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殷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商朝的殷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1987年,安阳市政府征购小屯东北地(殷墟宫殿区)农田近8万平方米,对该遗址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在此兴建了遗址型的博物馆(殷墟博物苑),集中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成为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扩展资料:

殷墟作为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甲骨窖穴等构成。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举办。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殷墟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殷墟

古代殷都是哪里

殷都,主要指殷墟,即今安阳。

商代从盘庚到康丁,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希望能够帮到您,望采纳!

商朝建立时的都城在哪里?现在有是哪里?

商朝建立时的都城在亳,在现在的商丘。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扩展资料

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朝

殷商古都在哪里

商朝起初定都于亳,即今日的河南省商丘市,之后迁都于殷,即今日的河南省安阳市。商朝自建立以来就频繁迁都,直至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真正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称为“殷”或“殷商”。

殷商古都在哪里

商朝的历史长达五百多年,前后共经历了“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

盘庚是商朝的第十九任君王。因盘庚继位时,国势动荡不安,于是他毅然决定迁都至殷,并开始推行商汤的政令,从此商朝国势再度振兴。

商朝首都在哪里 商朝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商朝建立时的都城在殷(今河南省安阳市)。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扩展资料:

1.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不过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

2.商朝,又称殷、殷商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的国土不是一个弥合的整体,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四周远近散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属于商朝的诸侯“据点”,商朝的国土是疏而有漏,这就是早期大地域国家的政治地理形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朝

盘庚迁殷的殷位于哪里?

盘庚迁殷是否是将国都迁往安阳?是也不是。

国都作为国家的一个中心,每次迁徙都不是一个简单决定,都牵扯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在商朝有记录的迁都就有13次之多,其中从契到汤迁移了八次,自汤到纣迁移了五次。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商王朝的传承模式没有固定下来,无论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都没有形成惯例,所以地位传承很乱。再加上商一直在黄河流域生活,水患也不断迫使商都城的迁徙。而在盘庚迁殷后,商王朝都城稳定下来,并逐渐强盛起来。

盘庚迁殷只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盘庚将国都从奄(山东曲阜)迁到殷(河南安阳)。根据《尚书 盘庚篇》记载:“视民利用迁”。从表层面的原因可以看出来,为了帮助民众趋吉避凶,所以迁都到殷。殷之地的土地比较肥沃,更适于民众生活。而实际上,除了民众生存的原因外,上面也提到过还包括阶层和稳定两个因素。迁都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阶层统治,削弱反叛的力量。

那么“殷”到底在哪里,较为通用的理解是盘庚迁的殷是在安阳殷墟,而在1988年在安阳洹北花园村、韩王度、屈王度附近钻探,发现了一座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遗址,并命名为“洹北商城”。经考古论证,改遗址是中商二期开始建设,教符合盘庚、小乙、小辛三兄弟统治时期的时间。而《竹书纪年》中记录的盘庚迁殷的地点也在洹河北岸,也叫符合洹北商城的遗址。而殷墟所在位置,则是在此之后,又做了位置上调整。

说到关于这个盘庚迁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还是挺有趣味的,也反应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盘庚迁到殷,那么这个殷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呢?话说大致的位置在河南啊,那么在河南什么地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

因位于今天的河南安阳市。

河南安阳市简称殷,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七朝古都,有33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最早都城遗址, 历史 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定都于此,故安阳又被称为“七朝古都”, 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邯郸与新乡之间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现下辖4区、1县级市、4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2011年末共有人口571.3万。

盘庚迁殷的故事

盘庚迁殷为发生在前1300年左右,商朝君主盘庚曾从奄(今山东省曲阜市)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 历史 上被成为“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经历了一段繁盛时期,故后世又称商为“殷商”。盘庚迁殷为九世之乱画下句点。

1、背景

盘庚迁殷的背景可以说是天灾加人祸。在中国古代,定都和迁都都是国家大事,为了稳定政权,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保持都城的稳定。 但也有许多王朝曾迁移都城,以适应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商王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商族在盘庚以前,是经常迁徙流动的,自契至汤,十四代,有八次迁徙;自汤至盘庚,十代,有五次迁徙。商族的迁徙,见于记载的前后达十三次。《尚书·盘庚篇》说:“视民利用迁”。“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等等。说明迁徙的原因是为了民众躲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

在水患的同时,商朝内部也是“王位纷争”不断,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中丁至阳甲正好九王,先秦典籍中“几世”即指“几王”,这“九世之乱”与商都屡迁,在时间上符契,它应是促使商都屡迁的客观原因。而在《尚书·盘庚》中篇里也有记载。盘庚追述先王迁都原因时说:“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孔疏》认为“大虐”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就是指以王位纷争为中心的“九世之乱”。政治上的动乱和纷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祸,先王并不怀恋他们手造的基业,为人民的利益来迁徙。

2、过程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为摆脱困境,避免自然灾害,他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

因为到殷去有三条好处: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眼下的都城 "奄"比起来,无论是建设都城还是发展农业生产,都会比眼下的情况要好;

第二,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这样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

第三。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盘庚迁殷几乎遭到举国上下的反对,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树起“天命”和“先王”两面大旗,宣称为人民打算来争取民心。在当时,“天命”和“先王”无疑是有威力的,因此盘庚得以迁殷。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将迁之时,盘庚发出警告:“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佞,我乃有意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就是说,有奸诈邪恶,不听话的人,我就把他们斩尽杀绝,不让这孬种遗留在新邑蔓延滋长。可见盘庚企图通过迁都打击贵族。

3、结果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既迁之后,盘庚重申:“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与商王血缘的远近,造罪就处死,立功便封赏;并宣称自己有权“制乃短长之命”。这说明通过迁都,镇压了异己,商王权威上升了。

4、后续

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盘庚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完成了迁都的计划。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方面不适应,纷纷要求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趁机捣乱,煽动大家要求迁回老家去。当时盘庚针对时局发表了一篇训话,再次用强硬的态度,警告奴隶主贵族不要捣乱,否则必遭严惩。就这样,局面才安定下来。

5、影响

从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盘庚在殷整顿商朝的政治,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 社会 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

之后,又经过武丁时代的繁荣发展,到了殷代中后期,这里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都城之一。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6、评价

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魏有了相当成就,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7、争议

作为殷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殷墟曾是中国 历史 上最早的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青铜器时代中期东方的一个极其独特的世界性大城市。不少 历史 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于商代哪一个王开始在此建都,殷墟是否就是盘庚所迁的都城有不同的猜测。

1998年春,考古队在紧邻殷墟的洹北花园庄、韩王度、屈王度附近开始集中钻探。历经8个月艰辛调查,在殷墟东北发现了一座面积达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遗址,并将它命名为“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的发现,解决了武丁以前盘庚、小辛、小乙迁往地点的疑问。洹北商城的始建年代应在中商二期,其中有部分建筑基址始建于中商三期,“盘庚迁殷”即迁到洹北商城。而《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所。”这里所说的“盘庚渡河南”与“盘庚迁殷”中的殷地并非两地,同指洹北商城。根据现有对洹北商城遗址研究成果看,洹北商城的时代大致处于商代中后期,并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段即洹北商城的勘察、选址和筹建时期,晚段即洹北商城的使用时期。洹北商城考古学文化的早期遗存,是洹北商城建城初期人们留下来的遗存。这个时期盘庚政权并未正式迁至殷地。洹北商城考古学文化晚段遗存应该才是盘庚政权迁往殷地后所留下的文化遗存。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洹北商城使用年限不会太长,由于盘庚、小辛、小乙三帝政权是兄弟传承,估计三人年龄不会相差太大,三帝在殷地执政时间大概不会超过三四十年。《古本竹书纪年》关于盘庚迁殷的地点,最初可能在安阳洹河北岸京广线两侧,也同指洹北商城。武丁即位以后,国力隆盛,方迁至所知的以小屯为中心的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