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村送来了甘露,送来了及时雨,为推动农业何着新的发展途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发展以合作社集体的发展管理模式,反对私有化的发展路子,将农村农业引上新的发展路子,改变私有制承包的不利蔽病,逐步去除小农经济生产,阻碍农业的规模化,积约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尽快走进农业发展的快车道。解决农村士地分散的问题,为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它标志着生产力的解放,让农业机械在农村大展宏图。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土地转让,代耕代种,让闲置荒芜的土地重新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农民们在新的合作体制下,充分发挥自一技之长,种植有机绿色粮食,瓜果,蔬菜,逐步迈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实现农业综合发展的路子,创新农村特色发展思路,同时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实现农,林,副,鱼的全面综合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医疗的配套措施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我国农业吃上了定心丸,指明了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希望,让广大农民有了主心骨,让三农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大展宏伟蓝图,健步迈进社会主义新时代!
对农业发展,要明确规划、实施合作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在优先发展时,必须打好脱贫、扶贫的攻坚战,深入加强反腐力度,要严防虚假脱贫和返贫,严防喊口号和一切形式主义。如何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着重保障农民种粮效益,要加强改变农民创收思路,结合实际发展特色农业,要加强力度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建设,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村貌三乱差要狠下功夫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农民脱贫摘帽。
二、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09年又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三、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亮点?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力支持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加强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坚决捍卫规模再贫困线,以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村发展,坚定推进农村建设,强调实效,改善农村治理,加强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和城市化的车轮在带亿万农民进城就业的同时,在广阔的田野上以后谁来种地?
你怎么种地?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容。当前,解决谁种田的问题更为紧迫,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迫在眉睫。2014年中央1号文件根据解决方法提出了加快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系的划时代方案。全力生产粮食和供应重要农产品。全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中国人的饭碗要时刻牢牢固定在自己手里,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食,全面履行粮食安全党政共同责任,严格实行粮食安全责任制审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推进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公开制度,分类品种,加强监管和应急保障。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工商业流通、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动面积为3.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9%。
201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让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必须明确,鼓励流通是经营权,不能误读为其他任何权利。一号文件意在将经营权与承包经营权分离,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农户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开辟发展空间。加强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实施“长牙”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施耕地保护党政,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水平农田建设阶段任务。多渠道增加投资,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大力推进源头等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四、划重点!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的这些“干货”你一定要看
2月19日,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
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要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我们通过政策原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重点: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编者注: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一项,描述文字超过700字,重视程度可见一番。)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
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至农户手中。
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完善制度设计。
抓紧制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农村宅基地使用条例。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
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满足合理需求。巩固“大棚房”问题整治成果。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扎实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
#确保2020贫困县全部摘帽#
《文件》指出,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两个“振兴”#
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积极发展木本油料;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
#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对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等给予补助,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给予奖励。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支持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地方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快解决用地、信贷等困难。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支持发展小微企业。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期完成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研究完善适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点的税收优惠政策。
来源:中房网根据政策文件综合整理
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重点内容是什么?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重点内容具体如下:
1、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2、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3、力争202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4、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进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
5、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
6、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7、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8、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9、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
10、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实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明确地方政府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好监督管理、风险化解、深化改革工作。
完善涉农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
11、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12、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证券时报网-重磅!中央一号文件来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连续18年聚焦三农,这些年文件都写了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