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的作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马基雅维利写的君主论,可以说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政治学名著,实用性很强,妥妥一本教人们如何当帝王的说明书各国的君主自然奉其为枕边书,也有人说这本书臭名昭著,因为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君主为了实现其政治统治可以不顾道德理法的束缚,君主必须学得像狮子和狐狸一样,既要残酷无情,又要狡猾多变,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君主。

 

法国的一代雄主拿破仑对这本书是情有独钟的,他对这本书进行了一页一页的批注。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拿破仑的士兵从他的战车中发现了他批注过的君主论这本书。1816年拿破仑批注版的君主论出版,目前原件已经丧失,但现在的专家并未对这本书的真实性提出过任何怀疑。拿破仑一生都钟爱这本书,从他的批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人生中的各个重要时期,从当将军,执政,再到皇帝以及被流放时期,他都在本书做着批注,研究这本书对研究拿破仑思想产生和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拿破仑生前曾说过,他是一个只能搞政治的人,不太喜欢女人和赌博,而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也曾说过,他这一辈子只爱谈论国家,不喜欢盈利亏损之道。二人时隔百年却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原因就在这里。拿破仑统治的时代正好是马基雅维利主义横行欧洲的时代。拿破仑确实是把自己视为新君主,按君主论的要求来自我定位自我塑造的,他认为君主论这本书就是为他自己量身订造的。

 

拿破仑是一个工作狂,本人也是个话唠,在他众多的批注中,可以看到他对当时法国的事件与君主论述中的内容进行对号入座,然后再加一点评,非常有代入感。读者从拿破仑的批注中,并没有发现拿破仑做的哪些方面超出了君主论述论述的范围,可以说君主论就是拿破仑的镜像。有一点拿破仑深受马伊基亚维利政治思想的影响,他也非常鄙视道德和传统习俗、律法对自己的束缚。君主论这本书能吸引拿破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书中包含了很多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以及对人类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心理的敏锐观察。

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君主论》?

第一部分,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的君主国最为牢固,作者对君主国权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教读者如何对当时的形势和权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协调这些力量。

第二部分,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军队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从政治的角度讲,任何军队都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军队为自己实质领导服务。所以,要让军队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其他的军队都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础之上,无法反应和执行君主的意志。在军事方面,英明的君主应该:整顿军队训练士卒,思考战略,博览历史,分析成败。

第三部分,作者论述了君主如何维持国家。在涉及褒贬、慷慨与吝啬、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与使人畏惧、是否守信、遭人鄙视与憎恨等方面,君主应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立场为重,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价。就国内而言,明智的君主应当急民众之所急,赏罚分明;就君臣而言,亲贤臣,远小人;就国际而言,敌友分明,立场坚定;这样才能够赢得尊重,维持国家运行,甚至繁荣发展。

第四部分,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以意大利为例,分析了其过去、现在的国家和政治,并劝告当时君主争取意大利的解放。这部分有关于“命运”的精彩论述,“命运也就是时势,如果一位君主的行为符合时代的特性,他就会昌盛,反之就会败落。”

作者是位极有争议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挑战了“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的思路,剖析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为政者当为大局着眼的思路。

在《君主论》当中,涵盖了大量君主应如何治军的论述。其中,关于雇佣军的论点,即“应由本国国民组成常备国民军,反对雇佣外国军队”,在盛行雇用他国军队来保卫自己领土的当时,这种观点显得尤其独到和精辟,并对于欧洲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马基雅维利也被恩格斯誉为“第一位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

所以可以说它是一本很有一番值得研读的价值的书。

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涵盖了大量我所感兴趣的关于军事和政治的观点。然而,在初看它时,我仍然为里面大量有悖于我所一向被灌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点所震惊。

有人说,他撰写《君主论》,是为了表达他对君王的忠诚与崇拜,旨在赢得君王的宠幸而在仕途上有所发展。我对这种说法并不赞同。我更加赞同另一种观点,即马基雅维利更是出于一种爱国的热忱而非个人的私利所写下的《君主论》。正如在中国革命尚未找到出路时,曾有爱国青年希望以法西斯政治来振兴中国一样,可以说,尽管马基雅维利他本人衷心地向往崇尚共和制度,但只要国王能够运用手中的权利,动用一切公开或隐蔽的手段拯救意大利于水深火热之中,实行君王制,却也实在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而《君主论》中所阐述的,不过他借助对历史和政治的研究,对于救国方法的一种个人阐述。而这一点,在《君主论》的最后一章《热切希望从蛮族人手中解放意大利》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爱国热忱。

所以,尽管在今天的许多的评论中,《君主论》依旧被当作一本教人行恶的书,但是,我认为,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君主论》依旧有着被反复重看的价值。并非是要学习其中的政治手腕,而是在今天,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依然被少部分个人、团体,乃至国家所孤立和敌视。研习《君主论》,即便不说是“以暴治暴”,却也不失为一种了解敌人手段的方法。

《君主论》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 :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尼科罗·马基雅弗利,意大利政治家,意大利作家。1469.5.3.-1527.6.21.

他的著作《 君主论 》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问世后引发激烈争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度被斥为“暴君的导师”,本书也被列为禁书,直至19世纪70年代才得以恢复名誉。

他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

他的理论也被曲解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君主论的作者简介

《君主论》的第一个中译本是伍光建(君朔)先生节译本,题名为马加维里著《霸术》,商务印书馆出版;其次是曾纪蔚译,题名蔚意大利麦克维利著《横霸政治论》,上海光华大学政治学社出版;第三部译本题名为《君》,1934年中国文化学会出版。这些译本均系根据英译本转译,早已绝版。1985年商务印书馆再度出版了由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潘汉典教授翻译的《君主论》。

《君主论》是谁的著作?

欧洲的若干学者都相信,千百年来,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人类写过的三部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奇书之一。自问世以来,400多年间《君主论》在西方成为历代君主和统治者的案头书,也成了后世一切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书像《君主论》那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方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它作为第一部政治禁书而被世人瞩目,是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和为君之道的最独到、最精辟的“验尸”报告,许多君主也都将它视为宝典,成为历代君主和统治者的案头书。直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舆论仍把《君主论》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把它和《圣经》、《资本论》摆在一起。

《孙子兵法》全书13篇,约6000字,为我国春秋时代孙武所著,距今已2500多年。这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凡读过这部兵法的人,无不倾心于它所蕴涵的深邃而奥妙的思辨内容、博大而精深的军事学说内涵、清新而鲜明的实践风格,以及辞如珠玉的文学性语言。其问世虽久,但书中所包容的智慧,以及在这些哲学文化意识指导下所阐述的战争规律和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被称为令人叹为观止的罕世之作,与《智慧书》、《君主论》并称为人类三大智慧奇书。

《君论主》是谁写的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1496~1527),出生于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他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剧作家。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受教育状况良好。成年以后,他投身政治,曾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十人委员会秘书长,显示了他的政治才华。在共和国遭到颠覆,君主制复辟的时候,他遭到逮捕后又被释放,在佛罗伦萨近郊的乡间过着隐退的生活。在此期间(1513年),他写下了《君主论》以表达他对君王的忠诚与崇拜,旨在赢得君王的宠幸。但是,《君主论》还没来得及发表,佛罗伦萨发生起义,共和国再次推翻君主统治。马基雅维利又向共和国新政府谋求职位。在遭到拒绝后,马基雅维利在极度失望与痛苦中忧病而逝。

他的著作《君主论》在打破了旧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观点的同时,创立了新的政治学观点,他提出目的是至关重要的。而手段却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义上的联系。只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那些强暴狡诈,背信弃义的卑劣手段都是可取的。第18章:“论君主如何守信”赤裸裸地将君王的政治行为和伦理行为截然分开,旗帜鲜明地排斥那些公认的道德。我们可以想象那时人们的反映吗?”

《君主论》虽然有讨好当时君主的意图,但也包含着他对当时建成统一强大的意大利的强烈愿望。“手无寸铁的先知总是被毁灭,反之,拥有武装的先知则获得成功”, 马基雅维利坦言君主要拥有强大的军队,而“美德”必须为“功利”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