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有关灭绝的动物介绍

1、霸王龙恐龙曾经是世界的霸主,霸王龙则是霸主中的霸主,它们是目前为止地球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体长可达13米以上,它们在六千多万年之前就已灭绝,现在在一些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它们的化石。

2、埃及重脚兽。埃及重脚兽的外形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牛板很相似,但区别在于它们的头部还顶着形状怪异的分叉角,埃及重脚兽在3700万年之前灭绝了。

3、袋狼。袋狼生活在澳大利亚地区,它们以肉为食,母体有一个育儿袋,但可惜的是最后一只袋狼已死于1936年9月7日,目前人们所看到的袋狼都是中世纪形成的化石。

4、蒙古安氏中兽。蒙古安氏中兽属于史前生物,它们体型庞大,光是头部就能到达一米。它们的咬合力十分的强悍,撕碎猎物毫不费力,这种动物在三千万年之前就已灭绝,现如今只能看到化石。

白犀牛和重脚兽谁更厉害?为什么?

这两物种都是食草动物,他们有着共同特点,都是巨型庞大的哺乳动物。若要比厉害。这个人类未成见到两种物种进行搏斗,不能妄自下定论。

重脚兽可以追溯到800万年前,在阿曼以及西南,埃及地区发现化石,生存时期晚始新世,始新世(约距今5300万年~距今3650万年),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期是导致原始大型生物集群灭绝的时代。

白犀牛是现存犀牛中最进化、最聪明、最晚出现(早更新世200万前)的,智力是现存犀牛中最高的,大脑为重达360克。存活至今。但是较高的医用价值,他们已在灭绝的边缘,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野生白犀牛已不复存在,最后的挣扎就看人工授精是否成功。

两种生物都存活较长的时间,重脚兽因星体撞击地球而亡,白犀牛因人类买卖而亡,二者不是同一时代,所以,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保护这些动物,不要让他们灭绝,它们今日的下场可能将是我们人类下场的前兆,谢谢!

#自然# #环境#

重脚兽又称埃及重脚兽,因为发现于埃及阿尔西伊二世宫殿附近得名。

这种巨型草食动物看上去就像犀牛,“角”是中空的,牙齿适于咀嚼河边粗硬的植物。

埃及重脚兽生活在3700万年前,大小似现代的犀牛,身躯笨重,四肢粗壮,脚宽阔而展开,头上有一对巨大的、并列生长的角,身后有一条细短的尾巴。 重脚兽身高2.5米,体长4米左右,体重4吨,与白犀牛相比,白犀牛各方面稍逊一筹,但只因角的配置不一样,重脚兽4只角(前面并排长着两只大角,大角后还有并排的两只小角)白犀牛有两只,角的密度也不同,但重脚兽的角的用途不在于搏斗,主要用于种内斗争,加上角内遍布血管和神经,所以难以用来防御,但在它们生活的时代和地点,很少有动物可以威胁得到它们。这一点比较白犀牛逊色,

埃及重脚兽外表像犀牛,肩高约1.8米及长3米。它们的特征是有一对从鼻端伸出巨型像刀的角,,及有另一对细小结节状的角在头顶,仅在大角的后面。虽然它们的骨骼粗壮,但它们是从适于行走的祖先演化而来,估计能够像象或犀牛般奔跑。它们的肢骨像象的,而非像犀牛。埃及重脚兽有完整的44颗牙齿,是原始的胎盘动物的齿列,这显示它们是选择性食性的。由于它们的体型较大及肌肉发达,并不容易被猎杀。但是,肉齿目亦可以猎食细小的年幼的埃及重脚兽。

白犀体大威武,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居于第二位的庞大动物,仅次于非洲象、非洲森林象、亚洲象,比河马大。

体长为340-420厘米,尾长为55-65厘米,肩高165-205厘米,体重1,300-3,600千克,3,600千克是目前最大个体的白犀牛记录,虽然人工圈养的非野生白犀牛也有超过4000千克的。体躯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厚约3-4厘米,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也没有大褶和皱纹形成的甲胄,头部特长,大约为120厘米,眼睛很小,分别长在头部两侧。

管道状的耳朵可以旋转,听觉较为灵敏;嘴里的颊齿为非常厚的石灰质层;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

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最高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极为特殊,而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长度为60-90厘米,后角较短,长度为50厘米左右,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它的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所以并没有长在骨头上,而是长在皮肤上,但却格外坚硬和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武器。

白犀牛可分为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和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两个亚种,南白犀与前者不同的是有一个凹形的前额和较长的齿列。

结论是:前者为假犀牛,后者为真犀牛

什么是埃及重脚兽

重脚兽科是已灭绝的重脚目下的一类哺乳动物。它们的化石于中东、非洲、亚洲及罗马尼亚发现。重脚兽科的外表像犀牛,但是它们却与犀牛并不怎么接近,反而与蹄兔目、象及索齿兽目更为接近。

重脚兽科首先于始新世中期出现,土耳其原始的也是在该时期出现。重脚兽科下最后存在的属是重脚兽属,它们首先于始新世末的法扬出现,并于渐新世早期与其他埃及重脚科一同灭绝。是在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发现,当地是雷兽出没最西边的地方。

不太出名的几种史前生物,有的体型和恐龙差不多

洞熊

洞熊是一种生活于更新世亚欧大陆的史前怪兽,和短面熊一样,也是当时地球上最恐怖的动物之一。

在很多的洞穴里,科学家都曾发现过洞熊的骨架,比如我国的周口店,也有洞熊的化石出土。

现代的熊一般体重只有350公斤,最重的也不超过800公斤。而洞熊不一样,它们身躯极其庞大,体重超过1吨。

不过,在对洞熊牙齿做同位素鉴定后,科学家指出:这种恐怖的史前生物基本上是素食主义者,仅在很少的情况下才会吃肉。

巨犀

巨犀是地球 历史 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生活在3400万-2300万年前。

巨犀科一共包含12个属,其中,准噶尔巨犀是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2米,肩高5.28米,脖子直立起来时,头部甚至可以高达9米,大约是3层楼的高度。

科学家估计,最重的巨犀大约有20吨。和巨犀相比,现代最高的陆生动物长颈鹿也只有它身高的2/3,最大的陆生动物非洲象更是像一个小不点,毫不起眼。

矿砂兽

是现代马、貘、犀牛的“亲戚”,外形看起来就像是树懒一样,动作迟缓,前爪有钩子。不同的是,矿砂兽不是“爬行”,它们靠后腿支撑,前肢辅助来行动。

除了辅助行走之外,矿砂兽的前爪还可以保护自己。毕竟移动这么迟缓,如果不具备点防御能力,岂不是食肉动物的活靶子?

蒙古安氏中兽

生活于4000万-3500万年前的中国和蒙古,名称来自于化石发现者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

蒙古安氏中兽是 历史 上出现过的体型最庞大的陆生肉食动物之一,一般认为,它的体重可以达到2吨。

蒙古安氏中兽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像狼,不过,它们和狼没什么太大关系。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同样凶狠,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板齿犀

最大的特点,就是头上的巨角。据古生物学家研究,板齿犀的角最长可以超过2米,和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差不多。

要知道,板齿犀本身就长达8米。因此,有这样的巨角一点也不稀奇。一般来说,一头板齿犀的肩高都可以超过3米,最高可达3.5米,是两个成年人的身高。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8吨,远远超过了现代的各种犀牛。

埃及重脚兽

这种生物看起来很像犀牛,强壮的身躯,短小的四肢,长长的角。不过,它们和犀牛没有什么关系,“撞脸”仅仅是个巧合。

埃及重脚兽的身高2米左右,体长大约4米,比现代的最大犀牛——白犀稍逊一筹。

不过,埃及重脚兽的角和犀牛有些区别,它是中空的,因此没有那么强壮。古生物学家推测,它的角很可能也不像犀牛的角一样有那么多用处。

尽管如此,这也没什么关系。毕竟以埃及重脚兽的体型,当时的非洲大地上,几乎没有什么生物能威胁到它们的安全。

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哺乳动物有多大?是什么物种?

科学家发现地球历史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陆生哺乳动物。这些曾经横行一时的巨兽,最终为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划过天际撞向地球,结束了恐龙对陆地的统治。

灾难之后,废土之上,劫后余生的动物们开始了漫长的恢复。其中,哺乳动物凭借自身结构上的优势迅速发展,体型逐渐增大,成为地球生物中新的统治者。

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尤因它兽的体长超过4米,体重达到3吨。3600万年前的渐新世,埃及重脚兽肩高超过2.5米,体长4米,重达4吨。1700万年前的中新世,非洲恐象肩高超过4.5米,体重达到惊人的15吨。

然而,这些横行一时的巨兽们,在巨犀面前,一个个都相形见绌。

2021年6月17日,古生物学家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巨犀的一个新种——临夏巨犀,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化石证据表明,临夏巨犀肩高可达5米,头高超过7米,比最高的长颈鹿还要高出2米,体重更是超过24吨,比4头非洲象加起来还要重。

巨犀为何进化出了如此巨大的体型?它们最终又为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答案都在自然演化史中。

穿越青藏高原的巨犀家族

巨犀是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4200万~2100万年前,演化出6个不同的属。在这6个属中,巨犀属分布范围最广,它们的化石散落在东亚、南亚、中亚和东欧的许多地方,记录着流散的足迹。但长期以来,巨犀属各个成员之间的演化关系一直模糊不清。

2015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临夏盆地距今约2650万年前的渐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了巨犀属的一个新种——临夏巨犀的化石,包括一个长度超过一米的完整头骨及部分颈椎化石。

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推断,临夏巨犀比巨犀属的其他种更进步,体型也更大,是地球历史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陆生哺乳动物。而与巨犀伴生的动物群表明,如今的中国西北地区曾是一片开阔疏林地带。因此,临夏巨犀可能是像长颈鹿一样,在疏林中取食树冠的叶片。

研究人员进一步结合大量头骨、牙齿和头后骨骼性状,对巨犀属进行了新的系统发育分析,帮助巨犀家族修“族谱”,确认了各个成员之间的逐步进化序列:蒙古高原的葛氏巨犀经由兰州盆地的黄河巨犀、哈萨克斯坦的亚洲巨犀、巴基斯坦的布格蒂巨犀,最终到新疆的美丽巨犀和甘肃的临夏巨犀。

通过巨犀属化石发现的地点,我们会发现,巨犀成员先是从蒙古高原扩散到南亚的巴基斯坦,然后巴基斯坦巨犀的后代又返回新疆和甘肃,演化出新疆美丽巨犀和临夏巨犀。也就是说,这期间它们曾两次穿越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难道巨犀这样巨大的生物可以翻越世界屋脊?

研究人员推断,真相更可能是,在2000多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没有隆起,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山脉纵横,而是密布着大量海拔不超过2000米的谷地。巨犀可以沿着这些较为低矮的地区实现穿越。

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地球与如今非常不同,欧亚大陆被海水阻隔,青藏高原还没有隆起。|来源:维基百科

巨兽的养成

在地球历史进入新生代以后,曾有无数哺乳动物出现在大地之上。动物们体型越长越大,甚至出现巨犀这样的超级巨兽。可是,巨犀为何进化出了如此巨大的体型?

其实,包括动物体型在内的身体结构变化都是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面对“环境选择压力”出现的适应。巨犀最初也是一群体型并不那么夸张的植食性动物,比如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巨犀科成员——沙拉木伦始巨犀,肩高只有两米,长得像一只被拉长了脖子的马。

随着整个地球环境在始新世末期由湿润转为干旱,全球范围内的雨林开始转变成大量的稀树林地。少了茂密树木的羁绊,巨犀的体型于是开始增加。这次发现的临夏巨犀当时就生活在一片开阔的林地,平坦的地势和丰富的食物资源足以支撑巨犀们一直”逛吃逛吃“。

同时,巨犀的身体结构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生改变,为了够到它们的主要食物——树上的嫩叶,巨犀的脖子不断伸长,颈椎也变得越来越强壮,用来支撑巨大的头部。

古生物学家还在临夏巨犀的头骨上发现了很深的鼻切(鼻子位置向头后的凹槽),这一结构显示临夏巨犀可能长有一个类似现生貘类动物的加长鼻子,可以帮助将嫩叶卷进嘴里,增加进食效率。

巨犀巨大的体型在其生活的开阔树林地带具有天然的防卫优势,可以防止肉食动物的侵扰和猎杀。当时最大的肉食动物是体长4米的鬣齿兽,体型上的巨大差距让它们很难对成年巨犀造成威胁。所以只要巨犀不断长大,就会成为无敌的存在。这也成为促进巨犀体型不断增大的一个动力。

临夏巨犀可能长着一个类似马来貘的鼻子。|来自网络

巨兽的消亡

既然巨犀已经进化成“当世无敌”般的存在,为什么后来在历史上却销声匿迹了呢?为什么如今的地球上,看不到巨犀那般巨大的哺乳动物呢?

其实答案仍然在于自然演化。动物的演化发展受自然环境变化的选择压力影响,曾经的环境变化让巨犀拥有了巨大的体型,那么下一个环境改变也可能造成它的消亡。

2000多万年前,不断隆起的青藏高原使得周边地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干旱,稀树森林变成草原,进而形成荒漠。巨犀家族无法面对持续恶劣的环境和日益减少的食物资源,最终走向了灭亡。

迄今发现的巨犀家族最后的成员,是生活在距今2100万年前的吐鲁番巨犀。此后这个曾经无上辉煌的巨兽家族永远消失在演化的历史长河中。

事实上,像巨犀灭绝这样的场景在30多亿年的生命演化史上不断上演:无论是10米长的邓氏鱼、7米长的迅猛鳄,还是30多米长的恐龙巨无霸,在环境的巨变面前都变得脆弱不堪。

大规模火山喷发、长时间降雨、气温上升和下降,甚至地球磁场的变化,都可能成为生物大灭绝的“凶手”。

除了不可测的自然力量,懂得使用火和制造工具的人类的到来,也标志着大型动物噩梦的开始。

据科学家考证,在距今7万年前,陆地上超过50公斤的动物有200个属,这些动物中的50%在约1万年前人类农业革命发生时已经灭绝。而且,它们灭绝的时间和智人走出非洲、到达各大陆的时间基本一致。

当智人到达澳大利亚之后,当地体重超过50公斤的动物从24个属减少到现在的1个,永远消失了的包括2吨重的双门齿兽、三米长的大袋鼠、凶猛的袋狮等,留下的那一个则是如今的袋鼠。

人类踏足美洲之后,大型哺乳动物中,北美洲47个属中的34个和南美洲60个属中的50个完全消失,包括4米高的大地懒、3吨重的雕齿兽、强壮的剑齿虎等。

虽然这些动物的灭绝有着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的猎杀及放火烧荒等活动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很可能起到了“帮凶”的作用。

人类的捕猎可能推动大型动物走向灭绝,但这一观点在古生物学家中仍有争议。|来源:维基百科

尤其近四百年来,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全球范围环境破坏,世界上非洲以外地区的大型陆生动物已经消失殆尽,里海虎、巴巴里狮子、原始牛、西非黑犀牛、斑驴……这个灭绝动物的名单长得令人不忍读下去。

地球的环境变化难以预测,很难改变,但作为人类,只希望今后我们能更加爱护野生动物,让子孙后代依然能够欣赏到大型动物的壮丽。

附:那些“最大”的动物

24吨的临夏巨犀无疑是哺乳动物家族中的“陆上巨无霸”。但纵观地球生命演化史,它的体型却并不那么夸张。

陆地上曾经出现过体型远超巨犀的生物,那就是——蜥脚类恐龙。这个家族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超级“巨兽”,比如体长达25米的黄河巨龙,体重超过40吨;体长33米的马门溪龙,体重达45吨。

目前公认最大的蜥脚类恐龙,是生存在距今约9900万年前南美地区的阿根廷龙,体长达到了惊人的40米,体重更是超过了75吨!超过十二头非洲象的体重,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

巨大的阿根廷龙,是目前比较确认的最大陆生动物。|来自网络

尽管阿根廷龙的体型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但它却不是生命演化史中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摘下这项桂冠的动物就生活在现在的海洋中!

它的名字叫蓝鲸。蓝鲸体长虽然只有约30米,体重却超过了170吨,是阿根廷龙的两倍还多。

之所以能够长到如此巨大体型,是因为海水提供了浮力,可以帮助蓝鲸克服一部分重力的影响。而且海洋中物种比陆地上更繁盛,光是蓝鲸的主食——磷虾年产量就高达50多万吨,足以保证它们的生存所需。

神秘的史前怪物中有哪些生物

毒门鼻祖

——古水母

爱做白日梦的小虫

——怪诞虫

砚台后的辉煌

——三叶虫

不对称的丑八怪

——海果

一石激起干层浪

——牙形石

“巨虫时代”的地下挖掘机

——巨型马陆

长相吓人的大头怪

——笠头螈

二叠纪的野狼

——丽齿兽

最大的两栖动物

——普氏锯齿螈

杂食大胃王

——冠鳄兽

华丽的滑翔伞运动员

——伊卡洛蜥

一飞冲天的梦想

——始祖鸟

恐怖的海怪

——托斯特巨鱿

哺乳动物的先行者

——原始食虫兽

远古时代的“旅行家”

——古海龟

王者的末日

——风神翼龙

力大无穷的传说

——雷兽

上岸行走的“八不像”

——陆行鲸

来自地狱的使者

——伊神蝠

无坚不摧的“装甲战车”

——埃及重脚兽

内心温柔的大个子

——尤因兽

寓意美好的瑞兽

——萨摩麟

噩梦般的史前“美人鱼”

——索齿兽

铁甲无敌的“移动堡垒”

——雕齿兽

载入史册的超级大懒汉

——大地懒

使用“双截棍”的高手

——忍者鸟

体壮似熊的有袋类

——巨型袋鼠

冰原上的巨兽

——猛犸

大冰期的幸存者

——披毛犀

风度翩翩的贵公子

——大角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