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监督管理局放管服的内容是什么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放管服”改革,对内要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对外要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十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一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第十二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二、放管服是什么意思的方法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宣布9月1日前全面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
“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
“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扩展资料
办理居住证可自行拍照、自行登记申报,还不需要材料。这是江苏首家集自助办证、交通违法查询、缴罚款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天候综合性自助服务区,是公安机关整合技术手段,打造的全天候公安无人窗口。
改革窗口服务,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整合窗口资源,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次办、马上办”,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期待,是公安部门的不懈追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着眼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公安部日前公布的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中,前4项便着眼改革窗口服务:申请材料“四个减免”、18类业务“一证即办”、普通业务“一窗通办”、个性服务“自助快办”,每一条改革措施都释放着公安机关的改革红利,不断给人民群众送上看得见的好处
三、放管服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放管服是要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市场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只有定位科学,才能使政府和市场在各自领域发挥好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通过简政放权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交给市场、企业和个人,凡是市场机制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
通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该由政府管的事管好管住,在强化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优化政务服务、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扩展资料:
“放管服”工作要求
(一)自觉扛起改革重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权责关系重塑、管理模式再造、工作方式转型,结合实际细化分阶段重点工作,在重点领域制定可量化、可考核、有时限的目标任务,以大局意识和工匠精神抓好落实。
(二)支持地方和基层大胆探索。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锐意探索创新,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一招鲜”。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形成竞相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免责界限,为改革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
四、多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什么是放管服改革?此举有何意义呢?
多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就是简政放权,它的意义如下。
一、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就是简化行政审批,放宽准入条件。“管”是指规范的创新,推动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服”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放管服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降低政府对政府的过度干预、优化政府职能、提高市场活力、激励市场创新能力等,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制约市场交易的障碍和阻碍。
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各种要素的自由流通,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而且还能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增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根据统计,2013年至今,我国每年平均新增市场主体达一千万,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上升至2021年4月份的1.43亿,同比增长1.6倍。应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
三、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构建
行政审批事项的压缩、新设许可的严格控制、清单制度的全面推行,有效地抑制了行政审批的路径依赖,在事中、事后监督的推动下,行政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时更加主动,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更深入地贯彻了“利民”的执政理念。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打破了由“官本位”的思想和由此引发的权力寻租和形式主义等各种问题。
五、放管服改革是指什么
1、放管服改革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推进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进行决策,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造有限的负责任的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到决策为民、决策利民要坚持履行政府肩负的经济职能,权力不缺失,也不滥用,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2、由于供给侧的许多问题,都与国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就必须紧紧围绕解决供给侧的问题为抓手,每出台一项改革举措、每推进一个企业的改革,都必须考量一下是否对供给侧改革有利。毕竟,现在还有许多行业,都是国有垄断的。而凡是被国有垄断的行业,大多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杠杆过高、成本没有节制等方面的问题。
3、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企改革就必须担当起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方面的责任,带领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进行供给侧改革。
4、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新一届政府确定的“开门第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简政放权持续加力,行政审批更加规范,商事改革效果显著,清费减税积极推进,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六、放管服指什么?
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2014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主题是“简政放权”。一年多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逾500项,而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的承诺是,任期内至少要取消、下放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
本轮简政放权要求中央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锁定了改革和管理的底数,放权对象既包括下一级政府,也包括社会、市场,改革的视角更加全面。及时修改法律法规,确保简政放权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相衔接,并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改革的布局更为周密。不仅是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
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确保改革“蹄疾而步稳”,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改革决心。不少地方在推行两份清单:一份“权力清单”针对政府自身,一份“负面清单”则面向企业投资者。放管并重,意味着既要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又要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使政府职能转变的显现成效。
扩展资料
背景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已先后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落在简政放权上,突出了新一届政府改革的魄力。这种魄力根植于对国情的清晰认识上,对人民和市场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简政放权,就是腾出手来抓大事。当前,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头等大事。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从出口导向到内需拉动,事关民生利益。形势倒逼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着手,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减少甚至剔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原生阻力。“把该放的权力放掉”,就是要激发制度和体制潜力,让改革释放出更多更大的活力,让民众享受到改革红利,这是拉动内需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每当出现大的经济变革的时候,政府总是率先进行自身的变革。如何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使两者协调配合、互促共进,则成为了共同思考的问题。
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的大幕已经拉开,李克强总理用“简政放权”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统一到中国梦上来,为实现“中国梦”积聚着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