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权申报的好处和坏处

法律分析: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提交债权证明和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报人应当提交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和债权证明。申报的债权有财产担保的,应当提交证明财产担保的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四十八条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申请破产的好处与坏处

破产,是指债务人因不能偿债或者资不抵债时,由债权人或债务人诉请法院宣告破产并依破产程序偿还债务的一种法律制度。狭义的破产制度仅指破产清算制度,广义的破产制度还包括重整与和解制度。

主要好处有:宣告破产可以经过清算,把资不抵债的企业或者个人的资产进行清算,公平地分配给他的债主,对于个人而言只保留必要的生活资料,从而彻底勾销他所拖欠的一切债务。

破产清算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进行破产重整不可避免也会给企业本身带来负面的影响。企业申请破产重整,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可能会动摇企业的供应商、业务往来的客户,甚至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此外,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可能会动摇,破产重整后的企业,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2、中小企业大多存在企业法人与实际控制人混同的情况,即个人账户公用,公司财产私人使用,导致了企业与个人难以完全区分开,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可能导致企业实际控制人资产被管理人追加进入破产财产。

三、申请破产有什么利处和坏处?

申请破产的好处要分开而言: 1、对债务人而言, 债务人财产 成为破产财产,成为由管理人占有、处分并用于破产分配的财产,破产财产在归属、用途和处置方法上都服从于破产清算的目的,受到破产法有关规则的保护; 2、对债权人而言,获得了行使权利的特别许可。在破产宣告前,所有的债权请求都处于冻结状态。破产宣告后因破产宣告以前的原因而发生的请求权,得依照破产程序的规定接受清偿; 3、对破产案件而言,破产案件不可逆转地进入清算程序,且有财产受到保护。

四、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利与弊有哪些

有助于实现债权,但是如果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会根据财产状况按比例分配支付欠款是不利的。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法律依据】

《企业破产法》第七条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五、企业破产的利与弊

【破产对企业的利与弊】

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中一项基本制度,它是市场经济的退出机制,同时也是现代破产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根据现代破产法理论,破产已经不是简单的破产清算,而是包含了破产清算、重整、和解等拯救豁免制度,使那些陷入债务困境,支付不能的企业能够恢复正常的运营,能够重新获得清偿债务的能力。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稍有不慎企业便容易陷入资不抵债,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对于确实缺乏经营能力、竞争力的企业,运用破产清算的程序使之退出市场,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的。但对于一些依然具备一定经营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因一时经营失误导致自身陷入财务困境而资不抵债,仍一成不变地运用破产清算程序使其退出市场,不仅失之公平,而且浪费了宝贵的优质市场资源,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破产重整程序应运而生。 破产重整是现代破产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城“重组”、“司法康复”,或者“重生”。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对破产重整设立了专门的章节进行规定,可见其重要性。我国的破产重整是指经由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审判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对具有重整原因和经营能力的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

对企业而言,破产重整程序在企业经营发生困难和最终清盘还债之间设计了一个缓冲地带,给已经破产或者有破产可能的企业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 首先,法院一旦依法裁定受理了企业破产重整申请,企业就开始享有了一系列“破产保护”权利,比如所有附利息的借款将停止计算利息,有关企业财产的保全措施将解除,执行程序将中止,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也将中止。并且,在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这样企业就避免陷入到众多官司缠身的境地,从而能够腾出人力物力来解决扭转企业经营局面的问题。

其次,自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申请后六个月时间内(又称为破产保护期,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三个月),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该重整计划草案既包括债务清偿方案,也应包括企业经营方案。只要该方案的实施最终达到债务清偿率得以提升的目标,那么该方案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而一旦通过,则将由法院将裁定终止破产重整程序,企业也就实现了“松绑”,可以按该计划恢复企业的日常经营,从而取得挽救企业于危亡的主动权,通过改善经营获取盈利使企业获得重生。 最重要的一点,破产重整可以避免企业被宣告破产,进而失去经营资格,可以使企业多年经营积累下来的品牌、技术、人力等等资源免于流失,并继续凭借这些资源的优势为企业创造利润,使股东获益。

另一方面,进行破产重整不可避免也会给企业本身带来负面的影响。企业申请破产重整,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可能会动摇企业的供应商、业务往来的客户,甚至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此外,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可能会动摇,破产重整后的企业,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讲,对于仍然具备经营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通过破产重整程序解决一时的财政困境是利大于弊的。避免具备优质资源的企业缺乏可行的挽救机制而无奈退出市场,正是我国法律设立破产重整程序的初衷。诚然,在运用破产重整程序解决企业经营问题的同时,应该尽量避免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使破产重整程序真正让企业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