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烹饪是怎么发展和演变的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中华饮食文化演变史,应该从工具,食材,制作工艺等几个维度去考虑

先秦:炙啖基本吃法

这一时期由于材料和工具的限制,基本以烤,炖煮为主。比如,先秦至秦汉时期,诗经《尔雅·释草》“蒿菣” 晋郭璞 注:“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这里的炙啖指的是烤着吃。

汉唐:饼和饭是主旋律

汉唐时期国力强盛,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肉饮酪”开始成为汉唐时期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各族的共同饮食特色。

汉唐时的主食结构,主要是饼和饭。这二者中,饼又占据主要地位。唐代赵璘在《因话录》中说,当时“世重饼啖”,这是多数唐朝人食饼的真实反映。唐代所说的饼,内容比今天宽泛得多。除面糊以外的各种成型面食,都可以称为饼。而唐人食之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饼,有胡饼、蒸饼和汤饼等。

宋:全民热爱下馆子

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今天任何一名厨师必须熟悉的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烹饪技术,正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现在我们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宋人称为“脍”)、油条、汤圆、爆米花、各式糕点等美食与小吃,也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

宋朝的一般城市白领跟今日的小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

元:除了涮羊肉还是涮羊肉

到了元朝,帝国的疆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阔发展。这一时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当然,元朝在整体文化上是倒退的。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

明:外来食材占主导

明朝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市民经济和市民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注重享乐,表现在美食上就是宫廷菜(官宦菜)和江湖菜的双峰并峙。

明代饮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很多外来食材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都无法形成。

清:满汉全席的奢华

以“满汉全席”闻名的大清堪称舌尖上最腐败的时期。吃货大清极尽奢华,享尽天下美味佳肴,但他们没有想到,每一次饕餮盛宴的背后都是逐渐加重的危机,最终变成了吃不了兜着走的晚清。

二、中国烹饪的诞生标志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味调和的美食观 《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味是饮食五味的泛称,和是饮食之美的最佳境界。这种和,由调制而得,既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使身心需要能在五味调和中得到统一。美食的调和,是对饮食性质、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味是调和的基础。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五味的调和,以合乎时序为美食的一项原则。中国烹饪科学依据调顺四时的原则,调和与配菜都讲究时令得当,应时而制作肴馔。追求肴馔适口,应以适口者为珍。

中国饮食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

夏商周

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汉魏六朝时期

引进了众多外来原料,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养殖技术,食源进一步扩大,改进了炉灶和炊具,以漆器为代表的餐具轻盈秀美;调味品显著增加,开始使用植物油,油煎法问世;菜肴花色品种增多,质量有所提高,素菜发展较快。《齐民要术》贡献卓著

隋唐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先后经历过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20多个朝代,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饮食文化成就斐然,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明清时期

统治阶级骄奢淫侈,贪求无厌,烹饪迅猛发展,宫廷菜和官府菜大盛。以"满汉全席"为标志的超级大宴活跃在南北,中国饮膳结出硕大的花蕾,达到了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

三、简述中国菜点烹制技艺

中国菜肴的特点

中国菜肴是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味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溜.各地方风味菜中著名的有数千种,它们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形,器俱佳的协调统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菜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提高,融汇了灿烂的文化,集中了各民族烹饪技艺的精华,使中国菜肴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特色.中国菜肴的主要特点有以下:

一:历史悠久:

中国的烹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80万年时,就有了烹调方法了).历代厨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在古代的书籍中有不少的烹饪著作,其代表作有唐代的《吕氏春秋-本味篇》,清朝年代的《齐民要术》《随圆食单》等.另外我国的许多名菜名点均与历史典故相关.

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江苏的叫化鸡.福建的拂跳墙.等都有故事相传.

二:色 香 味 形 俱 佳

中国菜肴很注重在色,香,味,形,器,的总体协调.因此具有外形美观,滋味调和,色泽艳丽的特点,另外中国菜肴十分重视味的作用,以味为本,充分利用烹调技术,使菜肴适口,并五味调和.特别是在花色拼摆,食品雕刻上更是完美的结合.

三:选料讲究,配料巧妙

中国菜肴在选料上十分讲究注重原料的产地 ,季节,部位,鲜活,各种名菜的选料更为精细.(产地:阳澄湖的蟹,金华的火腿,黄河的鲤鱼等等.季节:清明前后的鲫鱼最肥,4-5月的蟹最好,春天的韭菜最好等等.部位:以猪肉为例做红烧肉须用五花肉,做滑炒的须用里脊肉)

中国菜肴的配料巧妙,主要体现在取料广泛,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可以拿来做菜.广泛的选料,使中国菜肴更加丰富多彩.

四:菜肴品种丰富

中国的菜肴十分丰富,不同的地方菜系有20多种.各种风味菜肴有10多万种.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多少年来,又有多少名菜从民间传入到宫廷官府,成为帝王将相的美味佳肴,后经发展成为知名佳肴. (如:北京的"烤鸭","涮羊肉".广州的"烤乳猪"等等.菜肴品种丰富,主要与取料广,烹调方法多,口味多样化有关,我国的厨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 许多的烹调方法.在调味,运用火候上也是独树一格,有时同一种原料,运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和不同的调料,所制成的菜肴风格就大不一样(要求外焦里嫩的,就用脆溜.要求软嫩的,就用清蒸,要求汤白味浓的,就用清炖.)

菜肴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烹调方法上的演变.(变化多,分支多)

2, 在调味方面上的演变.(种类多,组合多)

3, 在原料方面上的演变.(品种多,制作方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