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素描画法?
一下是三种不同恐龙的画法:1、先画出恐龙的大体轮廓,身形2、描画恐龙的细小部位,花纹。3、从整体上修改不足的地方。找一幅大小合适的恐龙图片去描红,多描几遍争取背过,能够“临摹”,就是不覆在原画上只是看着它也能画个大概,长期坚持下去很快就能画出恐龙了。恐龙有很多种:(1)雷龙:有些恐龙的身躯十分庞大,像雷龙就是一个例子。在侏罗纪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到处都有青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带来了草食性恐龙的繁荣,雷龙在这个时后也活跃于现在北美洲的平原上。雷龙的体重约在三十五公吨到五十公吨之间,它那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长长的脖子,直立起来有七层楼房那样高,可以说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温带森林中的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2)三觭龙:剑龙和角龙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动的防卫,而没办法做还击,到了觭龙出现,情势才逐渐改观。三觭龙是觭龙中体积最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长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间。这样尖锐的武器,连最可怕的肉食恐龙都要让它三分。 (3)剑龙:出现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4)甲龙:剑龙身上有骨板保护,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击。当剑龙逐渐绝迹,全身披着骨板的甲龙(犰狳龙)便代之而起。甲龙好像刀枪不入的坦克车,连霸王龙对它也无可奈何。 (5)霸王龙:霸王龙(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也是最残暴的,霸王龙出现的时间已经是恐龙时代的最末期,距离现在大约八千万年前。霸王龙的身体高达十四公尺,体重大约十公吨,它的后脚十分粗大强壮,甚至能各自撑起一只犀牛。从霸王龙的化石发现,它的每一颗牙齿,都大如一个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头还大。虽然身体大部份都大得惊人,但是霸王龙的一对前肢却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于没有办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凶手龙也和霸王龙有相同的习性,是很凶猛的动物。
谁知道异特龙的资料??
异特龙
身长:10-12米,最大的有15米长
身高: 站立大约5米高,臀高约2米
体重:3吨
时代:侏罗纪后期
食物:肉食
分布地区:北美洲、澳洲、非洲
种类:龙盘目兽脚亚目奔龙科。
异特龙英文名字(Allosaurus)的含义是“带头盔的蜥蜴”,是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1883年,M.P. Felch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了第一只异特龙化石。后来在科罗拉多州又发现了60多只异特龙化石。这一终极杀手的面目才渐渐为人所熟知。
以体型而言,异特龙虽然比暴龙略小一号,但是和暴龙相比起来,异特龙具有比暴龙粗大,且更适合于猎杀草食恐龙的强壮前肢,因此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异特龙才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猎食动物。它们最早在北美洲侏罗纪晚期生活,1亿5000万年前,它们在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原野上成群捕食猎物,所向无敌。是侏罗纪最凶残的恐龙之一。
异特龙头部非常大,头骨长达1米。异特龙下颚是咬合的,上下颚可以前后移动,便于撕裂猎物。异特龙有一个血盆大口,可吞食大块的肉类,一张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它有着70枚非常大而坚固的牙齿,不仅锋利,而且还有倒构,每颗牙有4英寸长。所有的牙齿都向后弯曲,正好用于咬开猎物的肉,而且还能防止咀嚼的过程中肉往外掉,猎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来。如果某个牙齿脱落了或在战斗中被扭掉了,一个新的牙齿会很快长出来填补这个空缺。它的尾巴又粗又长,后腿高大粗壮,有三只带爪的趾,但前臂小而短,也有三只带有锋利尖爪的趾,这些爪子足有6英寸长。
异特龙属的种
异特龙的头颅骨(编号DINO 11541),发现于恐龙国家纪念公园,仍位于母岩
主条目:异特龙属的种
仍不确定异特龙属究竟有多少个种类。自从1988年以来,已有七个种被视为是可能的有效种,例如:模式种脆弱异特龙(A. fragilis)、合异特龙(A. amplexus)、残暴异特龙(A. atrox)、欧洲异特龙(A. europaeus)、巨异特龙(A. maximus)、坦达格鲁异特龙(A. tendagurensis)、以及尚未有正式叙述的詹氏异特龙(A. jimmadseni),但其中只有少数种普遍被视为有效的种。此外,还有至少10个疑名或未叙述的无资格名称曾被归类于异特龙属。在基础坚尾龙类兽脚类恐龙的研究中,只有脆弱异特龙、詹氏异特龙(被列为未命名种)、以及坦达格鲁异特龙被承认是可能的有效种;而合异特龙(即为依潘龙)、残暴异特龙被视为是脆弱异特龙的异名,欧洲异特龙并没被承认,巨异特龙则被建立为食蜥王龙。
合异特龙、残暴异特龙、脆弱异特龙、詹氏异特龙、巨异特龙的化石都来自于莫里逊组,莫里逊组散布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新墨西哥州、奥克拉荷马州、南达科他州、犹他州、以及怀俄明州,年代为上侏罗纪的启莫里阶到提通阶。脆弱异特龙是该地层最常发现、最著名的异特龙化石,已发现至少60个个体的化石。自从80年代以来,有研究怀疑莫里逊组是否存在者另一种异特龙,残暴异特龙;研究仍维持莫里逊组只有脆弱异特龙的看法,而该地层所发现的不同异特龙化石间的差异,被认为是不同个体间的变化。欧洲异特龙的化石发现于葡萄牙劳尔哈组的波多诺伏,年代为启莫里阶,可能与脆弱异特龙是同一种动物。坦达格鲁异特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姆特瓦拉区的坦达格鲁,年代也为启莫里阶。大部分的研究把坦达格鲁异特龙视为异特龙的有效种,但它有可能是一种基础坚尾龙类恐龙,或仅是兽脚亚目的一个疑名,虽然归类仍不确定,坦达格鲁异特龙是种大型兽脚类恐龙,身长可能约10米,体重约有2.5公吨。
Creosaurus atrox的正模标本素描图
异特龙的可能异名有腔躯龙、Creosaurus、Labrosaurus、以及依潘龙(Epanterias)。而异特龙大部分的种是根据零碎的化石来命名,许多被认为是破碎异特龙的异名,或者是被错误归类到异特龙属。其中一个例子是Labrosaurus ferox,是由马什在1884年所命名,但他是根据一个外形奇怪的部分下颌,而颌部前端的齿列有个明显的缺口,颌部后段则延展并外翻。后来的研究人员提出这个这个下颌骨头具有病状,应该是该动物生前受伤的痕迹,而后段变形的部分原因为石膏重建的后果。这个化石被认为属于脆弱异特龙。被认为属于异特龙的化石散布于全世界,包含澳洲、西伯利亚、以及瑞士,但这些化石被认为其他的恐龙。
脆弱异特龙(A. fragilis)的模式标本(编号YPM 1930)相当破碎,包含数节不完整脊椎、四肢骨头的碎片、肋骨碎片、以及一颗牙齿。数名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个化石的状态破碎,不足以成为物种建立时、化石归类时的比对对象,因此提出脆弱异特龙是个疑名,甚至异特龙属本身也是个疑名。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向国际动物学术语命名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将脆弱异特龙的模式标本改为编号USNM4734标本。这个要求还在审议中。
凶猛的异特龙的画法
凶猛的异特龙的画法步骤如下:
1.先画出异特龙的头部,它目不转睛的向前着,嘴巴紧闭;
2.再画出它小小的前爪和健壮的后腿,尾巴很长,微微向下卷;
3.然后画出它身上的花纹和褶皱,颈部有锥形凸起;
4.最后以绿色为主色调,给异特龙涂上颜色即可。
学习画画起步方法:
1、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画画要想画好,要配备良好的工具,要用得顺手,不要因画具问题而使自己感到烦躁。
2、画好画必须同时使"眼""手"达到相当高度。"眼"就是要有很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引领走向成功;"手"就是画画的技艺手法,画画最终还是通过手画出来。"眼"指引"手","手"体现"眼",二者相互作用。画素描、色彩静物同样具备"眼"和"手"。
3、画好素描应注意:构图、明暗即黑白灰、虚实即精度刻画简略描绘、神气即静物的特征和你对其的情感。
4、画好水粉应注意:色相即景物的固有色,色度即明度纯度,色性即冷暖。而这三者(色相 色度色性)能直接达到色彩的对比和统一的审美要求,色彩达到对比和统一就是一幅很好的作品。
5、提高的方法:写生加临摹。二者是普遍的学习方法,然而人们常常小视临摹的作用,临摹一些优秀作品会直接走上正确的绘画之路,会少走些弯路。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会很快提高。
6、画画时应注意问题:稳、准、狠。
恐龙图片及名称
恐龙大全有鸭冠龙、双冠龙、异特龙、隙龙、梁龙、迷惑龙、肯龙、腔骨龙、重爪龙、异特龙。
1、鸭冠龙
鸭冠龙与霸王龙一样,出现于恐龙时代的末期。鸭冠龙最特别的地方在头部,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
2、双冠龙
双冠龙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
3、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身长7-9米,最大9.7米,体重1.5-2吨,最重3.6吨,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4、隙龙
隙龙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的艾伯塔省,隙龙全长9米,脖子上和肩上都是褶皱,在它的眉骨上也有两只长长的角,食草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湿地里,即现在的北美西部地区。
5、梁龙
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6、迷惑龙
迷惑龙可能重量达26吨,而大约体长21-23米,脖子6米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尾巴大约长达9米,站立到臀部大约4.5米高。
7、肯龙
肯龙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全长4.5米,身高1.5米。剑龙类的一种,头小体长,后腿比前腿长,背脊前部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后部有两排骨质刺棒,如果遇上食肉恐龙来侵犯会挥动尾巴,用刺棒回击。
8、腔骨龙
腔骨龙又名虚形龙,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双足恐龙,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首先出现于三叠纪晚期的诺利阶,约有2-3米长,臀部高于1米高,非常纤细,可能是种善于奔跑的动物。
9、重爪龙
重爪龙的爪子比较其体躯而言真是庞大,属于食肉的兽脚类恐龙,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
10、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身长7-9米,最大9.7米,体重1.5-2吨,最重3.6吨,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恐龙的简介
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