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杭州的经济特色,发展前途,以及生活在杭州的优缺点

1、杭州经济主要以旅游为主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这是他的主要特色;近年来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不断崛起,带动了第一、二产业的迅速发展

2、杭州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尤其是周边如象萧山、滨江、下沙等开发区,一天一个变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资及外商的投资热情。机会、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3、杭州生活环境、气候应该是数一数二的,熟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消费太高,对外地来杭州,如果是一般的企业打工者,要想10年内买房,那是天方夜谭,对白领而言起码需要有分阶段才能实现房子的目标。

总之是根据你的能力,如何规划目标,当然要抓住机遇,最后通过努力才能创造财富。

二、杭州经济主要靠什么行业?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32亿元,分别增长1.8%、5.8%和7.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6:62.9调整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184美元)  。

扩展资料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三、求浙江、杭州第三产业概况

浙江在线杭州5月7日讯(通讯员 朱亚芬 记者 梁国瑞)据杭州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到2007年末,杭州全社会从业人员达533.09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首次超过200万人,达203.83万人。

数据显示,去年杭州的从业人员结构继续优化,一产人数减少,二、三产业人数增加;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2006年末的16.97:45.81:37.22变成15.75:46.02:38.23。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2007年末,杭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83.9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8万人,下降3.6%,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6年末的16.97%下降至2007年末的15.75%。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却保持了稳定增长。2007年末,杭州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45.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67万人,增长 4.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首次超过200万人,达203.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9万人,同比增长6.9%,增幅快于二产2.4个百分点,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6年37.22%提高至2007年38.23%。

四、杭州的经济主要行业是什么?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32亿元,分别增长1.8%、5.8%和7.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6:62.9调整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184美元)  。

扩展资料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五、第三产业都有什么专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主要是:(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分为15个门类即自F类到T类计48个大类,为分类最多的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第三产业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可以认为是现代物流业)

51 铁路运输业

52 道路运输业

53 城市公共交通业

54 水上运输业

55 航空运输业

56 管道运输业

57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58 仓储业

59 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61 计算机服务业

62 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63 批发业

65 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66 住宿业

67 餐饮业

J 金融业

68 银行业

69 证券业

70 保险业

71 其他金融活动

K 房地产业

72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 租赁业

74 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75 研究与试验发展

76 专业技术服务业

77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 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 水利管理业

80 环境管理业

81 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2 居民服务业

83 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84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 卫生

86 社会保障业

87 社会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 新闻出版业

89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

90 文化艺术业

91 体育

92 娱乐业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 中国共产党机关

94 国家机构

95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96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

97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T 国际组织

98 国际组织

[编辑本段]第三产业的发展特点

1、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采取分类指导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三产业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应根据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性质、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其中,应特别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部门、基础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部门、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单位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科学地确定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并从浙江的区位条件、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经营人才素质等方面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寻找和培养那些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

2、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

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专业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它的扩展本身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专业市场的兴起还会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业务以及各类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当前应特别重视通过城市化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杭州、宁波、温州三大中心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功能。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中央商务区。

3、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产业转换序列的多元化模式。

这就是:

(1)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努力实现三大产业转移的依次推进,使第三产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水涨船高”;

(2)以二、三产业同步起飞为契机,缩短三大产业依次推进的过程,加速产业重心的变迁,实现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

(3)跨越产业更替和转换的梯度序列,以第三产业率先起飞的态势(尤其是以商品市场为起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携带整个经济的发展,从而把第三产业的发展定位在较高的起点上。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别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产业转移顺序,以促进第三产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4、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第三产业已成为拥有计算机最多的部门,由此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方式。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第三产业的面貌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为了实现“科技兴三产”的基本方针,加大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必须明确科技长入第三产业的远期目标和近期重点。当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实现城市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外,还要加快电子计算机在商业外贸、金融保险、旅游宾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5、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重视国际服务贸易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它包括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涉及国际金融保险服务、通信视听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旅游观光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租赁服务等十余项通常项目。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除了要继续扩大远洋运输服务、涉外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外,还要努力发展咨询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租赁服务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项目,从而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开放和外向发展。

[编辑本段]三大产业的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等于第一、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六、浙江省10 1传统产业是指什么区别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201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第一产业: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中国第一,蚕茧产量占中国第二,绸缎出口量为中国30%,柑桔产量中国第三,毛竹产量中国第一。浙江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海鲜和竹制产品等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金融、证券和保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