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苏联哪一年解体的,被分为哪几个国家?

我们知道,苏联曾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是在列宁十月革命以后,经过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才形成十五个国家的大国联盟

不过,它最终也没有逃脱解体的命运,1991年12月25日,总统戈尔巴乔夫将权力象征的核按钮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苏联从此分裂成15个大大小小的独立国家,而原苏联大国所遗留的众多国有资产如何划分,前华约数百万的庞大苏联军队何去何从呢?

(1991年苏联解体)

遗留债务和海外资产

由于前苏联时期,经济低迷,债台高筑。在讨论分配方案时,不愿承担债务的乌克兰等其它加盟国均同意“俄罗斯是苏联天然继承者”的决议,因此俄罗斯承接了苏联高达213亿美元的海外债务,继承苏联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2006年,俄罗斯还清了前苏联所欠的所有外债,开始清算办理前苏联的海外债权,这时乌克兰站出来要求分配,乌财长菲利普丘克表示,俄罗斯自愿偿还外债并不证明它能完全继承前苏联的海外遗产,乌克兰等加盟国有权继承瓜分。

对于乌克兰这种不愿承担债务,只想争夺资产的行为,俄罗斯当然是没有理睬。

(分拆后的设备场)

国有固定资产

原苏联在各个共和国内都建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农业及军事固定资产,实行所属地继承的方式,当年的乌克兰是苏联时期的重工业和军事制造基地,包括潜艇坦克军舰等工厂都被乌克兰揽入怀中。

当年的苏联空军共有25架“图-160战略轰炸机,有19架在乌克兰境内,归乌克兰所有,俄罗斯以抵乌克兰债务的方式取回了8架,还有11架约定出钱购买,可惜由于当时俄罗斯财力不足,一直没有完成交易,后来不知被乌克兰倒腾到哪去了。

(辽宁舰)

当年的瓦良格号军舰也是停在黑海造船厂归了乌克兰,同样是俄罗斯拿不出钱,被咱们捡漏变成了今天的辽宁舰。

作为曾经的核超级大国,巅峰时期的苏联拥有的核弹超过3万枚,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国境内。而15个加盟国里,只有俄罗斯有能力保存这些核弹,其它国家要嘛转交给俄罗斯,要嘛销毁,由于苏联解体时军队一片混乱,甚至发生向中东倒卖核武器的事件发生。

(分配的武器装备)

乌克兰的核弹头虽然没有俄罗斯多,但在独立之初依然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器拥有国,仅次于俄美,为了防止核扩散,美国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要求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销毁境内核武器,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两国的核武器在西方国家监督下全部销毁。

民族和军队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类似波罗的海三国这样二战时被胁迫加入的民族,一直怀有反抗对立情绪,为了同化和渗透,苏联曾将俄罗斯民族不断向各加盟国掺入。

(前苏联军队)

对于各个国家的人口,无论你是哪个民族,均采用住所和户籍归属原则。不过一些加盟国独立后推出一些同化政策,导致大量俄罗斯人离开返回俄罗斯。

至于军队方面,在苏联解体时,大约共有370万名军人,这些军队分驻在各加盟共和国边境或是海外基地,苏联当时为了同化和整合各个民族,采用的是异地服兵役法则,即每个国家的兵源被派往不同的国家服役。

在分配军队时,首先遵循国籍划分原则,士兵既可在现驻地服完役返回原籍生活,也可以直接回到家乡继续未服完的兵役。也可以选择直接在现驻地生活。

(撤回的苏联海外驻军)

当时军队中的绝大部分武装力量均来自于俄罗斯,因此凡是其它贫穷加盟国不愿接收的,一概被俄罗斯收于麾下。总共有200万苏军转换成为俄罗斯军队,原苏联的海外军事基地也全部由俄罗斯接管。

这种灵活方式有利于苏军战斗力的保存,尤其是军官阶层,更愿意留在俄罗斯军中继续服役,不愿回到家乡,所以即使到了今天,俄罗斯军队中仍然有原来各个加盟国的军官存在。

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的冷战局面得以瓦解,没有了针锋相对的军备竞赛。世界更加趋于和平。俄罗斯和东欧的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不过,向西方主动示好的叶利钦,并没有等到渴望的美俄亲密合作出现。

面对继承前苏联大国地位和军事核威慑的俄罗斯,美国仍然将其视为头号国际威胁,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战略上重重封堵俄罗斯,后悔不迭的叶利钦终于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起用普京。

如今的俄罗斯在普京带领下,吞并克里米亚,搅动东乌局势,彰显了高超的政治手段和智慧。俄罗斯正一步步重现苏联当年的国际威望。

参考史料:《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二、苏联是什么时候解体的,解体后变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的标志是1991年1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上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解体后苏联解体成为15个国家。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三、苏联是哪年解体的,有多少国家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各自成为独立国家: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共15个国家。

至1991年12月22日为止,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已于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会议上宣布退出)、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而格鲁吉亚则于1993年12月加入,于2008年8月宣布退出。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始终拒绝加入独联体。

四、苏联解体在哪一年

苏联是1991年解体的。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人口:

十月革命后,苏联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都在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87年1月止,城市数量已达到2176个,城市人口达1.8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6%。

1989年人口普查数字表明,总人口为286,731,000人。

人口较多的共和国为: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中亚各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和吉尔吉斯) 出生率每年高达2.6%,而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为0.4一0.7%。

五、苏联解体成哪几个国家呢?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原因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至于改革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在2015年归结为两点:一是起步太晚,等到他上台启动实质性改革,对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来说为时已晚;二是急于求成,他推动的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六、苏联解体成了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解体历史背景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3]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