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几种皮疹,宝妈值得收藏

指的是小儿皮肤在口水的刺激下产生的皮肤炎症

1、小儿在2个月后进入了磨牙口欲期,爱乱咬东西,爱吃手,导致唾液不停分泌。

2、刚好处于宝宝萌牙期,也会分泌过多唾液,不停地流口水。

这种偏酸性含消化酶的口水会破坏掉小儿的皮肤保护层,让宝宝皮肤保护层受损。

护理方法:

小儿流口水以后,及时清洁,尽可能使用干净柔软并且吸水性强的棉布、方巾轻轻蘸干或用清水清洗。

保湿护理:

有轻度的皮肤损伤时,涂抹保湿润肤霜或凡士林、橄榄油等。

用药治疗:

严重的则需要及时、短期使用激素类药膏。

如果发生继发感染,则需要抗感染治疗。

二、间擦疹,称擦烂红斑

是皱褶部位的皮肤由于潮湿、温暖、摩擦等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

好发于腹股沟、腋下、颈部等皱褶部位,尤其是偏胖的小儿。皮疹特征为鲜艳的红斑、丘疹,部分呈水疱,继而糜烂、渗出,边界清楚,常悬附着花边样的浸软发白的鳞屑。

护理方法:

保持局部干燥透气是最首要的措施。

用药治疗:

如果有皮肤损伤,外涂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软膏可起安抚和干燥作用。

严重时需短期使用激素类药膏。

如果发生继发感染,则需要抗感染治疗。

三、婴儿湿疹(奶癣)

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大多数宝宝在2-6个月时开始出现,父母有特应性体质的小儿更容易发生。

湿疹的典型特征就是皮疹多样(一般先从两颊开始,会逐渐扩散到颈部、耳后、躯干及四肢)、对称分布,有明显瘙痒,反复发作。

护理方法:

洗澡水温控制在35-39摄氏度左右,时间5-10分钟。

保湿护理:

湿疹小儿的皮肤屏障是受损的,水分流失会比较严重,需要加强皮肤润肤霜保湿。

用药治疗:

普通的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乳膏安抚和干燥作用等;

如果有渗液的,可以用3%硼酸控制住渗液后才能涂药膏。

严重可以局部短期外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

如果局部破溃感染,需要抗感染治疗;

四、新生儿痤疮

其主要原因是婴儿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所致。

发生在出生后数天至4周以内,主要发生在面颊、额及颏部,以丘疹和脓疱为主,偶见黑头粉刺,少见结节和囊肿。

一般在数周内自行消退,无须治疗。

五、尿布疹,又称尿布皮炎

是指在婴幼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尿布部位的皮肤发生边界清楚的大片红斑、丘疹或糜烂渗液。

主要由于婴儿尿布更换不勤或洗涤不干净,尿液长时间接触、刺激皮肤,或者尿布质地较硬,发生局部摩擦而引起,

护理方法:

保持婴儿外阴和臀部的皮肤干燥、清洁。尿布和尿不湿要用吸水性强、质地细软的,并勤洗勤换。宝宝大小便后应及时用温开水将臀部洗净,并用细软布擦干。

用药治疗:

糜烂渗液时,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渗液停止后再涂擦氧化锌油或含抗菌药物的炉甘石洗剂。

严重时需短期使用激素类药膏。

如发生继发感染,则需要抗感染治疗。

六、热疹(痱子)

夏天比较常见,在闷热环境下,出汗后汗液停留在皮肤表面,刺激皮肤后出现热疹,继发感染的话还会形成脓疱疹

热疹的特点是一般长在出汗多的部位,比如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背部。受热后出现,为密集、大小均一的小颗粒状丘疹,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护理方法:

使用风扇和空调,降低室内的温度。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爱出汗,尤其是在刚刚入睡的前半个小时内,常常会出一身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或手帕及时擦干汗液。

宝宝每天最好都要洗一次澡,水温比体温高一点,35-39摄氏度,但也不要太热。洗完澡,换上干净舒适、纯棉材质的衣服。

洗完澡可以外用一些收敛、消炎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

七、荨麻疹俗称风疹块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有时也会反复发生。爸爸妈妈有反复发作的荨麻疹病史的宝宝更容易发生。

常先有皮肤瘙痒,抓挠后出现风团,风团大小形态不一,高出皮肤,周围常有红晕,可相互融合成片,一般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用药方法:

局部症状:避免搔抓,以保持凉爽干燥为宜,切忌用热水烫洗。夏季可使用薄荷止痒液、炉甘石洗剂、锌氧洗剂等涂抹病变部位;冬季可使用苯海拉明霜等涂抹病变部位,都可以减轻瘙痒。

全身症状,发生喉头水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状况,这样的情况必须及早就医。

八、虫咬皮炎,称丘疹性荨麻疹

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常因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而诱发。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四肢等暴露部位。

特点为散在的、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 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周围常有红晕,瘙痒严重。

用药方法:

已经发生的皮肤损伤,可以涂用含有薄荷等清凉止痒作用的药膏。

严重可以使用中效、弱效激素的药膏、抗过敏药。

下面是一种总结表

什么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症状及图片

幼儿急疹,俗称玫瑰疹,古时中国又称奶疹、假麻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根据最近中国大陆的数据,此病发病率高达98.2%。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病情减轻,如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

幼儿急疹症状:

1、发热

潜伏期1~2周,平均10天。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高热,体温39℃~40℃以上,高热初期可伴惊厥。患儿除了有食欲缺乏外,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

但亦有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咳嗽、巩膜炎、口周肿胀及血尿、极少数出现嗜睡、惊厥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度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2、出疹

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在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直径2~5毫米不等,压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

3、其他症状

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流涕、腹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图片:

扩展资料:

病因: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因,绝大多数ES由HHV-6B型感染引起,极少由A型感染引起。幼儿急疹及发热性疾病中,B型的感染多见,在免疫抑制病人,两型感染均可见。其他少见的病因有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

HHV是1990年首次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此后又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200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急疹

婴儿湿疹图片,婴儿湿疹一般是怎么样子的

婴儿湿疹一般湿疹可分为干燥型、脂溢型和渗出型:

1、干燥型:干燥型从字面上看就是指湿疹在婴儿皮肤表面只会是红色小班或红色丘疹,可能会伴有皮肤红肿,同时在湿疹表面会有一些碎屑,结的痂也是干的,会很痒。

2、脂溢型:这种类型的湿疹主要表现就是皮肤潮红,在转为丘疹阶段时会渗出淡黄色液体(有粘连性),相比较干燥型来说,它结的痂就是黄色的很厚很硬,难去除。脂溢型多出现在眉际、鼻子和耳后,不会很痒。

3、渗出型:这类多见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且比上两种严重。初期多在脸颊部位,红斑状态,分界不明显。且红疹上会有针尖大丘疹或水疮,还会有皮肤肿胀现象,婴儿挠抓后后又黄色脓液渗出或带有血。除此外,还会有向四肢蔓延的趋势,较容易激发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