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01
惊蛰节气的特点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时至惊蛰,气温开始逐渐回暖,大部分的地区的降水量都有所增加。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祭白虎、驱虫、打小人、吃梨等传统习俗,吃梨是因为梨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食用后能够起到滋养作用;而打小人是为了祈求新年事事如意,一切顺利。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节气的特点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时至惊蛰,气温开始逐渐回暖,大部分的地区的降水量都有所增加。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祭白虎、驱虫、打小人、吃梨等传统习俗,吃梨是因为梨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食用后能够起到滋养作用;而打小人是为了祈求新年事事如意,一切顺利。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二、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特点:春雷比较多,雨水也会有明显的增加,一般都是发生在公历3月5日到6日交节。惊蛰节气的风俗: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传统习俗。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感受到温度在慢慢回升,是春耕开始的时候,但是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