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伯利亚和土耳其什么关系
我没学什么地理··但是据我所知,俄罗斯和土耳其完全不接壤···不过--土耳其和格鲁吉亚接壤,如果说直接一点,土耳其和以前的前苏联领土接壤==
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
土西铁路 (Турксиб),全名为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 (Туркестано-Сибирская магистраль)是一条连接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亚细亚的铁路线。
南起塔什干以北 (自中亚铁路分出),向东北经奇姆肯特、塔拉兹、比什凯克到哈萨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图。此后向北经巴尔喀什湖东端与来自中国新疆的铁路汇合,经巴尔瑙尔,最后在新西伯利亚连接西伯利亚铁路。
二、初一地理: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主要原因是?
【交通运输】西伯利亚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加之气候严寒,对发展交通运输极为不利。针对这一实际,根据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建成了以河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
铁路:
铁路是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占西伯利亚货运总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横贯东西是西伯利亚的运输大动脉。
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74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电气化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铺设了复线,部分区段还实现了三线化。但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平衡,西线年货物量可达1亿吨以上,东线则只有2500~4000万吨。
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全长4275公里,年货运能力可达7000~7500万吨,是联接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铁路干线。
公路:
西伯利亚地区公路多集中于南部地区,特别是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的大、中城市周围,与两条铁路干线相联络,构成小区域运输网络。在南部铁路干线、大中城市周围是路面质量好、设备完善、四季均可通车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则是简易的冬季公路,年通车可达200天以上。
河运:
西伯利亚地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运输河道近10万公里。许多河流还同铁路、公路相连,构成水陆联运网。
鄂毕河是西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可达3650公里。鄂毕河及其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连接着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苏尔古特、乌瓦尔托夫斯克、莫戈钦、克拉斯内亚尔、鄂木斯克以及秋明、库尔干等经济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土西铁路、南西伯利亚铁路、中西伯利亚铁路等相联结,运输地位极其重要。
叶尼塞河长3487公里,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河运干线。连接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业枢纽、列索西比尔斯克森林工业综合体、伊尔库茨克工业枢纽、诺里尔斯克矿山冶金联合企业等工业基地。
勒拿河是东北水运区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4125公里,主要运输建筑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空运: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地面运输受到制约,加之运输周期长、速度慢、易造成货损,使空运也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运输方式。目前,西伯利亚的大、中型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工矿区均通飞机,伊尔库茨克建有国际机场。
三、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这两条铁路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意义。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修建于1904年7月13日,历时13年才完工。它穿越乌拉尔山脉,在西伯利亚的针叶林上延伸,几乎跨越了地球周长1/4的里程;它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连接起来。其中欧洲部分约占19.1%,亚洲部分约占80.9%,共跨越8个时区、3个地区、14个省份。铁路设计时速为80公里,从莫斯科到达终点站海参崴共9288公里,需要七天七夜的时间 。
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曾经被称为俄罗斯的“脊柱”、连接欧亚文明的纽带,对俄罗斯乃至欧亚两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条铁路为苏联打败德、日法西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完成全部复线工程。1929年开始电气化工程,2002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工程开通(原文中卡雷姆斯卡亚站到达利涅列钦斯克间还是复线内燃机车牵引是错误的)。
全线运量西段大于东段,其中尤以鄂木斯克至新西伯利亚间(长627公里)最为繁忙。主要运输煤炭、木材、矿石、建材、金属及粮食等,具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
四、贝阿铁路的简介
贝阿铁路全称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又名:西伯利亚铁路(Siberian Railway),俄语缩写为巴姆。 (俄语:Байкало-Амурская Магистраль, 罗马化拼写:Baikalo-Amurskaya Magistral’, BAM),全长4,234公里。这条铁路是宽轨铁路,轨距1520毫米。是苏联为应付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所建的策略性支线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正线相当接近中国边境)。新线与原线相距380至480英里。
原本是西伯利亚铁路最初的选线,在1930年代动工,1953至1974年间停工。1991年宣称完成。铁路造价140亿美元,采用特殊的路轨以适应永久冻土。施工期间一直采用强制劳工。
贝阿铁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与太平洋沿岸的第二条铁路。西起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泰舍特,经勒拿河畔的乌斯季库特、贝加尔湖北端的下安加尔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尔州的滕达、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州的乌尔加尔、共青城,迄于苏维埃港。 其中共青城至苏维埃港、泰舍特至乌斯季库特段分别于1947和1954年建成通车。1974年起修建的乌斯季库特至共青城段长3,145公里。大体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北侧180—500公里。对减轻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负担,开发沿线地区丰富的煤、铜、铁、铅、锌、钼、石棉和森林资源,加强远东区经济和战略地位有重要作用。1984年底竣工,1985年通车。经三条支线同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贝阿铁路沿线穿越贝加尔山等一系列大小山脉,但新修段3145千米中隧道长度仅26.3千米,而且这26.3千米仅由4条长隧道组成:15.3千米的北穆亚隧道,6.7千米的贝加尔隧道、2.5千米的科达尔隧道和1.8千米的杜谢阿林隧道。
贝阿铁路的建成,标志着西伯利亚开发进入新阶段,表明苏联已将西伯利亚开发列入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由于掌握住了铁路开发的钥匙,苏联也就打开了西伯利亚这个“地下宝库”,为西伯利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苏联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