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夕的起源

除夕的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

二、除夕的来历是什么?

除夕作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

谚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扩展资料: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三、大年夜被称为除夕,除夕有何来历?

大年夜被称为除夕,除夕的来历其实跟一只叫做夕的怪兽有关系。

传说中有一只怪兽,头上的触角非常的长,而且非常的凶猛,经常会在民间吞食动物并且伤害老百姓的性命。所以如果遇到夕出没的时候,村民们都会跑到深山中躲避。有一年除夕的时候,当时村民们为了躲难就全部跑到山上去了,而且把家门全部都锁起来了,家畜也全部关起来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外村来的孩子很好奇就拉着一个老婆婆询问,老婆婆就告诉他关于夕的事情。这个小孩子就笑着跟老婆婆说,他的名字叫做年,只要让他在家里呆一晚上,夕就会被赶走的。本来老奶奶是不相信的,但是这个小孩子气质非凡,而且非常自信坚定,于是老婆婆就把他留在家里,自己去山上躲避去了。

结果晚上夕进入村子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同,每家每户都灯火通明,而且贴满了红色的纸片,并且在门口还放起了炮竹,劈里啪啦的。夕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惊呆了,因为夕特别害怕声响和红色和火焰。就在这个时候年打开老婆婆家的门,身穿红袍,彻底吓走了夕。

第二天村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安然无恙,夕就像没有出现过一样。这个时候老婆婆才想起来那个小孩子。然后发现家里的装饰,灯火通明以及门口还没有放完的炮竹,瞬间就想通了。所以每年除夕的时候村民们都开始仿照这样的做法,热热闹闹的过除夕。

这就是除夕的来历,虽然有传说的部分,但是也反应了人们对于除夕这一天的重视。

四、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分别是?

1、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2、桃符的传说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3、贴福字的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

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4、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5、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

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采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