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历正月二十九,是什么日子,有什么传统习俗,应该吃什么?

每年阴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传统的“拗九节”。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因此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与太平面,以祈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羁上好运,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

节日风俗: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2、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3、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4、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二、知道正月二十九是什么节吗?

傻了吧?告诉你们,所谓的[嗷嗷节],是每年的是福州传统的[孝顺节]。

传说:有一个母亲因犯罪被判入狱,谁都知道狱里岂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孩子们入狱看到缺少营养已变虚弱苍白的母亲,心里十分难过。因为照这样下去,母亲一定活不到出狱的那天。

想送点好吃的有营养的东西进去,又会被狱里看守们所瓜分。

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急中生智:用糯米用微火熬烂,放些削净却留有黑根饽琪,花生,红枣用红糖调上,看起来整罐糯米粥黑乎黑的脏稀稀的。

果然,他们依照上述想法,在正月的二十九号这天,把表面看起来黑黑糯米粥,他们告诉牢头这叫“嗷嗷饭”,送到母亲狱牢里。

从此孩子们时不时的照此方法,将“嗷嗷饭”送进牢里。母亲身体因此慢慢恢复过来,终于熬到出狱的那天。

后来,这事传了出去。

世人就把正月二十九的这天,定为[嗷嗷节]及[孝顺节]。

在福州,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由子女熬上“嗷嗷饭”送给母亲吃,一般是由出嫁的女儿来熬这饭。

我不知道省内外直至国外是否也这种节日。

但我却知道,这种充满中国人万事孝为先的伦理道德,却被西方的圣诞、情人等等洋节攻击下,节节败退。

好在,我们还记得有这节日;

好在,我们还会在这天熬上“嗷嗷饭”进奉给母亲。

好在,福州民间还坚持(或者说是顽固)保留这种极具传统节日--[嗷嗷节]。

三、福州“拗九节”的来历是什么?有哪些传统习俗和讲究?

正月二十九是“拗九节”,也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也被成为后九节,在民间,福州人把正月初九称为“上九”,正月十九称之为“中九”,正月二十九正好是到了正月底,所以被称之为“后九”,也就是拗九节。

这一天人们都不睡懒觉,而是早早的起床做糯米粥,在里面放上桂圆、红枣、花生、芝麻、红糖等,煮一锅甜香软糯的粥,福州人称之为“拗九粥”。结婚的女儿在这天就会带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送给父母,然后跟父母一起吃早餐,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因为这一天要送粥给父母,孝敬老人,慢慢的这一天也变成了孝敬老人的一个节日。

这个节日来据说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叫目连,他的母亲死后被关在阴间的监狱里,目连去探监的时候经常带一些食物给母亲吃,但是都被看守的狱卒吃掉了,母亲什么都吃不上,于是目连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把花生、红枣、荸荠、桂圆红糖和糯米一起煮成粥,然后在上面撒上一层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的狱卒看到是黑乎乎的东西就问目连是什么,目连回答是“黝垢”,狱卒信以为真就不敢吃了,目连就顺利的把这碗粥送到了母亲的手中。

而这一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因为粥上面有黑芝麻看起来黝黑,所以也叫拗九粥,目连孝敬母亲想到的办法所以又叫“孝九粥”。乡人们都赞叹目连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纷纷效仿,于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早上都会煮拗九粥用来孝敬父母以及长辈,这个民俗也一直流传至今。如今,福州拗九节已经融入了现代精神,散发着传统的文化魅力,这一天的拗九粥更有温度,这一天的拗九粥也更能滋养现代文明。

四、拗九节是不是也称腊八节

拗九节不是腊八节。拗九节是农历正月二十九,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

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