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周首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位于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长安区

丰京和镐京一起并称为“丰镐”,是西周王朝的国都,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期的城市,作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称宗周。

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建构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丰镐两京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也是周礼的诞生地。

扩展资料

历史价值:

丰镐遗址发现了400多座墓葬及陪葬的车马坑、马坑和牛坑。遗址中还发现有多处埋藏青铜礼器的窖藏,出土青铜器近百件。这些青铜器造型精美,其上的铭文记载了西周王朝及方国的一些重要史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全面认识西周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商代晚期,周族在关中平原崛起。至文王时,在今西安市西郊之沣水西岸建立丰邑。其子武王继位后,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武王以丰镐作为政治中心,励精图治,历12年,东向灭掉殷商王朝,使周王朝成为华夏一统的强盛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镐遗址

二、西周的都城是什么

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周的先人为了向东开拓,其政治中心从关中西部不断向东迁移,到周文王终于定于丰,在今西安以西丰水西岸。这时的周还只是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随后的武王将政治中心迁到与丰隔水相望的镐。不久,武王伐纣,周取代商朝,统治了中原地区。

当周武王君临天下的时候,镐京作为首都就显得过于偏西,洛阳一带处于中原地区之中心位置,有建都的优越地理条件。武王就有在洛阳建都的想法。

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

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

扩展资料

镐京始终不迁的原因有三,上面已经提到:一是关中自然条件好,粮食供应充足;二是离前敌较近,在国家强盛时有利于抵御,而且关中是四塞之地,有险可守;三是与周人之发源地相近,有政治上的后盾。

但是,也有一个重要缺点,即在地理上不是全国中心,于行政治理不便,所以,到了东周王权衰落,抵御外敌力量削弱,就不得不将都城东迁王城,远离犬戎等西北民族的侵扰。

洛阳处天下之中,不但于对全国行政管理十分有利,而且各地贡赋的调集,商贸上的往来也处于道里均衡的有利地位。但缺点是防守困难,中州平原是四战之地,伊洛小平原更无险可守。

所谓东据成皋,西阻崤、渑,背倚大河,面向伊洛的形胜,只是主张建都洛阳的人的说词,真正打起仗来,就如张良所说: “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如果王朝内部有敌对势力的叛乱,则洛阳的安全性不如西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周

三、西周有几个都城?

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和丰京。

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周懿王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被迫将都城迁犬丘(陕西兴平东南)。

扩展资料:

周厉王前后, 私有土地日益发展, 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预示着奴隶制危机的到来, 王权从此衰落。周宣王不籍千亩, 标志着井田制在王畿内的崩溃。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把平王东迁之前称之为西周,西周从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 农业繁盛, 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周王朝强盛时, 势力所及, 南过长江, 东北至今辽宁省, 西至甘肃省, 东到山东省。

四、西周的都城在哪里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宗周),洛邑(成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西周有两个都城,起初武王定都镐京。但是武王感觉离中原太远。便想在夏商故都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都。但是不久武王去世了愿望没有实现。成王造东都洛邑。便将都城迁往洛邑。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和周穆王四代君王均都洛阳地区。宝鸡出土的何遵上有记载:唯王初迁宅于成周(今洛阳),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达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牧民。

五、周朝首都在哪里呢?

周朝首都分西周和东周,具体位置在:

西周的都城叫做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原来的都城丰迁都到镐京。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周王朝强盛时,势力所及,南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甘肃省,东到山东省。

东周是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平王东迁:

由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维系的西周社会秩序,经过270余年的时光腐蚀,到公元前8世纪末,已经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仅靠着历史的惯性还得以维持。社会中各种矛盾并存,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虽然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实现了“中兴”,但其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西周的灭亡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周幽王被杀后,申侯与缯侯与郑、卫、晋等诸侯大败犬戎,犬戎退走。

郑、卫、晋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便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但诸侯绝大多数只承认周平王,而不承认周携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