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试、院试、会试、殿试第一名分别叫什么?

乡试第一名解元、院试第一名秀才、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

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扩展资料

殿试,为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所以是从宋开始的。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

院试是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因学政又称提督学院,故名。清初沿明制,各省提学官称提学道,亦沿称“道试”。凡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均可参加,其报名、填写履历、廪生作保等手续与府试、县试略同。

学政于驻在地考试就近各府应试童生,其余各府则依次分期亲临考场主持。考试分正试、复试二场。试八股文与试帖诗,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揭晓名为出案,录取者为生员(俗称“秀才”),札发入府、县学学习称“入学”,也叫“入泮”,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此为童生试的最高阶段考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院试 百度百科-会试 百度百科-殿试

二、会试的第一名叫做什么

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该考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

第一名“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

一、会试考场场所:

1、现存的会试场所保存的最完整的在南京夫子庙,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小,叫单间。在古代这种单间叫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2、在进去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二、会试考试流程: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会试

三、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 )。

正确答案为:A选项

答案解析: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