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时代的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四更天,五更天,是现代的晚上几点钟?
1、19:00-21:00为一更天,
2、21:00-23:00为二更天,
3、23:00-01:00为三更天,
4、01:00-03:00为四更天,
5、03:00-05:00为五更天。
古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四个班次,开班、三次交班、收班,叫“五更”,因此,一夜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为2.4小时。戌初一刻为一更,亥初三刻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扩展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时辰
二、三更, 五更分别是什么时候?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点到5点
卯时:5点到7点
辰时:7点到9点
巳时:9点到11点
午时:11点到13点
未时:13点到15点
申时:15点到17点
酉时:17点到19点
戌时:19点到21点
亥时:21:00—23:00
将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等于两个小时,从晚上七点起更:
一更:晚上七点到九点
二更: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三更: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
四更:一点到三点
五更:三点到五点
三、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几点?
通常情况下,一更19:00~21:00 ,二更指21:00~23:00,三更指23:00至次日凌晨1:00,四更指1:00~3:00,五更指3:00~5:00。
一更天:19:12(青岛/杭州等地本地时,北京加一刻、洛阳加二刻、成都加四刻),戌初一刻(总第八十刻)
二更天:21:36,亥初三刻(总第九十刻)
三更天:00:00,子时整(总第一百刻)
四更天:02:24,丑正二刻(总第一十刻)
五更天:04:48,寅正四刻(总第二十刻)
扩展资料
打更声律: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十二)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三十六),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二点整)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两点二十四)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四点四十八)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四、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四更天五更天是几点?
一更对应现代时间19-21点;二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1-23点;三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四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3点;五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古代将一夜平均分为更,每更又平均分为五点,整更击鼓,逢点鸣钟。首位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故又称五更、五鼓或五夜。
古代以更来计夜间时间,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打更从唐代开始用钟鼓报更点,是用梆子和锣。笃,笃-咣,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后续一直沿用。
从一更到五更打更的方法各不一样,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
总体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
相关信息:
古人把一个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 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以此类推。
一更 19-21点 。
二更 21-23点 。
三更 子时 23-1点 【夜半三更】。
四更 丑时 1-3点。
五更 寅时 3-5点 【五更鸡叫】。
七更 辰时 7-9点。
五、一更天,二更天~五更天分别上几点?
1、19:00-21:00为一更天。
2、21:00-23:00为二更天。
3、23:00-01:00为三更天。
4、01:00-03:00为四更天。
5、03:00-05:00为五更天。
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另外,狭义相对论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
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质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
六、三更天是几点
三更天是23点到第二天1点。
三更天指的是一个时间段,指的是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是古人用来表示时间的名词,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当天的23:00到第二天1:00。
生活在古代的中国人白天可以根据太阳、日晷等来估算时间,但到晚上日落后便不知时间了。于是出现了更夫报时,戌时是夜的开始,一般称为一更天或者起更;亥时为二更天;子时为三更天;丑时为四更天;寅时为五更天。
三更天指的是23点到第二天1点,三更天又被称为子时。古时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日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个时辰又分两个阶段,前半个时辰为“初”,后半个时辰为“正”,如子时就可分为“子初"和“子正”,“子初”是23时,“子正”是01时。
古代将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三更就是指的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
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夜分有五更(四时),按更击鼓报时,每更又有五点(六段)。每更就是1.2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4个小时,即144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19:00-21:00为一更天;21:00-23:00为二更天;23:00-01:00为三更天;01:00-03:00为四更天;03:00-05:00为五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