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粟鬼夜哭
意思:粟米像雨一样从天而降,鬼害怕的在夜里哭原文出自于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
原文:
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故周鼎著倕,使衔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
白话译文:
以前苍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鬼恐怕被书文所揭发,故夜哭。伯益发明掘井,龙担心水源干枯而登空离去,山川百神也迁移昆仑栖身。这正是智能越多,德行越薄。所以周朝制造的鼎上铸着巧匠倕的图像,让他衔着自己的手指,以说明过分的智巧是不可取的。
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什么意思
“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原句为“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仓颉造字后,上天下了一场谷雨,谷子布满大地上,孤魂野鬼无处可去,于是只好纷纷哭泣。出自《淮南子·本经训》。
原文(节选):
故兵者所以讨暴,非所以为暴也;乐者所以致和,非所以为淫也;丧者所以尽哀,非所以为伪也。故事亲有道矣,而爱为务;朝廷有容矣,而敬为上;处丧有礼矣,而哀为主;用兵有术矣,而义为本。本立而道行,本伤而道废。
译文:
因此军队是用来讨平暴乱的,不是用来进行暴力活动的;行乐是用来陶冶情性的,不是用来进行隐乱活动的;服丧是用来表达悲哀之情的,不是用来作假的。所以奉事亲人是有规定的,而要把“爱”作为致力的目的;君臣朝见是有固定礼容的,而要以恭敬为要求;处理丧事是有礼节的,而要以悲哀为主要目的;用兵是有战略规定的,要以讲求道义为根本。根本确立了,而大道就可以行得通,根本破坏了,而大道就会被破坏。
《淮南子·本经训》出自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记录了先秦至西汉时代民间流行的神话及圣贤传说,并力图从这些传说中寻找治世安民的道理。如善生乎君子,诱然与日月争光,天下弗能遏夺。则是儒家思想的反映。文中远古贤君尧舜的传说、仓颉造字、黄帝、后羿故事等,是《本经训》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
仓颉发明汉字时,为什么会“天雨粟,鬼夜哭”?
中国文字起源于仓颉,是神对人类的最大恩典之一,是给人的最珍贵的恩赐,文字是非常神圣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西汉末年的《春秋元命苞》也称,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文字传给人类之时,引动“天雨粟,鬼夜哭”的景象,可见文字的力量非同小可,具有惊天动地的神奇内涵。
《历代名画记》作者、唐代画家张彦远(公元818—907年)认为,仓颉造字引发如此异象,是因为文字深藏造化的奥秘,可以洞悉万物包括隐形的精灵的形态,有了文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仓颉是谁?史料记载,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他生有异相,头上长著四只眼睛。唐人张怀瓘所著《书断》说,“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采乎众美,合而为字”。
这是说,仓颉天生睿德,生有四目,具有跟神明沟通的本领,抬头可以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状,低头可以观察龟壳的纹理及飞禽走兽的足迹。于是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被尊奉为“文祖仓颉”。仓颉创造的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
俯察龟文鸟迹之像,采乎众美,合而为字。西晋皇甫谧所撰《帝王世纪》则说,“黄帝使仓颉取像鸟迹,始作文字之篆,史官之作,盖自此始。记其言行,册而藏之,名曰书契。”这里是说,仓颉不仅创造文字,还是历史编纂的创始人,中华民族从有文字之初,就开始记述历史,所谓“天启神授史诗直笔撰写信史”,记载历史成为文字的第一个功业。自汉代,“隔代修史”的传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着连续而准确的信史的国家。
为什么古人说“仓颉造字,天雨粟 鬼夜哭”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是黄帝的史官。
他创造出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中国最早的文字就这样诞生了。仓颉造字成功后,发生了一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1343633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天担心人们学会文字后,都去从事商业而放弃农耕,造成饥荒。
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来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还有说,鬼怕人们学会文字后,会作疏文弹劾它们,因此才在夜间哭泣。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唐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张彦远解释说:那是因为有了汉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也就是说,文字出现后,天地造化已不能隐藏其秘密了,所以上天被感动得下了一场粟雨;灵怪鬼魅已不能隐遁其形迹了,所以鬼魅被惊吓得夜间大哭。
古语“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句话究竟有何深意?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 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
这段话的逻辑非常清楚,仓颉造字导致人们对自然失去了朴素的敬畏,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原因就在于文字的产生会使得“诈伪萌”。这怎么说呢?
仓颉造字之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只能依靠经验,依靠人们的口口相传。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仅仅停留在粗浅的尝试和总结,由于没有文字,所以这一过程极为缓慢。人们对自然认识不足,对自然的开发不足,生产力低下,只能寄望于土地的收成、捕猎和采集,而这些生产活动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的制约,难以达到稳定的收入。于是,人类就对自然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这种畏惧心理,使得上古人民民风淳朴,通力协作,对自然现象只能赋予神秘的解释:干旱是因为龙王发怒,要祭拜龙王;发洪水是因为河伯发怒,要献祭童男童女等等。被自然束缚,同时也被自然所庇护,安土重迁,每日为口粮而劳作,这样的社会,自然没有欺诈作假可言。
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正是道家所崇尚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范例。后世的老子、庄子乃至刘安,都认为这才是人类最完美的生活状态。字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客观的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事件,这就将历史和经验固定并保存下来了,经过积累和分析,就能提炼出知识。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水平迅速发展,粮食越来越多,捕猎手段越来越先进,驯化野兽也成为日常,医疗技术逐渐进步,人们越来越富裕,对自然的畏惧与依赖就会越来越弱。人对自然从臣属关系,变成了利用和征服。
衣食无忧了,就该搞事情了,正所谓“饱暖思淫欲”。于是尔虞我诈、侵吞财产甚至兼并战争就会出现。
所以仓颉造字才会导致一系列的不正常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