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的狼牙山在什么地方
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这里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AAAA级著名景区。
保定易县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其中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山势险峻,挺拔陡峭,就像长短不齐的巨齿狼牙,因此故名“狼牙山”,属太行山脉。狼牙山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地理位置
狼牙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南35公里,西南、东北走向,其范围西至漕河纵向河谷的五勇村、甘河、猫尔岩一线,南至管头、娄山、西山北一线,东至胜利南渠的燕王岭、野沃、狼牙山林场,东西走向25公里,南北间15公里,俗有五坨三十六峰之称。
气候特点
狼牙山风景区地处北纬40°00′,东经113°40′的华北平原北部,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比较长,4.5~5个月,一月份平均最低气温-20~-30℃;春季风最大,大风日数多;夏季不短,2~3个月,7月平均气温26~28℃,平均最高气温30~32℃。
狼牙山五壮士在哪个省发生的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翼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准备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五个战士一边猛击敌人一边诱敌上山,崎岖的山路上满是敌人的尸体。六班完成了任务,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主力部队,六班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战士一面攀登一面射击。壮士们居高临下,把敌人一次又一次打了下去。弹药用完了,班长指挥大家用石头砸,敌人又死伤无数。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看看还在向上爬的敌人,然后走到悬崖边上,他们脸无惧色,相继从悬崖边上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扩展资料
狼牙山五壮士简介:
1、马宝玉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4名战士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年仅21岁。
2、葛振林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
3、胡德林
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
此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他们二人都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4、胡福才
胡福才,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
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几路围攻驻扎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带的一分区司令部及其所属一团。
5、宋学义
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
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琅琊山五状士中的琅琊山是哪个省?
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南郊,这是现在的。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
琅琊山五壮士的琅琊山在哪?
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的易县城西南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扩展资料:
狼牙山历史背景:
狼牙山原名郎山,因汉武帝时太子刘据之子为躲避“巫蛊之狱”避难于此而得名。西汉武帝晚年多病,疑其左右为巫蛊(埋木偶人,诅咒害人)所致,涉及皇后、太子、公主等亲属,太子刘据自杀,其子远遁该山,故名。
郎山下原有西晋太康元年(280)诏锡郎山君(汉武帝孙)及其子触锋将军父子法祀碑与郎山君祠、触锋将军庙。
郎与狼谐音,亦名狼山。因山峰耸立,危峰参差迭起似狼牙,又称狼牙山,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竞秀”。山上不但有风动石、仙人桥、南天门等自然奇观,还有老君堂、三教堂、蚕姑庙等众多的文物古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