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购买乌克兰发动机公司结局

中国夺得重大胜利,乌克兰发动机公司被我方收购,美国野心破产。

据环球时报12月15日消息,当地时间13日,乌克兰航空发动机企业马达西奇公司总裁博古斯拉耶夫透露,已将公司过半股份出售给了中国信威集团与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时他还表示,除了购买股份,中国公司还承诺在两年内对该工厂投资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这将帮助公司继续运营下去。

拓展: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成立以1907年,至今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而且它还是世界知名的发动机生产商,在苏联时期,马达西奇公司就曾为苏联的直升飞机和导弹提供动力系统,为此,马达西奇公司也有“动力沙皇”的美誉。而且其产品覆盖涡喷、涡扇、涡轴、涡桨和桨扇全型谱,广泛装备于100余款机型上,产品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在进入到21世纪以来,由于受到多方的挤压,马达西奇公司的运转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2016年,该公司直接并入了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

二、中乌大飞机最新消息中乌大飞机合作怎样了,卖没卖中国

资料图:运-20生产线

一直以来,中国对大飞机项目格外重视,继运-20列装后,C-919和AG-600也相继试飞并取得成功,中国远程战略投送能力有了基本保障,基于打造更强的战略威慑力,更大的运输机成为中国下一个目标。

拥有大型战略运输机的国家少之又少,中国是紧随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大批量生产大型军用战略运输机的国家。

据中航工业表示,运-20将会生产1000架以上,有分析称,有500架将用于满足自身战略需求,其实按照美军4架战机配备1架运输机,中国军需300架左右即可。以当前脉动生产线的效率来看,不出几年便可满足。

然而中国当前更为紧缺的是加油机,据我国专家在央视透露,未来将在运-20的平台上发展加油机和预警机。

资料图:乌克兰大飞机

在大飞机技术上,此前中国一直寄希望于从乌克兰购得包括航空发动机以及大飞机相关技术,根据新闻报道,中乌已经签订了大飞机发动机相关的转让协议,本来这是一大利好消息,但结局却出人意料。

正当全球都以为中国毫无疑问获得乌克兰方面的技术之际,突然从乌克兰传来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据媒体报道,乌克兰基辅法院以马达西奇公司涉嫌非法转移资产和产能为由,将中国企业在马达西奇公司41%的股权全部冻结,也就是说中国从乌克兰引进航发技术受阻。

有俄罗斯媒体分析认为,美国为了防止中国获得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在背后给乌克兰施压,导致乌克兰做出这样的裁决。

资料图:乌克兰大飞机

也有人认为,乌克兰因中乌联合研发的项目遭遇重大困难临时反悔了。

三、乌克兰安255大飞机中国买了没有,交易完成没有?

没有,中国没要,乌克兰也不想卖。那是安225,其实中国最需要,最想要的不是安225,而是安124。虽然同样是战略运输机,但安225不如安124性价比高,尽管安225的最大起飞重量比安124大了235吨,但其机身长度仅长了15米,货仓长度仅长了7米(43/36),而且起飞滑跑距离长了1000米(3500/2500),这使得安225相比安124增加的常规运输能力相当有限,而且效率低下。因为增加的7米长货仓仅能很勉强的装下1辆主战坦克,而目前现役最重的主战坦克仅为72吨。这预示若将安225作为常规运输机使用,其相比安124至少将有163吨的运力将被浪费。正是源于这种显而易见的缺陷,中国不太可能选择安225,事实上作为一款功能性过强的装备,安225实际上也难以给中国的大型运输机发展提供太多帮助。与“瓦良格”号航母停工前已有1艘姊妹舰下水服役不同,目前安225仅有1架,中国有可能获得的仅是乌克兰未完工的1架安225机体结构与有限的技术资料,因此,对于超重型运输机储备较少的中国而言,很难以“瓦良格”号模式在中国续建、改装、建造安225运输机。这就决定中国不想要安225了。网络三天两头就说中国引进安225,都是媒体和网友捕风捉影,脑补出来的谣言,不要信。

而安124的性价比就高很多,机场也不那么苛刻,航程、空间、载量足够大,还可以用数量拟补,可以做军用民用,灵活很多,而且同样有大涵道比的航发。尽管安124无法背负式运输航天飞机,但其作为常规军用运输机确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其相比美军现役最大的C5运输机在各大性能上均有一定优势(最大载重-吨150/129、满载最大航程-千米4000/3500、单件货物最大重量-吨120/75),按照苏联标准,3架安124可一次运输1个S300防空导弹连、或1个“飞毛腿”导弹连,1架安124可运输2至3辆T80主战坦克或6辆BMP-3步兵战车或8辆BTR-80轮式装甲车。

中国的确非常需要重型战略运输机,但体积过大、消费比过低、技术门槛过高的安225绝对不是中国的选择。而美国C5运输机超过40年的使用经历则为中国指明了正确的选择。毕竟安124是实实在在的英雄(鲁斯兰),而安225只是虚无缥缈的“梦幻”。

四、中国真的拿到了乌克兰的发动机技术了吗

乌克兰的长项是大型运输机发动机的制造以及航空母舰和大型野牛气垫船的制造,在战斗机发动机制造方面则是短板。所以,我们只能从乌克兰获得大型运输机的航空发动机或者部分制造技术,也包括航母制造技术和野牛气垫船的制造技术等。,

五、近段时间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重磅好消息是指什么,它有什么意义?

在2019年年末就开始流传的一件爆炸性新闻,那就是中国航空企业成功收购乌克兰航空发动机巨头—马达西奇公司。马达西奇是乌克兰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工厂,建于1907年,在苏联时期,主要航空发动机(包括军用飞机、巡航导弹和直升机的发动机)都出自马达西奇公司,被誉为苏联的“动力沙皇”。最初这个消息被报道出来时,引发了热议。不过经过较长时间的冷静沉淀,目前该事已经基本清晰明朗,那就是此事暂时无法成行,相关的报道并不完全属实,很多人是操之过急,高兴得太早了。

要知道,国家间的大企业收购/并购特别是军工企业的收购/并购,向来就不是说干就干的,往往会遇到诸多阻碍。中国企业收购马达西奇公司就是如此,虽然目前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但此事除了双方当事人你情我愿,还需要经过乌克兰国家反垄断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后者拥有了至高无上的一票否决能力。一旦它做出否定意见,那么这项合作绝对无法进行。2017年6月,我国企业就首次向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递交了申请,但该反垄断审批申请两年迟迟未获通过。

考虑到当前乌克兰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越来越近,乌克兰国家反垄断委员会在西方势力的影响下,其做出的决定很可能是“不”。因此,不难看出,这项合作的最终达成或将还要花费一定时间。换言之,中国企业收购马达西奇公司还是未知数,这已经不是个别企业能够左右的,要看由国家力量主导的推动情况,目前看来,该项目前景仍不明朗,如果推进顺利,我们可能在一年内拿到乌克兰有关部门的批准,也很有可能在西方势力干预下,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事之所以会引起热议,主要是因为马达西奇公司的特殊身份。乌克兰最显赫的工业领域就是军工产业。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很大一部分苏联军事工业,在海军舰艇、航空动力、大型运输机、巡航导弹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科研实力,而且大部分产品性能还是居于世界前列。

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航发公司,拥有比较强劲的大中小型涡扇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桨扇发动机研发制造能力。其中该公司最引以为豪的产品就是D-18T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被装备在安-225、安-124两款巨型运输机上,性能颇为出色。了解中国航发实力的军迷都知道,中国目前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领域仍有不小的短板,假如能够将该公司收购,对中国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发、生产、供应都有很大的意义。

不过,受苏联解体、乌克兰危机、政府财政危机、人才外流等一系列因素的冲击,覆巢之下无完卵,马达西奇公司也自然受到较大打击,所以它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能力也大不如从前,目前生产的航发产品性能也无法和通用电力、法国赛峰、CFMI、罗罗、美国联合技术等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产品相提并论。

 对于中国来说,上述西方公司基本无法进行非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合作。所以乌克兰的这个马达西奇公司是目前我们能够得到中的最好的。此次中国成功收购马达西奇公司的可能性很低,虽然颇为遗憾,但却并非完全没有了前途希望。未来中国仍可以通过资金注入等方式加强对马达西奇公司的合作,加快双方合作的深入,从而使得中国航发能够从中受益,这已经就是很大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