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世界的角度看,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场战役和最杰出军事家!

各位说的多是以少胜多,少有以少胜多兼之以弱胜强,汉尼拔的坎尼战役,以四万杂军(很少部分的自己亲兵,加上在罗马境内解放和雇佣的奴隶和战俘加上高卢雇佣兵)使用半月合围阵型,将罗马元首和大将亲自率领的八万六千精锐几乎砍净,论杀敌人数,冷兵器战役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很多以少胜多的失败方大多是四散而不是被砍)关于坎尼战役细节你可以去查抑或你应经知道了

对垒时汉尼拔为了应付罗马军的优势兵力,选择了不同于传统的阵形,其将最低质素的两万五千名的高卢新兵放于中军和八千名精锐的西班牙重装步兵,而一万二千精锐非洲重装兵则分列两边。而两翼则分置骑兵(相对罗马是优质的)。对阵的士兵排成一弧月阵型凸向对方,当罗马压倒性优势密集兵力向汉尼拔逼近时,两翼精锐骑兵就突袭罗马军团后左右两翼骑兵,之后,回头准备攻击阵地上的罗马步兵,这时弧月型阵型因为对方的强势打击逐步后缩,当阵型成一个直线时,阵型两边的非洲重装步兵向前,中间向后,两边向前,敌后骑兵包抄,密集的包围围切割,散的追击,直到将罗马军团紧紧包围,此外,如同往常一样对天气地形的重视和良好的掌握,汉尼拔背靠著奥非都斯河,所以可以确保迦太基军的后方不会受到罗马军的进攻。此外,罗马军因为背靠坎尼城的山丘,右靠奥非都斯河,所以其只有从左方撤退,同时上午的阳光和东南风吹起的沙雾对罗马的干扰加上汉尼拔对军队的布阵,及对军队能力的了解程度,与精确的计算,对罗马士兵的砍杀以每分钟砍600多的速度直到晚上。坎尼战役使用的双重包抄战术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战场调遣战术,汉尼拔亦是西方世界里首次成功使用钳形战术的人。当然有很多调遣细节和设阵细节没有写出,对战场和时机的选择亦如同往常一样精心策划,如特雷比亚会战与特拉西梅诺湖会战一样,如同孙子一样对地形和天气极其重视。

亚历山大那个打农民兵,数量庞大但是一轰头头就散了,质量上不比汉尼拔。

赤壁之战是真实的,只是演义注水太严重而已。

参考于维基

二、战争天才汉尼拔与坎尼之间的战争最后为何还是没能挽救国家?

在世界古代战争史中,有一场会战,在它发生过后的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各大军事院校当作是古代战争的典范,这场会战便是坎尼会战。古罗马史学家李维曾经在他的《自罗马建城以来史》中这样评价这场战争:“这是此所未有的,在坚固的城墙保护下,人们从没这样的惊慌,我不应尝试去描述这情况,或将该事实详细记录…这从未受过伤的心灵在一时间受到多重打击。根据报告,两个执政官与其军团皆告覆亡,这里再没有任何罗马军营、将军,或任何生还的军兵;阿普利亚、萨谟奈,差不多全部意大利皆在汉尼拔脚下。现在所有其他的城邦皆已降服于汉尼拔之军力下了。”

那么,在此之前一直在扩张道路上高歌猛进的罗马为何突然在坎尼折戟?面对罗马人的侵略,迦太基人又是如何在坎尼力挽狂澜?

让我们先从这场战争的指挥官之一,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事迹开始说起。

一、汉尼拔,一个时代的奇迹

公元前24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巴卡家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个新生命就是未来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然而,哈米尔·巴卡却没有像如今许多新生儿父亲那般既紧张又喜悦。此时的哈米尔·巴卡的内心之中只剩下了对迦太基即将战败的心有不甘。哈米尔卡·巴卡到达西西里岛,希望能挽救即将战败的迦太基,但最终他也没有改变迦太基人的结局。前241年,迦太基向罗马投降。

而汉尼拔正是在这样的一种阴影之下度过了他的童年。因此,像当时的许多迦太基人一样,汉尼拔对罗马有着刻骨的仇恨。汉尼拔9岁时,哈米尔卡·巴卡计划率领他的亲信前往伊比利亚半岛建立殖民地,汉尼拔请求跟随。哈米尔卡·巴卡同意了儿子的请求,但条件是要求汉尼拔跪在迦太基人的祭坛前并发誓自己一生要与罗马为敌。9岁的汉尼拔答应了父亲的请求,并且在他之后的人生中,他也是这样做的。

哈米尔卡·巴卡的殖民历程并非他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公元前228年冬,在一次同当地原住民作战的过程中,哈米尔卡·巴卡不幸阵亡,其女婿哈斯德鲁巴继任为统帅。但没过多久,哈斯德鲁巴遭到当地凯尔特人刺杀身亡,年仅25岁的汉尼拔成为殖民地统帅,并开始实施他对罗马的复仇计划。汉尼拔先是征服了当地的土著部落,并吸纳这些罗马不愿意征召的蛮族勇士加入了自己的军队。

在此之后,汉尼拔军队的军力愈发强大,罗马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不能坐视不管,便和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萨贡托结盟,宣布此地为罗马保护地。然而,罗马人忘记了,在哈斯德鲁巴任迦太基殖民地统帅时,他曾和罗马人签订过合约,规定以埃布罗河为双方界线,迦太基应许不将其势力扩展至该河之北。然而,萨贡托恰巧就在埃布罗河南方。汉尼拔认为罗马人言而无信,触犯了合约。

随后,以萨贡托事件为契机,汉尼拔正式向罗马宣战(同时运用巴卡家族的力量说服了迦太基议会同意汉尼拔向罗马作战)。率军向罗马进军。就此,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打响。

在进军罗马的过程中,汉尼拔展现了他极其优异的战争指挥以及战略才能。前218年,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其中还包括37只大象)翻越了阿尔卑斯山从而绕到了罗马城防的后方。这一举动,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看来都是一个军事奇迹。尽管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但由此汉尼拔得到了一支战斗力和意志力远强于罗马的作战部队。

罗马人没有想到汉尼拔能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从北部向罗马人发动进攻。罗马人一直在提防汉尼拔从罗马南部的西西里从海上向罗马进军,然而,这一次,罗马人错了。在随后的提基努斯河会战、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中,汉尼拔多次利用战场地形优势包抄了罗马人。而这几次战役罗马都战败了。在这三次战役中,汉尼拔初步展现了其作为一名指挥官出色的战略指挥才能,其采用的策略、战术都对罗马军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对汉尼拔来说,这三次战役只是高潮来临前的序曲,不过是正餐前的小菜。而对罗马人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二、坎尼会战:古代战争的艺术

在上文提到的三次战役过去后不久,汉尼拔占据了坎尼;而坎尼被占领在罗马方面看来是不可容忍的。波利比乌斯在他的《通史》中曾这样描述过坎尼的战略地位:“坎尼被夺取使得罗马军队发生骚乱;若只是失去了一处地方与仓库并不足以引起骚动,但坎尼是对各被夺省份的控制点。”

在此之前,新任罗马执政官费边开始实施其著名的拖延战术,意图将时间作为战胜汉尼拔的最终武器。但在坎尼被汉尼拔占领后,绝大多数人开始对费边的这种战术失去信心,许多人开始希望罗马能迅速结束这场战争。前216年,罗马元老院重新开始执政官选举,并选出发罗与鲍罗斯为执政官,同时罗马开始组建一支前所未有的军团。在波利比乌斯看来,这样规模的军团在罗马历史上实属首次:“其欲派出八队罗马军团往战场,这是罗马史上首次,每一个军团有着大约五千人……以往罗马人的战争大多只是由一名执政官与两队罗马军团负责,并由罗马的同盟分担部分兵力,同时召集四队罗马军队在同一场战争里已很罕见。但在此次,形势极为险峻,所以罗马决定派出不只四队而是八队罗马军团前赴战场” 。

新任执政官为展现自身实力,同时为使罗马获得主动,开始亲自率领罗马军团向坎尼进军。而就如今的史料来看,两位执政官之间的性格导致执政官之间存在不和:发罗自大狂傲,而鲍罗斯冷静沉着。在当时的罗马元老院眼中,这一对组合非常符合元老院的制衡原则,任何一个执政官都无法完全控制军队,罗马也无法再出现一个除了独裁官之外的独裁者。然而,对于一场抵抗侵略的战争来说,这样一种组合是致命的。罗马军团的两个执政官对于战争策略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发罗希望与汉尼拔军速战速决;而鲍罗斯希望同汉尼拔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不要贸然进军,这样对于本土作战的罗马军团更加的有利。然而,事与愿违。8月1日,汉尼拔派军队掠夺罗马人的水源,发罗被彻底激怒,次日,罗马军正式向汉尼拔军发起挑战。

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发罗和鲍罗斯两人加起来都不是战争天才汉尼拔的对手。罗马军仍旧使用传统的三线战阵:新兵在前列,中年兵在中列,老兵放在后列,并在战阵的左翼设置骑兵进行掩护。而汉尼拔军则彻底打破了古代战争的定式,采取了一种罗马军闻所未闻的战阵,后世将其称之为“新月战阵”,即:将战斗力较弱的高卢新兵放在了战阵中央位置,并向前突出,两侧设有西班牙重装步兵作为辅助军团,其余两翼为迦太基精兵;除高卢部队向前突出外,其余军团均向后凹陷,并且在两翼均设有努米比亚骑兵辅助。由于战阵整体看上去像一轮新月,故得名“新月战阵”。

这样一种战阵在如今看来可能并不新奇,但在古代世界,这种战阵可以说是汉尼拔对于战争的创造性发明:战斗开始时,最前方的高卢新兵最先受到冲击,由于高卢士兵的战斗力较弱,因此在战争开始没过多久后,他们便开始向后撤退,而罗马军团对他们紧追不舍;然而,与此同时,两侧的西班牙和迦太基士兵却逐渐向前推进,使得原本向前突出的新月形战阵逐渐向内凹陷,形成了一个对罗马军团的包围圈。并且由于罗马骑兵战斗力比努米比亚骑兵差很多,因此罗马骑兵在努米比亚骑兵的冲击下只能是节节败退。迦太基方两侧骑兵便可以趁机向后包抄。就此,迦太基军团形成了对罗马军团的包围。波利比乌斯曾如此描述过“新月战阵”的展开:“当其中军变为一条直线后,其将中军的西班牙重装步兵和高卢新兵放前,而其后部队则逐渐后退,但保持与中军的接触,结果形成了一个新月状的阵形,侧翼的战线则会因为战线延长而变薄,而其部署非洲兵在此,而作支援,并与西班牙重装步兵和高卢新兵互相策应。”“新月战阵”的高效运用使得罗马军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绝大多数罗马士兵只能站着被迦太基士兵杀掉。最终,只有十分之一的罗马士兵得以幸免遇难,罗马军团惨败。

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这种奇迹被后人称作“坎尼模式”。而这次会战亦成为了古代战争史上不可被超越的会战。军事史学家道奇曾这样评价过坎尼会战:“在古代极少的战役可以像坎尼会战般以技术取胜,汉尼拔凭技术取得了一切的优势。其西班牙与高卢兵以阶梯形列阵,使敌军逐步陷入包围,这完全是战争的艺术。其以非洲兵在侧翼对罗马军进逼,使其混乱,更值得称赞。整场战役,站在迦太基的立场上看,是完美无缺的,在战争史上几无可匹敌者”。而美国威尔杜兰也曾这样评价过这场战争:“这是前所未有的指挥艺术的典范,亦影响了往后两千年的军事战术”。我想,这也是我对坎尼会战的评价。

然而,众所周知,尽管汉尼拔创造了坎尼奇迹,但由他指挥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最后还是输掉了,原因何在?我想,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获得罗马人民的民心,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之后,虽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南部的绝大多数地区,但汉尼拔军的资源补给却一直很成问题。而罗马方面在汉尼拔侵略之后,面对亡国的危机,罗马国内之前相互斗争的势力却逐渐的团结了起来一同对抗汉尼拔军。并且,汉尼拔的部队有能力的将领只有汉尼拔一人,罗马人只需要用逐个击破的战术,清除汉尼拔直接领导外的力量,汉尼拔就输了。还有便是汉尼拔的母国因为恐惧罗马,始终不给予汉尼拔任何支援,这也是汉尼拔失败的关键所在。

我想,汉尼拔在前183年服毒自杀时,仍旧记得他9岁时对他父亲所许下的那个誓言。事实上,面对罗马对他的追捕,他最终也没有放弃那个誓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三、汉尼拔在特雷比亚河战役中,是怎样赢得胜利的?

公元前218年的时候,正是南欧强国罗马共和国和北非军事强国迦太基爆发第二次布匿战争,双方为了控制广阔的地中海和获取巨大利益而拼杀,罗马人打赢了之前与迦太基人的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名将哈米尔卡(汉尼拔父亲)战死!年轻的满富军事才华的将领汉尼拔继承迦太基统帅职位,他将带领强大的迦太基大军向罗马复仇,一血之前失败的耻辱。公元218年,汉尼拔带领远征军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出发,这支大军先后翻越了天险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部队人员都吃尽了苦头才到达意大利北部地区,汉尼拔沿路收集的5万多步兵和9千骑兵,到北意大利之时已经减少为3万步兵和8千骑兵,汉尼拔大军拥有重装步兵、轻装步兵、重骑兵、轻骑兵和8头战象。

汉尼拔军的优势在于北非重骑兵和努米底亚骑兵,这两支骑兵是汉尼拔最精锐的部队,罗马人也拥有轻重步兵和轻重骑兵,但罗马人的骑兵数量有限,且因经验不足而导致战斗力低下,根本不能和迦太基骑兵相提并论,罗马人的优势在于数量众多的步兵,罗马人拥有2000多战斗力强的重装步兵,这些重装步兵能轻易打垮汉尼拔的步兵,无论是迦太基人,还是罗马人,他们的布阵方式都比较希腊军阵化,即中央安排步兵在前面,而两翼则以骑兵掩护,迦太基军和罗马军布阵的不同之处在于,汉尼拔很巧妙的把形成优势的骑兵力量权衡数量之后分布在两翼,以在两翼形成对于罗马军的局部优势,公元前218年冬天的意大利半岛之北,其气温非常寒冷。

之前被罗马政府准备调到迦太基本土和西班牙作战的罗马军被半路调回,以集中力量对付汉尼拔军,汉尼拔率大军出其不意的“降临”在意大利半岛,这打乱了罗马人企图攻占迦太基城的战争计划。罗马人不得不率军回防本土,两支罗马大军,以急行军的速度,花了40天时间,才最终在意大利北部会合,此时,罗马人的总兵力上升到了3万6,而汉尼拔只有3万。虽然罗马人在兵力稍微有点优势,但罗马的机动骑兵根本不是迦太基骑兵的对手,汉尼拔不断拉拢了山南各部,让其叛变罗马而投靠迦太基。随着越来越多的部族军投靠了汉尼拔,罗马军的两位统帅森普罗尼乌斯和老西庇阿彻底坐不住了。他们之前打算在冬季休整并训练大军,这一方面可以消耗汉尼拔大军的粮食,让其不战自退,而充分发挥罗马人的本土优势,等来年春再猛击虚弱的汉尼拔军。

但大量部族战士纷纷投靠汉尼拔的举动,引起了罗马人的担心和恐慌!罗马军的统帅决心出击,在冬季与汉尼拔军展开大决战,以求彻底歼灭迦太基军,汉尼拔在特雷比亚河的河岸附近的灌木丛中埋伏了3千士兵,还在关键时刻给罗马人致命一击。汉尼拔派出轻装骑兵去罗马军阵营引诱,罗马人果然上当,他们倾“巢”而出,罗马大军们都纷纷渡过了特雷比亚河,而在河这边,迦太基军早已严阵以待,首先是迦太基中央步兵与罗马步兵交战,迦太基步兵被战退,汉尼拔调动两翼精锐骑兵迂回攻击罗马主力步兵和骑兵,由于罗马人数量众多,罗马步兵可以分出一些力量,以同时应付迦太基步兵和骑兵。但迦太基骑兵实在锐不可当,他们大量杀伤罗马骑兵和步兵。

罗马人开始后退,但他们还能边打边撤!正在此时,早已埋伏在灌木丛中的那3千迦太基军突然从罗马军的左侧后杀出。罗马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全线溃败,此役,罗马军大败,他们损失惨重,共损失了2万多罗马军,而迦太基军只损失数千人,汉尼拔用自己高超的战术技巧取得了对罗马人大胜利,特雷比亚河战役提升汉尼拔的威望,这让北意大利的很多部族都相继投靠汉尼拔的队伍,这大大增强了汉尼拔军的实力,汉尼拔由此也从北意大利获得了坚实的后勤保障。罗马政府企图攻占西班牙和迦太基国的计划破产,他们在损失了主力部队之后,还不得不放弃北意大利而向南撤退,汉尼拔成了罗马人心目中恐惧的代名词。

四、罗马人的噩梦,只有三万兵力的汉尼拔,如何赢得特雷比亚河之战呢?

汉尼拔不仅是罗马的噩梦,也是罗马的复仇女神。

在第一次迦太基战争期间,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曾经率领虚弱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

汉尼拔很小的时候,就陪着父亲和姐夫随军。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轻的汉尼拔在庙里发誓他永远不会死于对罗马的仇恨!

父亲和姐夫去世后,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西班牙的军队选为总司令。

因为罗马违反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条约,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

汉尼拔认为,与其坐等罗马到来,不如主动出击,把战争烧到意大利。

因为迦太基在第一次迦太基战争中失去了海权,所以不可能选择从海上进军罗马。

但是如果你等待罗马的进攻,迦太基注定会失败,因此汉尼拔选择了一条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穿越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背后杀死罗马。

事实上,罗马已经制定了进攻迦太基的计划。他们的军队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塞姆普罗尼乌斯领事率领,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

另一方面,领事西皮亚带领他横渡重洋来到西班牙,控制汉尼拔!

但是汉尼拔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后突然出现在罗马,这让罗马人很吃惊。

情急之下,罗马派出了一支2500人的队伍前往北非,由塞姆普罗尼乌斯率领4万多人的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