小之分,相互之间谁都可以吃。车的行棋规则是直线,最为灵活,车可以吃马、炮、卒,马可以吃车、炮、卒,象可以吃除士,将以外的所有棋子,士可以吃除将外的所有棋子。

将可以吃除兵外的所有棋子,兵只能吃将,炮需要隔一个子,就可以吃任何的棋子。象棋中不存在固定的谁吃谁,是看棋子走到了哪一步,根据情况而定。

若是车走到兵的下一步位置,兵可以吃车,车走到马边,马可以踩车,相对于棋子的活动范围和杀伤力来说,车是最厉害的,炮也可以,但是前提是需要有炮架。

棋谱记录

截止到2021年5月现行的记谱法一般使用四个字来记录棋子的移动。

第一个字表示需要移动的棋子。

第二个字表示移动的棋子所在的直线编码(红黑方均为由己方底线从右向左数),红方用汉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同一直线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则采用前、后来区别,如“后车平四”、“前马进7”。

第三个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对方底线前进用”进“,向己方底线后退用”退“。

第四个字分为两类:棋子在直线上进退时,表示棋子进退的步数;当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时候,表示所到达直线的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