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是指现在的北京时间
子夜是指现在北京时间的23时至01时,也就是常说的子时,在古代一共有12个时辰,子时正是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
在古代,人们并不像现在这样有着钟表,他们的计时用语是”辰”,也称“时辰”。
古代计时的仪器是日晷,人们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对应的也就是两个小时。
子时也叫子夜、中夜,指的是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也叫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指的是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也叫黎明、早晨、日旦等,指的是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也叫日始、破晓、旭日,辰时也叫早食,巳时也叫日禺,午时也叫日正、中午,未时又叫日跌、日央,申时也叫日铺、夕食,酉时也叫日沉、傍晚,戌时也叫日夕、日暮,亥时也叫定昏。
上面说的顺序就是一天顺下来的顺序,时间的话可以自己算一下,因为篇幅关系,在这里就不在赘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夜是指现在的什么时间
子夜指的是23点至1点,意思是半夜;午夜。出自唐吕温《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子夜指的是23点至1点。子夜又称为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子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夜是指现在的什么时间?
01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中国古代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日“时辰”从子时(相当于现在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开始,到亥时(相当于现在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结束。子夜就是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段。
古人最常用的计时用语是”辰”,也称“时辰”。他们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给每个“时辰”取名,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时辰”从子时开始,到亥时结束,古人说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