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PI是高好还是低好?

PPI,过低,表明经济活动降低,影响GDP和就业,PPI,过高,会造成工业品价格过高,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原材料、中间品和产成品。占据所有的头条并对金融市场最有影响的是最后一个,即产成品的PPI。它代表着这些商品被运到批发商和零售商之前的最终状态。在生产最后状态的价格常常由原材料和中间品过程中遇到的价格压力来决定。这就是为什么观察这所有的三个过程都很重要的原因。

PPI用途: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因而这项指数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

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资讯(过去衡量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状况的称为批发物价指数或趸售物价指数,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消费者的立场衡量财货及劳务的价格)之先声。

将食物及能源去除后的,称为“核心PPI”(Core PPI)指数,以正确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这是由于食物及能源价格一向受到季节及供需的影响,波动剧烈。

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因此这项指标受到市场重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产价格指数

二、PPI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ppi指数越高,说明上游通货膨胀就越严重,厂家就会涨价,也就导致我们买东西时钱就越不值钱,也就是东西会越来越贵,物价上涨。

但是ppi指数过低,也不好,这样厂家不愿意生产(因为原材料跌价过于猛烈,刚刚买到手的原材料马上就贬值了,如果急着生产,就拼不过那些等一段时间以后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价然后再买入和生产的竞争对手),市面上物资匮乏,这样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因为供不应求。

总体来说,ppi指数应该维持在0%附近(也就是价格不涨不跌)平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