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历十一月为什么叫冬月

农历十一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月份,所以农历十一月又被称为冬月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也有干支历、华历、夏历、中历等名称。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依历年、历月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总看历法分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农历,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

二、十一月为什么叫冬月-简短介绍

农历日期不固定,但是冬至总在十一月,所以十一月叫“冬月”。在一年之中没有闰月的情况下,农历十一月就是一年之中的第十一个月份,而因为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所在的月份,所以农历十一月又被称为冬月,又称仲冬、葭月等。

根据我国农历历法规定,冬至这个节气必须出现在11月,如果运行出现误差,则运用闰月的设置来进行调整。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就是说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农历十一月也因此被称为冬月。

除了冬月之外,农历十一月还有其他许多的别称,这些来自于古人智慧的名称,往往充满了精巧美丽的诗意。《礼记·月令》中说:“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有一别称为畅月。

孔颖达对此也注解道:“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葭草吐绿头)、龙潜月等说法。

我国古代采用“十二律制”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并将此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

三、十一月为什么叫冬月

根据十二地支计时法,农历十一月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冬至所在的月份,表示冬天来临的月份,所以农历十一月被称为冬月。除了冬月,十一月还可称为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子月等。

十一月为什么叫冬月

寒冬腊月一般是指年前最冷的三个月,十月为寒月,十一月为冬月,十二月为腊月。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规定,冬至这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十一月,如果运行出现误差,则需要运用闰月的设置来进行调整,在没有闰月的情况下,冬至便在十一月,所以十一月称为冬月。

黄帝时期,冬至曾是年,被称为元旦,所以冬至是新一年的开始,由于冬至在十一月,根据天干地支算法,子为首,所以十一月也被称为子月。

四、冬月是十一月份吗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成语:寒冬腊月,即是指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历史沿革

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就是说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袭”周代(“姬家”)“建子春”,冬至曾是“年”(“岁首”“元旦”)已是由来已久,后来“冬至大如年”的由来原是因为“冬至曾是年”。冬至习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残余。但随着年代日益久远,及历法的变迁,冬至节曾是年节已逐渐被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