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拓展资料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
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
3、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
5、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6、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
7、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8、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
9、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10、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① 保证充足的光线
② 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划伤
11、使用后的锐器防刺伤:
① 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
②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
12、立即清洁污染的环境
1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1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
15、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①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② 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标准预防
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措施是什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狮子汤圆不圆
标准预防一、定义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患者,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特点是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手卫生是医疗机构内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标准预防还包括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仪器(设备)和环境清洁消毒、织物清洁消毒、安全注射、职业防护多项预防感染措施。二、手卫生医务人员手是医院感染相关病原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手卫生基本原则。(一)手卫生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2、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液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3、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
标准预防的定义是什么?
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给病人,也强调疾病从病人传染给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或者相互之间的传染。
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医务人员,又可以保护病人,这就是所谓的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是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建立的,比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等等。
扩展资料:
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用品和设备的消毒灭菌。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7、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