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有些老人手里拿着疙疙瘩瘩的木头把玩,不知道是什么木头?看着挺光滑的
健身球、手串佛珠之类的,一般是用红酸枝、金丝楠、紫光檀、黄花梨、红豆杉这些木头做的,还有更名贵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这些
鱼木疙瘩是什么意思
用来形容一个人笨。
“榆木疙瘩”是民间方言,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很笨、不开窍,难解难伐之意,通常比喻某人或某些特定人群思想顽固、守旧和不开放。
真实的榆木疙瘩一般是榆木树根,非常坚硬,不易锯开。榆木是用来做家具非常好的材料。
木疙瘩怎么把两个东西编组?
对事物和物体、设备、机车进行编组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科学的数据作为依据!否则不会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的编组!因此作为编组实施者如果思路不清、迂腐、不尊重科学是做不好的!更何况是木疙瘩呢!但是如果你认为的木疙瘩也许在此方面是最擅长的行家里手!所以首先要尊重他、相信他!
“榆木疙瘩”最早出自于哪里?
“榆木疙瘩”一词,最早出自于现代作家葛洛写的文学作品《卫生组长》中:“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后来,人们用榆木疙瘩比喻一个人顽固不化,做事不开窍、执拗。
榆木疙瘩,是榆木的根部。榆木是生长在我国的、常见的树种,生长于我国的北方。榆木的特点是:硬度强,花色精美,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榆木是制作家具的主要材料之一。比如制作桌子、椅子。
出自
榆木疙瘩一词,最早是共产党人葛洛在自己的小说《卫生组长》中用于描述人们脑袋中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
后来人们将这一词在生活中逐渐扩展开来,比喻一个人顽固不化,不开窍、执拗,不懂得变通。
之所以用榆木疙瘩来形容人木讷,是因为这两件东西:榆木疙瘩和执拗人的脑袋有非常相同的地方,一是坚硬无比;二是外界的干扰因素不容易渗入,使得内部得以改变。
榆木疙瘩的同义词,有很多,比如顽固不化、冥顽不灵、抱残守缺,这些都表达同一个意思;反义词有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聪明机灵等。
我认为当别人说自己榆木疙瘩的时候,要仔细审查自己是否真的有缺点,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才能迎接最美的自我。
一个女的对我说你真是个榆木疙瘩,什么都问!什么意思啊?
你的朋友有的时候对你是有一些话,让你无法理解,就像他说你是榆树木,木疙瘩,这个意思就是说有的时候有可能你做什么事情没让他得到满意?对于你的这种说法,他敢你觉得你的脑袋就像个榆木疙瘩一样,不开窍,说明里面是死葫芦的,没有思想的,就是说正常的大脑,他应该是有思维的,会变通的,也是会了解一些事情而已的脑袋就是说不会开窍,啥也不懂,而且让他就是达不到她的满意的一种话,用榆木疙瘩这句词去说你做事情不考虑,也没有主见,一切都是听从别人的说法,所以说有的时候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听听别人的意见
麻梨疙瘩是李子树吗?
中国人对于木头的喜爱可谓是世界之最,从名贵沉香、花梨、紫檀再到常见的枣木、榆木、柳木等等,只要是能叫上名字来的,无论贵贱,都能被中国人拿来利用起来。麻梨疙瘩也是其中一种,可是见过麻梨疙瘩的人都知道它“又臭又硬”的特点,但是这也不能阻挡人们喜爱它的热情!
麻梨疙瘩是北方特有的一种灌木,其根部发达,多生长于北方风化岩石地貌山区的岩石缝中,生长的环境恶劣所以生长的速度也是极慢的,这质地就异常的坚硬,有的根部还出现瘤化,木纹丰富多变。
麻梨疙瘩的硬度以及纹理这方面简直就可以和海南的黄花梨来并肩齐驱了,同样的是生长速度缓慢,成材的年头也比较长,密度都很大,但是麻梨疙瘩的密度应该是高于黄花梨的。这纹理虽然没有黄花梨的丰富多变,但是又榴花的麻梨疙瘩上的榴花与水波纹交相呼应,也会产生鬼脸。在加之它色泽棕红,光泽亮丽。也有了北方黄花梨的称呼。
麻梨疙瘩的木制坚硬,根本就不能用机器批量的生产,只能是民间艺人手工雕刻制作,所以这麻梨疙瘩的雕刻件也是比较珍贵的物件。麻梨疙瘩因着密度大,又是树根,所以它的材质是非常的细腻的,几乎就是没有棕眼。
麻梨疙瘩就是有一点,刚刚打磨出来的成品略微的有点酸臭味,但是把玩的时间久了,是没有这种味道的。并且把玩出包浆后,效果一点也不比别的名贵木头差,关键是把玩的时候不用特别的讲究,这麻梨疙瘩很接地气,一点也不矫情。
依着中国人的爱木热情,这样“又臭又硬”的木疙瘩被深深喜爱着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