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为什么死得这么惨)
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才真正地开始强大,可以说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法制系统,那么即使秦惠文王麾下有大批的能臣也不会有如此辉煌的秦惠文王时代。但是商鞅的只求法不求理的法律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把随时会伤害对方的利刃,商鞅之死就是最好的诠释。
从商鞅自身来说,最初在秦孝公时即商鞅变法的前期,秦孝公也是很犹豫的老百姓是否会适应变法,但是商鞅却说:“聪明人做事之前就能看到结果,愚蠢之人即使将事情做好了也未必会知道是怎么回事,而老百姓大多是愚昧的,只要让他们跟着做就可以了。”
大臣甘龙则认为聪明人是在按照传统的方式并汲取前面成功的经验来治理国家,商鞅反驳甘龙认为的聪明人都是做事不经过大脑的人,而他认为的聪明人是制定规矩的,是有新思想的人,并且还认为愚蠢人才是遵守规矩的。
开始变法之后,太子犯法,商鞅不但处罚了太子,就连太子的老师也一并受罚,可以说此举非常的大胆,商鞅在立威的同时也在挑战皇权。随着变法的深入,秦国人对商鞅是非常的害怕,而不是尊重他,因为商鞅是靠强制的手段让百姓们服从,没有切实体会过百姓的感受和自己的退路。
从秦惠文王的角度来说,秦惠文王嬴驷一登上王位就迫不及待的处死了商鞅,一方面在商鞅变法的开始就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只是由于秦孝公在位没有发作而已,秦孝公一死,贵族纷纷把矛头指向商鞅,商鞅已经成为了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点,贵族们对王权不敢表示出不满,但是可以把这种不满发泄到商鞅身上,所以秦惠文王刚即位商鞅就被诬告谋反。嬴驷为了安抚贵族,为了处理好王权和贵族的关系,只有商鞅的死才能平息,新君秦惠王为了稳定时局必杀商鞅。另外当时作为尊贵的王室成员的赢驷一不小心触犯了法规,被商鞅新法处置,还连累两位师傅,所以说嬴驷的私心还是有的,但也并不是彻底的无情无义,在处决商鞅以后其变法依旧在执行。
再者在变法完全完成之后秦惠文王和商鞅都拥有巨大的权力,是最强的法治维护者也是最大的法治危害者,而封建君主制度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商鞅可以为秦国所用也能为其他国所用,但是为别国所用对秦国来说是和极大的威胁,所以对于商鞅,秦惠文王是有责留不用则杀。
封建社会制度下臣子的威望盖如果越过君主的话,是非常可怕的,商鞅当时就是如此,朝廷官员大部分都是商鞅提拔上来的拥护变法的官吏,就连军队中也要大量的支持商鞅的将领,所以对刚刚上位、根基未稳的秦惠文王来说不管商鞅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忠君爱国都是非常可怕的。同时商鞅变法已全面实施,改革也走上了正轨,商鞅之死是无法避免的。
二、历史上商鞅为什么会被处死?
因为商鞅得罪了秦惠文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 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三、商鞅为什么被处死?
第一,商鞅的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后规定宗室贵族们应该要按军功给予交配权为,他们的田产、奴隶、财产等大部分的财富都应该上交国家,并且废除了世袭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剥削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世家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极力的想要除掉商鞅,商鞅也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第二,引起了百姓的怨恨。
商鞅在国内推行军功制度,只要是国内的今年想要立军功,都可以上到战场上,而战场是九死一生的地方,无数的人死在战场上,秦国的平民老百姓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在战场,无不悲伤,这种悲伤转化成了对商鞅的痛恨。
具体故事:
商鞅至魏国入秦,他提出了废井田、重农商、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道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他的这些改革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于是命他为左庶长。
他任职的这一期间,先后两次实行了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限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了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的改革,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不断的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四、商鞅为什么要被处死?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自己虽然落得车裂的下场。但是他的死是值得的!虽然惨烈,但是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各项制度改革,要比其他六国晚,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比其他大国落后。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不被别国吞并,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任用商鞅来变法图强。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商鞅先后通过两次变法,他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按军功赏赐。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编订户口,推行小家庭政策。等等。
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汉代王充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
商鞅的做法,简单,粗暴,见效快。线条清晰,推行坚决,成效显著。迅速让秦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由于商鞅的变法,虽然使秦国在短时间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他也得罪了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贵族集团的世袭利益被削弱。贵族也要去劳动,去打仗。才能获取利益。
在秦孝公时候,秦孝公是全力支持商鞅的,所以一切都比较顺利。但是秦孝公死了,到秦惠王的时候,贵族集团开始反扑,并至商鞅于死地,还杀了他全家。但是商鞅的法律,并没有被废除,而是被继续执行,延续下去。这说明秦国虽然杀了商鞅,但是认可商鞅的法律对秦国是有利的。
李斯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可以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吞并六国,统一全国,也不会有后面的汉朝,今天的中国很有可能像今天的欧洲一样,四分五裂,一大堆小国。
商鞅用自己以及全家的生命为代价,全力推进变法,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富强。他的人生以悲剧结束,但是,他的功绩,彪炳史册。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五、商鞅最终被处死其中原因是什么 商鞅最终被处死是什么原因
1、有私怨。当年赢驷年少时犯法被商鞅新法处置,他的两个师傅也被判刑。所以秦惠王,包括公子虔怀恨在心是有可能的。
2、丢车保帅。商鞅变法触怒了大量秦国老贵族的利益,只是迫于秦孝公没有发作而已。秦孝公一死,贵族瞬间开始发难,新君秦惠王刚刚即位,为了稳定时局必杀商鞅以平息贵族之愤。
3、稳固根基。君主制时代臣子势力,威望盖过君主是很可怕的,当时商鞅即是如此。从庙堂到地方到处都是被商鞅提拔的拥护变法的官吏,加之商鞅还有商淤的封地,势力已经遍布秦国各个角落,甚至军队也不乏大量商鞅的支持者。尽管商鞅是大公无私,忠君爱国,但是这样强大的力量对于新即位,根基不稳的秦惠王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商鞅被杀也是合乎君主制时期的常理的。
六、商鞅为什么会被处死
如果你看过《芈月传》,在第一集开头部分,就出现了秦惠文王下令处死商鞅。商鞅可是为秦国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啊。
那为什么要处死商鞅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鸟尽弓藏。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始于秦孝公,秦国在商鞅的谋划下很快发展起来了,巨大的成功给商鞅带来了很大的权力和威信。因此,当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惠文王一继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商鞅的权威对皇位的直接威胁”。所以,“搬掉这块大石头”是新王不得不做的事情。
第二,变法严酷,树敌过多。秦国宗室的愤怒情绪,秦惠文王也需要考虑到,这促使商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替罪羊”。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法令极其严酷,不管是百姓,还是贵族,反对其变法的一律严惩,甚至连阻挠变法的太子,虽然给了面子,但是把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鼻,一个砍足。商鞅对待太子都是如此霸道,对待其他贵族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第三,不知收敛,不知身退。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没有功成身退,当时有个叫赵良的人曾经曾劝商鞅隐退。但商鞅最终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因此导致商鞅最终被秦惠文王车裂的悲惨结局。
嬴驷十九岁即位,史称“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在位时,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汉中,为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