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去世后办丧事有哪些程序
办理死亡手续: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开取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注销户口: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联系火化: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接运遗体: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遗体火化: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2)遗体整容;3)遗体告别;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5)领取骨灰。
骨灰安放: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老人死亡后办理流程
一.首先拨打120,确定老人是否真正的死亡
很多老人在家中突然间没有了呼吸,往往就会被认定为死亡。但是这样判断死亡的方式并不科学,因为会存在假死的情况。
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拨打120,将老人快速送到医院,说不定抢救及时,还能够挽回老人的生命。
二.通知其他兄弟姐妹,以及家中的亲朋好友
如果老人去世了,那么也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这时候,按照一些传统的习俗,死者为大,一般都会让老人的子女赶回来见老人最后一面,参加老人的葬礼。这时候,作为家属来说,就要通知其他的兄弟姐妹,告知老人死亡的消息,并让他们尽快赶回来。与此同时,也要通知家中的一些亲朋好友,让他们知晓此事,有个提前准备。有些亲戚朋友也会赶过来,参与老人的丧事办理,这中间还涉及到一些人情往来,所以也必须要通知这些亲朋好友。
三.兄弟姐妹之间坐下来,共同商量着丧事如何去办
如果老人只有独生子女的话,那么老人后世的操办,基本上就是孩子一个人说了算,也不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利益分配。但如果老人的子女比较多,那么几个子女之间,一定要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关于老人后事的一些规划与花费。毕竟给老人办理丧事,是有一定的费用支出的。而且每个子女的家庭条件不一样,以及每个人对于后世的办理看法不一样,在涉及到一些费用平摊的时候,往往会发生矛盾。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兄弟姐妹就是因为在老人丧事办理的上面的意见不一样,从而发生争执,甚至是冲突,导致两家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一般都是有老人的长子或者长女,提出具体的想法,其他子女在没有意见的情况,就按照这个想法来操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将老人的一些后期财产分配说清楚,是为了更好地避免矛盾发生。
四.联系殡仪馆,并着手做火化前的准备工作
如今,大部分老人去世以后,采用的都是火葬的形式。那么这时候就要主动联系殡仪馆,和殡仪馆商量一些火化事宜,包括火化炉的选择等细节部分。在此期间,要提前为老人准备寿衣,骨灰盒等这些必备物品。等到殡仪馆确定火化时间以后,那么再次通知一些亲朋好友,他们也会前来参加吊唁,参加葬礼。在这里也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先准备好老人的死亡证明,只有这样殡仪馆才会接收。
五.联系墓地,确定好骨灰盒安放的位置
在联系殡仪馆以后,也要同步联系墓地,毕竟骨灰盒一般都会安放在陵园内,不会带回家来。那么需要提前联系好墓地,在殡仪馆办理完葬礼以后,拿到骨灰盒,那么就直接前往墓地,安放好骨灰盒,进行祭拜。
六.登记亲朋好友的送礼情况,便于后期回礼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当中,一个家庭不管是办喜事还是丧事,那么亲朋好友一般都会进行送礼,多半会给一些钱,用来祝福和安慰。这样的形式一直从古至今延续下来,似乎成了一种习俗。那么对于亲朋好友的送礼,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后期这样的人情也是要还的。等丧事办理完成以后,那么也要订几桌饭,叫上亲朋好友一起吃饭,作为一个基本的礼节回应。
七.前往银行,将某人在银行里面的钱取出来
如今不少老人,都有一些退休金,再加上儿女平时节假日给的一些钱,身上都会有些存款。而老人们基本上也不会进行理财或者购买股票,身上的钱多半是存在银行里。这时候,子女可以携带老人的存折或者是银行卡,前往银行将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取出来。如果金额数目不大,手上有有老人的银行卡和密码,那么可以直接在自助服务机上来取。或者是拿着存折存单到银行柜台来取。当然了,如果老人的存款金额比较大,又不知道密码,那么就需要拿着死亡证明到当地的公证处进行公证,凭着公证文件,才能够将钱取出来。这样的话,在公证处要多花费一些手续费。
八.联系当地的社保局,领取老人的退休金以及丧葬费和抚恤金
如果老人有退休金,那么在老人离世的当月,还是可以领取退休金地。从次月起,便不再领取。与此同时,老人养老金个人账户里面的余额是可以全部提取出来的,并且国家还会发放一笔丧葬费和抚恤金,具体能够领到多少,每个地方会有一些区别。
九.将老人的户口注销
等到老人去世,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时候需要通过身份证才能够办理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办理完毕,那么就需要前往当地的派出所,将老人的身份证进行注销。如果人去世了,身份证都一直没有注销,甚至家人利用身份证从事一些其他的事情,那么后期都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十.兄弟姐妹之间,将老人的财产分清楚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针对老人生前的一些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的遗嘱,那么老人留下的财产,子女之间就可以相互分掉。毕竟对于老人的丧事,一切开销费用也都是子女之间共同来出的。这些便是老人去世后的一些处理流程,基本上按照这一套流程下来,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当然了,在处理老人丧事的时候,也有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1.尊重当地的习俗。在给老人办理丧事之前,最好可以询问一下村里面一些年龄大的老人,他们的经验比较多,或许能够提供到一些帮助
2.凡事都要商量着来,不可以意气用事。毕竟给老人办理丧事的流程也十分复杂,这中间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那么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以和为贵,凡事多多商量。
3.对于老人的丧事办理,不要过于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么在给老人办理丧事的时候,也要注意节约,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老人后事处理流程是什么
老人后事处理可以进行户口注销、遗产分配等活动。父母死亡,子女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八条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公民如果在暂住地死亡,由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通知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四条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丧事具体流程?
1、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2、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3、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5、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6、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7、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8、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9、五七:北方地区在第三十五天的时候,传统叫五七,由女儿做一个纸扎葫芦,并下一碗面,俗称五七开锁。民间信仰说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锁着必须,得给死者开锁,然后死者坐着葫芦过河江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
10、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每个人在三岁前,基本都不离开父母怀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庄也是这样产生的),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1、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2、扫墓:亲友于清明节(介之推于这一日去世)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葬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