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卢沟桥‘‘七七事变’’的时间 、地点、 起因 、 经过 、 结果, 事变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七七事变”介绍:

1、时间为1937年7月7日夜 、

2、地点为卢沟桥和宛平城、

3、起因: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4、 经过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

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

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5、 结果: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6、事变的历史意义: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扩展资料:

“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二、7.7事变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

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从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

七七事变的整个过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政府、财阀、政党的共同意志,绝不是什么日本少数军人牵着军部、政府的鼻子走。它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也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

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全国抗战的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扩展资料:

事变发生后,在全中国激起强烈反响,第二天和23日,中国共产党两次发表宣言,指出“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放弃任何妥协立即实行抗战,并致电宋哲元和蒋介石要求共同抗日。

南京国民政府则在幻想“和平”解决的同时,作好了抗战准备,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表示抗战的“最后关头”已经到来,全面战争一旦爆发,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进行全国抗战。

日本政府则借机扩大战争。由于在华北兵力不足,遂施展和平谈判的烟幕弹,一面加紧侵华准备。7月11日,日本政府发表《派兵华北的声明》,反诬中国第29军挑起七七事变,在国内进行战争动员,增兵华北。

7月12日,新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抵天津后,立即决定“一举歼灭中国第29军”。 7月25日,日军占领廊坊,切断平津间铁路交通。26日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谍,要求其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同日,日军一部强行闯入广安门,中国守军与之发生战斗。

日军发出最后通牒后,29军意识到日本侵略已势不可免,遂抛弃和平幻想,准备抗战,于27日发出“自卫守土”通电。28日,日军对29军发动总攻。在劣势情况下,29军将士仍然进行了激烈的抗击。

在南苑,29军与进攻之敌展开惨烈战斗,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在北苑、丰台、卢沟桥和廊坊等地,均与敌展开激战然终不守。29军撤离北平。30日,北平陷落。在天津,29军主动出击,给敌以重大打击,北平日军回师增援,29军经激战,于30日撤离天津。天津陷落。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七七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