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阕”和“阙”的区别

区别:

1,用法不同:

阙,中国罕见姓氏之一,做姓氏时读作(què),国内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台湾等地,海外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阕没有作为姓氏使用的记载。

2、名词词义不同:

阙作为名词有缺点、错误 ,豁口,空缺,阙陷(凹陷),职位或官位的空缺等意思。

阕作为名词有乐曲,乐一遍为一阕,空隙等意思。

3、动词词义不同:

阙作为动词有去除,挖掘,毁伤 ,另见等意思。

阕作为动词有止息、终了,尽、无剩余,旧指服丧期满,乐终,停止,终了等意思。

4、量词词义不同:

阙作为量词意同“首”:词仅百余阙。就是说:只有百来首词。

阕作为量词: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上阕;下阕,也就是最常见的双调。

5、形容词词义不同:

阙有形容词词义:残缺,不完善。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

阕没有作为形容词的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阕

参考资料来源:

二、服阕和服除的区别是什么?

服阕和服除的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服阕:守丧期满。

2、服除:守孝三年。

二、侧重点不同

1、服阕:侧重于表示完成了。

2、服除:侧重于表示三年期满。

三、引证用法不同

1、服阕:洪深 《冯大少爷·电影故事》:“生服阕后,举家移居海上,居室服用,务极华侈。”

2、服除:《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如今服阕也。”(到了今天已经守孝三年完毕了。)

三、服阕的意思

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

服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què,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  出自《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

出处

汉·蔡邕《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举孝廉,除郎中君莱芜长,未出京师,丧母行服。故事,服阕后还郎中君。”

《梁书·韦放传》:“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

《旧唐书·王丘传》:“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宋史·列传第二十二》:“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如今服阕也,却序旧婚姻。”

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戊子服阕,己丑补确山教谕。”

清·戴名世《詹烈妇传》:“大功病且死,与父母诀曰:‘儿不孝,不能长事父母,新妇服阕即嫁之。’”

洪深《冯大少爷·电影故事》:“生服阕后,举家移居海上,居室服用,务极华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到了服阙之后,不过一年有余,天下就打乱了。”

四、服阙是什么意思

服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què,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该词语在《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和《梁书· 韦放传》等文献均有记载。

服阕què: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阕﹐终了。《旧唐书·王丘传》:“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官员守制期满,官拜右散骑常侍,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仕途上的新起点。

扩展资料:

服阕制度

1、复:为死者招魂的仪式。招魂时复者拿着死者的衣服,一手执领,一手执腰,面向幽冥世界所在的北方,拉长声音高呼死者的名字,叫他的灵魂回来。反复多次。然后由另一个人接过衣服,给死者穿上。这一仪式是表示为挽回死者的生命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2、殓:复后把死者遗体安放在正寝南窗下的床上,用角柶插入死者上下齿之间,把口撑开,以便日后饭含,为楔齿。用燕几固定死者双足,以便日后着履,为缀足。后用特制的殓衾覆盖尸体,为殓。

还要在尸体东侧设酒食,供鬼魂饮用,在堂上设帷帐,把死者和生人隔开。死者家属脱掉华美的衣服,除去装饰品,易服布素,开始居丧。

3、命赴:派人向死者的上级、亲属和朋友报丧。后世赴写作讣,以丧主的名义用书面形式发出,称讣告、讣文。丧主一般是死者的儿子,由长子领头,父丧称孤子,母丧称哀子,母或父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服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