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伪装者,有点疑问。剧中出现了重庆政府,汪伪政府,南京政府;延安,重庆;中统,军统……不太搞得清楚

重庆政府是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日军攻入南京后,迁往重庆,设重庆为陪都,所以叫重庆政府。

汪伪政府是汪精卫代表的国民政府,40年汪精卫投降日本,在南京重新建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因为是汉奸傀儡政权,所以一般叫他汪伪政府;

南京政府看时间情况,如果是40年以前的南京政府,那指的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如果是40年到45年期间,那是指汪伪政府,如果是45年之后,指的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城市,代表着我党的中心政府;

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陈果夫和陈立夫手下的特务机构,日本战败后改名党通局;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毛人凤手下的特务机构,日本战败后改名保密局

二、国民党重庆的曾平是什么人物

曾平(?—1945),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参加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爆发后,在新四军军部工作。民国32年(1943年),被派往浙东游击纵队担任特务大队政治委员。生活俭朴,待人和气,工作认真负责,常深入连队做政治思想工作。

1933年9月下旬,浙东反围剿斗争胜利,区党委决定派干部下支队加强领导。曾平得悉后,主动请求到战斗第一线。11月奉命到达浦东,担任淞沪地委委员兼淞沪支队政治处主任。

1934年1月,淞沪地委决定恢复和发展浦西地区武装斗争,4月间,朱亚明、陈伟达、曾平等率领淞沪支队主力3个大队,由浦东渡江向浦西挺进。康则焘率领浦西部队前去接应,深夜渡江,部队到达青浦东境蟠龙镇东南柿子园时,与国民党“忠救军”殷丹天部遭遇,突受袭击。

曾平发现敌情,立即到前面去了解情况,当与前面带队的康则焘交谈时,两人同时不幸中弹,因受伤过重,壮烈牺牲。

电视剧《过界》中人物。

扩展资料:

《过界》是汪锡宏执导,由李东霖、丁子玲等主演的抗战剧 。

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日本为挽回颓势,制定了一项意图与国民党重庆政府架构“和平路线”的“桐计划”,为此,日本情报四科、军统局、中共特工小组、英国情报机关四方相互角逐的故事 。

该剧于2017年1月4日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首播 。

赵强 饰曾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曾平

三、请问专门负责市场情报搜集(不包括市场情况分析)的职位应该叫做什么?

市场情报官

以下是市场情报官或市场情报专员,收集情报的方法

一、 公开资料的收集搜集同竞争对手相关的一切商业数据。应充分利用各图书馆馆藏资源,也可利用国内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及INTERNET检索;可订阅或浏览相关的报刊、杂志、行业协会出版物、各部门对外公开档案、工商企业的注册资料、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竞争对手的产品介绍、企业招聘广告、展销会、信用调查报告、或购买专业调查公司出具的报告等。 再次,这些大公司、大集团会以与本公司毫不相干的名称去成立一些小公司去与竞争对手搞合作、联营等。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会将对手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上至领导层的基本情况、下至员工的喜怒哀乐,直至对手公司的全部运作状况,他们都了解得一丝不差。此种做法相当专业,所派员工也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综上所述,企业竞争情报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世界各国对从事企业竞争情报的从业人员也有相当高的要求。据了解,从美国公司来讲,企业情报人员的基本构成是:前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退役人员。聘用这些人员的目的很明显,他们责任心强,纪律严明,且受过正规的训练。这些曾经为政府利益奋战在情报战线的、为获取政治、军事情报而孤身涉险的“007”们,如今让他们改行搞企业和商业竞争情报,很能适应“竞争”的需要。构成企业和商业情报人员的另一部分人员是:本企业的核心人员。这些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他们应懂得本企业需要什么竞争情报,也应懂得情报的分析、归纳与运用。他们的科学知识与“007”们的实践经验相配合,从理论上讲,企业的利润应该会得到全面的升华。原美国中央情报局成员詹姆.赫灵顺利组建摩托罗拉的企业情报系统,并获得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以上只是一般的最为普遍的竞争情报的搜集方法。几种方法各有所长,要注意克服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若是能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将事半功倍;

二、 市场调查和实地调查这是对现场参观访问、调查、询问、搜集实物样品等情报收集活动的总称。较常用的方法是:参加各种展销会、展览会,直接去了解竞争对手的各类信息。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咨询调查公司进行。其次,在闹市区,经常可见一些小姐在作市场调查,她们手拿问卷提纲,向过路人提问,涉及的问题大都与企业经营的范围无关。此类做法明为材料的积累,但实质远远超出了商业竞争情报的范围,目的隐晦,颇堪玩味。

三、 广告策划,这是通过广告公司来了解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法。据了解,某家即将投产的饮料公司,他们向不少广告公司投寄了一份要求协助该公司“整体策划”的宣传材料。此材料的最后一项,他们对广告公司是这样要求的:“请选择一家知名的饮料生产经营企业作为假想中的竞争对手进行销售形势分析”。要求提供“假想中竞争对手”的资金、设备、人员、价格、销售范围、销售方式、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近百项调查项目。而且,在材料中还特别说明:“策划材料反馈后,经调查如其中60%以上可靠真实,就此单项即付创意费2万元”。这家饮料公司的手法就是利用公开的“整体策划”形式来搜集竞争对手的资料。

四、 反求证法就是通过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拆卸研究。其目的一是研究对手的产品是否有仿冒之嫌;其次是研究对手的产品中有否值得借鉴之处。日本某发动机生产厂商就是委托本市某商务调查公司,凡是我国新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均委托该公司购买后寄往日本,以供其研究。

五、 人际交流是指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企业竞争对手的情报。“竞争情报人员感兴趣的是与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友好关系”。“来自于人的情报胜于机器情报”,人际交流的方法很多,朋友之间的交往,老同学、老同事之间的聊天、聚会、喝茶,这些看似漫不经意的谈话,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从中得益非浅。

六、 专业化不少外国的跨国公司、集团公司、大商社为获取世界各地最先进的与本企业相关的科技情报,在全球广泛设立办事处。其主要职责,就是搜集科技情报,或搜集最新的市场需求。在我国各主要大、中城市,也不乏此类办事处。日本著名的9大商社就在海外设立了将近700个办事处。

四、军统情报站有多少个啊,负责人分别是谁?

你的题目范围太大了,军统发展从1927建立到1955年改组期间站点数量只能通过档案资料来统计。所以简单说一下吧,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档案馆查资料。军统发展过程:

1927年,蒋介石牵头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它是由戴笠、张炎元、黄雍、周伟龙、徐亮、马策、胡天秋、郑锡麟、梁干桥、王天木等十人开始搞起来的,在军统内部称它为“十人团”这是军统的前身。

1932年3月,以黄埔生为核心,仿效德国在南京成立“中华复兴社”(复兴社,对内也称为“力行社”),社员穿着蓝衣,故又名“蓝衣社”,由蒋介石任社长。下设:“中央干事会”和“中央监察会”。由刘健群、曾扩情、贺衷寒、酆悌、袁守谦、俞济时、康泽、桂永清、杜心如、肖赞育、邓文仪、宣铁吾、刘咏尧、郑介民、任觉五、余洒度、黄珍吾、蔡劲军、滕杰、黄仲翔、李士珍、陈春霖、叶维、刘庆瑛、王受慕等任中央干事会干事。由周复、梁干乔、潘佑强、戴笠、李国干、刘伯龙、孙常钧、胡轨等任中央监察会监察。又有中央常委干事会,有干事九人:贺衷寒、酆悌、滕杰、周复、康泽、桂永清、潘佑强、郑介民、邱开基。候补干事三人:侯志明、赵范生、戴笠。特务处开始在南京鸡鹅巷53号办公,后扩充到鼓楼四条巷洪公祠。1936年迁到曹都巷。1937年11月24日(南京沦陷前夜)撤出南京,迁到湖南省长沙市梓园。特务处的工作叫特种工作,包括情报工作、策反工作和行动工作。特务处的组织包括内勤组织与外勤组织,外勤组织又分为秘密组织和公开机关:

内勤组织:

处长:戴笠;

帮办:郑介民

书记:张师、徐亮、梁干乔、李果谌、周伟龙等先后任过书记。

人事股:胡子萍等先后任股长。主管内外勤的升迁调补、考核和奖惩工作。

督察股:柯建安等先后任股长。主管内外勤的监督查察、执行纪律、考查各人言行和勤惰。

会计股:股长徐人骥。主管经费的预算和会计出纳。

译电股:股长姚敦文。主管来往电报的翻译和密电码的编订和保管。

缮写股:股长李祖维。主管缮写各种档案材料。

电讯总台:总台长魏大铭。主管各地无线电台的秘密建立,收发电报机的制造,进行机务和工务的训练,对各种可疑电台方位的侦测,密电码的译破,窃听各种无线电话的对话,搜集各种电讯情报。

第一科(情报科):科长唐纵。主管国内外情报的搜集,调查研究,分析汇编,拟定对策。下辖华东、华中、华南、华北、统计、编审和国际7个股,附设1个图书室。

第二科(行动科):科长戴笠兼任。主管司法案件的处理和监狱管理,各种行动案的执行和对特务处的警卫工作。下辖司法股和特务队。

第三科(总务科):主管外勤的交通传递和特务处财产、伙食、勤杂兵的管理。

1937年,复兴社特务处和中组部调查处两个特务组织的内在矛盾,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陈立夫当局长。把原gmd中央组织部调查处编为第一处,徐恩曾为处长,原中华复兴社特务处编为第二处,戴笠为处长。1938年,蒋介石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第一处扩编为gmd中央d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原第一处处长徐恩曾升任局长。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贺耀祖兼任局长,原任该局第二处处长戴笠升为副局长。实际上由戴笠负责。设在四川省重庆市中二路的罗家湾。1946年戴笠死后,由郑介民任局长。

1938年 军统在武汉成立时的情况:局长贺耀祖;副局长戴笠;主任秘书郑介民;秘书毛人凤、陈世贤、刘启瑞、曾坚、谷兆芬。第一科科长何芝园,主管情报。第二科科长徐业道,主管行动。第三科科长余铎,主管司法。第四科科长魏大铭,主管电讯。总务科长杨继荣。人事股长李肖白。警卫组长张业。会计徐人骥、林尧民。出纳张兖甫、毛忠亮。当时每月经费约5万元左右,但不久这些科又都扩编成处,各处的组织、人事又有变动。局本部机构在不同时期稍有变化,内勤组织最庞大的时候有按番号数字排列的八个处和几个不用数字的处,与十来个和处一样的室,还有些比处略小的区和组,以及委员会等机构。全部工作人员最盛时达1500余人。

五、戴笠在重庆的军统总部在什么地方

地址:渝中区中山二路174号。

1938年,蒋介石为了制衡中统,将戴笠负责的调查处重新命名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简称“军统”。

蒋介石在军统的人事安排上,想起了之前强行任命戴笠为特务处处长所面对的各方压力。一个非正式部门的任命尚且引发风波,更何况是局长的职务呢。经过考虑后,蒋介石决定任命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为局长,把戴笠放在了副局长的位置上。

自此之后,军统的局长都有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有几个人都曾经担任过军统局局长。不过这些一把手们都很了解蒋介石的意图,从来不过问军统的活动和人事,所有工作都有戴笠经手,直接向蒋介石负责。也正是因为如此,军统内部对戴笠的称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下属提到这位副局长的时候,均以“老板”相称。

扩展资料

简介

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大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特别班”。

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特工人员最多时近五万名,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施以种种酷刑。

1943年军统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合作,共同组成“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得到大批美国新式器材和武器,并让几百名美国特务来华,向四万多人传授“特种技术”,特务活动更加猖獗。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两个集中营成了他们杀人的魔窟。

军统在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搜集敌方情报和对敌施行恐怖的活动,因此,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及汉口起了一些作用。

1946年戴笠乘飞机失事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国民政府旧址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戴笠其实只是军统的副局长,神秘的军统局长是谁

六、曾轰动一时的重庆“女特务”王琼,究竟何许人也?

在现代社会,思想解放,潮流日新,各种奇装异服和层出不穷的想法都能被大部分人接受。不管你是女扮男装还是男扮女装,只要扮相好,没有违和感,总能收获一大波陌生人的赞美,甚至成为网络红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一位“扮相”极好的男子轰动了重庆山城,给重庆的许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且,这个男子的身份还不一般。

女特务原是男儿郎

“特务”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各大抗战影视剧总有那么一两个特务,而且这些特务无一不是美艳无比、风情万种的绝色女子。

这样的女特务形象由来已久,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要时刻警惕不死心的反革命分子卷土重来的目的,大街小巷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要求大家提高警惕,防范特务的混入。艺术来源于生活,当时的电影作品也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取得灵感,创造出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

1958年,一部名为《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电影上映,剧中塑造的惑人的女特工角色,其原型是有着“赛贵妃”绰号的钮美波。电影里穿着性感紧身旗袍的柳尼娜一出场,那饱满的红唇,优美的身姿,一下子就唤醒了人们脑海里沉睡多年的性感想象。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柳尼娜

于是从此以后,成了美女代名词的女特务总是会娉娉袅袅地出现在抗战反特电影中。不过比荧屏形象更吸引人的往往是是真实的人物。虽说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把特务想象成美艳的女性,但是气宇轩昂的男特务也会偶尔出现在屏幕里提醒我们特务并非女性专属。

我们平常想到的特务无非就是这两种,不是男,就是女。偏偏历史有时候总是让人匪夷所思,居然真的有性别难分的特务存在。

说到让人难辨性别的特务,下落成谜的川岛芳子可是妥妥的榜上有名,像她这样特立独行的特务那真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谁能想到建国后,居然又出了一位有着高超伪装技术的特务。

柳尼娜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全国各地有关于反特的展览不断举行,展出特务的各种必备工具,比如CMS特勤机、金条、无声手枪等等。展览让人大开眼界,津津乐道。但在众多展览会中最特别的还是在重庆西南公安部举行的的展览会上出现的了一个叫做王琼的“女”特务。

根据展会的展板说明及王琼自述他男扮女装进行特务工作的经历可知:

王琼本是北平人,在他12岁那年的某一天,放学回家独自走在马路上的王琼被突然出现的人绑架到了吉普车上。

绑架他的人正是外国的特务机构,特务机关为了使他以后的特务工作顺利地展开,就给他注射改变性别的特殊药物,于是他的身体特征就变得非常像一个女人。这项特殊的程序完成之后,就把他送回中国来,让他以代号109的身份暗中活动。

在北平解放以前,酷似女性的王琼混进了北大、清华的女生中,进行监视和情报刺探。

等到1949年北平解放后,他又被派往重庆。结果重庆解放后,他和接头人失去了联系,王琼也就失去了维持女性外貌的药物,感到恐慌的王琼立即给上司发电报,想要悄悄离开重庆,但一直没有收到答复。

失去了经费和药物来源的王琼,生活无以为继,等到在报上看到大量前去自首的特务获得了宽大处理时,他就去自首了。

美丽的“女”特务现身说法吸引了不少人,当时是青年工人的重庆电力局车队前队长胡明富仍然对王琼的美貌留有深刻印象。

胡明富说王琼是一个长发飘飘的高大女人,身着一件红色紧身衣,两颊打着红红的胭脂,嘴上擦着娇艳的口红,细弯眉,丹凤眼,十指修长,指甲壳上还涂着红色的甲油。

当他看到图片说明书时,简直不敢相信王琼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男人,是某某特务机关的一员,把男人装扮做女人,好刺探情报。

身份成谜

但性别特殊的王琼真的是一名特务吗?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可以发现王琼还在昆明文庙里的反特展览上出现过,且他的自述还与后来在重庆展览上的不相一致。

在昆明展览上的王琼说他当时二十来岁左右,由于面貌清秀,身材苗条,被特务机关选中,进行了专门的长期训练。其中包含形体训练,并且还定期注射雌性激素,于是他的胸部逐渐隆起、也不再长男性的胡须、嗓音也变得如女子般尖细,一颦一笑,行动坐卧看起来俨然就是个妙龄女子。

最终他成功地成为了一名有着女性外貌的男性特务……

究竟为什么王琼的两次说法有所出入呢?原来王琼的案子并不是重庆办的,是云南公安厅预审后,将人从昆明送来的。后来昆明方面也对王琼事件进行了调查,一位名叫孙曙的人说王琼作为“女”特务的事情后来已经澄清了。

王琼他不是特务,是云南人,身为男性的他想变成一个女人,于是就自己买了一些有着雌性激素的药物来吃。

作为一名云南起义部队的‘女’兵,王琼整编到了解放军的序列。后来在集中学习的过程中,王琼过去买的药物吃完了,因为没有办法再买,消失已久的胡子就开始长了出来,女人长胡子这一下就暴露了他真正的性别。

这般非同寻常的情况当然要好好审查一番,本来这是王琼的个人问题,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变性人。

但当时思想比较闭塞,而且处于十分敏感的政治环境里,受到批判的王琼为了掩盖,就说自己是一名特务,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政治目的。

三中全会以后,王琼的“女”特务身份被否定掉了。所谓的“女”特务原来是假的,还白白遭受了批判,这件事听起来着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过也是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才让他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身份。如果放在今天,想要成为一个女人,大部分人都不会特意投来异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