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伯虎究竟如何风流不羁?
《明史》唐寅本传说,唐伯虎天生聪明伶俐,他年轻时与街坊张灵一起整天介狂喝滥饮,自然难免狎妓逍遥,是一个啥正事也不做的浪子后经好友祝枝山规劝才闭门读书。让祝枝山规劝唐伯虎,可见唐伯虎较之祝枝山更为放浪不羁。 明弘治十一年,唐伯虎参加乡试,以第一名高中举人,故有“唐解元”之称。当时录取他的考官梁储对其文章颇为赞赏,并把唐伯虎的文章推荐给朝中学士程敏政,程亦赞叹不已。不久,程敏政出任会试主考官,江阴有一徐姓富户通过买通程家仆人,偷出考题作弊。此事败露后,御史弹劾程敏政,牵连唐伯虎也被关入大牢。后来有好心人向明孝宗奏报唐伯虎是冤枉的,与那作弊毫不相干。皇帝算是格外开恩,赦免唐伯虎,将其贬为小吏员。 试想,心高气傲的唐伯虎怎么可能瞧得起一个办事小吏员,他觉得这是一种奇耻大辱,坚持拒绝赴任。回到家中后,唐伯虎更加放浪不羁,借酒浇愁,纵情欢场,消磨时光。之后,江西的宁王宸濠用重金聘唐伯虎到宁王府做幕僚,唐伯虎觉察到宁王蓄意谋反,便故意装疯卖傻,整天醉生梦死,甚至当众脱--光裤子,露出其隐私。那宁王实在是难以忍受,就放走了唐伯虎。 唐伯虎返回故里后,在苏州城北宋人章庄简废园址筑室桃花坞,后半生便在这桃花坞中,与吴中的那帮好哥们整日饮酒作乐,当然也应该会吟诗作画。至晚年,他精神更加空虚,皈心于佛,自号“六如”。五十四岁那年,唐伯虎在穷困潦倒中谢世。 奇怪的是,《明史》中对唐伯虎最有成就的书画艺术只字未提,倒是说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的文风轻佻艳丽,行为已越出礼教的规范。或许是唐伯虎所画的那些仕女图、春宫图为修明史的清朝当局所难容才予弃之。 孟蜀宫..妓图(唐寅) 应该说,唐伯虎画春//宫图,正是他风流不羁性格的表现,这与他的生活情趣不无联系。或许这正是唐伯虎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一种讽刺与反抗。关于唐伯虎的春--宫画,后世有不少记录。明代作家陈继儒所辑著的《太平清话》中指出唐伯虎写有与妓女嬉戏的《风流遁》,计有数千言,皆青楼中游戏之语。据此,有人推断唐伯虎以自己钟情的妓=女、情妇为LUO体模特儿,所以才画出维妙维肖的春--宫画。《风流全集》一书序中则说该书的春--宫图是根据唐伯虎的《竞春图》绘成的。《鸳鸯秘谱》(又名《风流绝畅图》)中也提到唐伯虎另有一套与之相近的作品,叫“花阵六奇”。 风--流绝畅图 此生甘兮走吴闾,宠辱皆无剩有狂。客观地说,唐伯虎的风流不羁,主要体现在诗文书画上的风流飘逸,个性上的傲世不羁。他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其仕女画更是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诸多这位“风流才子”的风流传说。后世对唐伯虎狎妓颇有微词,将其说成是“风=流鬼”、“浪-荡客”。其实,唐伯虎的内心是很痛苦的,这与他婚姻上的不幸遭遇不可分。他的原配夫人在他最失意落魄时弃之而去,这无异于在唐伯虎流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让唐伯虎痛不欲生,行为几近狂癫。流传最广的则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多见于野史稗记,还被编撰成戏曲、剧本,有说秋香是婢女的,甚至还有说秋香是唐伯虎原配的小姨子。昔年或许确有秋香其人,但唐伯虎却是无缘“三点”让秋香“三笑”。故此,这则风流传闻或许正是世人对唐伯虎追求纯真爱情的一个企盼罢了!
二、花阵六奇的介绍
花阵六奇是明代唐寅所绘的著名春宫图之一。
明代唐寅所绘的著名春宫图之一,现原图已经失传,有后世摹本。画家唐伯虎的春宫画很有名,传世的临摹本有《退食闲宴》、《竞春图卷》、《花阵六奇》。
在《鸳鸯秘谱》中也提到唐伯虎有另一套差不多的作品,叫"六奇",这也许就是唐伯虎的所谓"花阵六奇"。此画已不可见,但描述这些画的文字却保存了下来。
唐寅的画藏于各大博物馆,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溪山渔隐图卷》,再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事茗图》在唐伯虎的传世画作中,有一类画颇为扎眼,却又难以公开展出,比如:《花阵六奇》、《花营锦阵》、《风流绝畅》、《鸳鸯秘谱》、《风月机关》、《青楼剟景》……
关乎风月,位于青楼,称呼风流,还道鸳鸯?单是从画名,便能感受到一丝暧昧气息。再展开画卷,女士免不了羞赧惊呼。这些画作有一类称呼:春宫图。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为啥要画这些“小黄图”?在现代的话语体系中,春宫图总含着一层下流、上不了台面的意味。
其实,在古代中国,春宫图在文人士大夫中广为流传,甚至在江南地区,还被乡绅阶层当成小姐出阁的嫁妆。说白了,春宫图既是文人雅士的人体艺术,又是大户人家性教育的蓝本。春宫图依然是被误解的艺术,其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被低估甚至被错估。
不妨让我们摘去有色眼镜,钩沉春宫图中的文化春秋。
三、四大才子唐伯虎究竟有多少文学作品?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从唐寅的曾父起,唐家世代在苏州经商,从唐寅自幼聪敏,孰读经书,喜欢绘画,稍长,名空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十六岁时参加童试,第一案首,弘治五一年(1498),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泣缜密,江河飘逸,为后人推崇。传世之作有《一世姻缘》,《簪花仕女图》等。唐伯虎才气横溢,诗书画并称“三绝”同当时的名画家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唐寅画普》传世,是一位有才华,有成就的艺术家。
唐伯虎一生道路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甚感世态炎凉,仅活到54岁就辞世而去。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据《明史唐寅传》记录,唐寅29岁乡试中解元后。次年赴京会试不料受牵连入狱,成了朝适竞争的牺牲品。出狱后,他落到“海内以寅为不齿之士,知与不知,毕皆而唾”的地步。妻子嫌贫爱富,反目离婚;佣人侧目,动辄顶撞,使他在精神上备受打击,心情十分低落。后来,他远离家乡遍历东南数省,游名川大山。这时,适逢南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唐伯虎到南昌后,发现宁王有图谋作乱之意,就伪装癫狂,为宁王码汉卡遣还故乡。从此,他绝了仕途宦海之念,沉潜于诗画艺术。穷困潦倒的他只得以作画卖文为生,过着布衣素食的清苦生活。但他洁身自好,从不巴权贵,不趋炎俯势,“闲来写幅丹表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甚是难得。
真实的唐伯虎,才子是实,风流是虚。据专家研究,唐伯虎从未自称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所谓的这一图章也是后人伪造的。民间传说的“点秋香”艳事也纯属虚构。清代学者俞樾,曾在《茶得室从钞》中专为唐伯虎辟谣,断定“三笑姻缘”是好吉者借重唐的盛名,把别人的事张冠李戴,这起错案见诸文字,可能首载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这个故事经明清两代文人渲染后,遂使用权唐伯虹成了世人眼中的一个“风流才子”。据考证,秋得确有其人,是当时南京一名颇有名气的青楼女子,至少比唐寅大十几岁,根本不可能与她发生一场风流瓜葛,唐寅落泊后,曾娶沈九娘为继室,夫妻谐老,生有一女。所谓的唐伯虎有九个妻子,全是从“沈九娘”这个名字上演化而来。凭当时唐伯虎的贫寒情况,怎可能妻妾成群?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5岁。
唐伯虎的悲剧,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有抱负不甘心沦落的读书人共同的悲剧。
四、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春天的小草是先冒出来的,其次是花,然后是风,雨是最后下的,这样才能表现出春天。
出自朱自清《春》,春草图即春草报春,春花图即春花争春,春风图即春风唱春,春雨图即春雨润春。
扩展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
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