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冬至的九九歌
说到“九九歌”,相信大家可能会一下子想到“数九寒天下大雪”这句唱词,这是歌剧《江姐》中的名句是的,这位朋友问的“冬至九九歌”也叫“数九歌”,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俗。下面详细解说冬至“九九歌”。
一、“九九歌”的具体内容
先把“九九歌”的具体内容提供给大家。
首先说明一下,“九九歌”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南方的气候不像北方这样寒冷,而“九九歌”主要是针对寒冷季节的“冬季口诀”。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九九歌”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大同小异。这里所选的内容是主要流行于北京一带的说法,也是较为普遍的说法。
《九九歌》(也叫《数九歌》)全文如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二、“九九歌”解释
所谓“数九”“九九”是指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数,一直数到九,就是一个“九”,叫作“一九”;然后继续数数,又是数到九,这就是第二个“九”了,就叫“二九”。以此类推,一直数到“九九”,也就是数到第九个“九”,这样就数了九九81天。
“九九歌”中的“不出手”,是指天气乍冷,有点不适应,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要把手放到口袋里取暖。这里虽然说的是“不出手”,不要让手冻着,其实是指天气突然冷起来了,要做好防寒工作。
“冰上走”表明此时已经是结上厚厚的冰冻了,厚实得可以走人了。同时,这一句也告诉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应该是可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了,可以到外面去锻炼了,比如做冰上运动等。
“沿河看柳”是说此时已经在酝酿春天了,柳树已经在悄悄萌芽了,只等待“立春”的到来。此时,人们可以出去看看“春芽萌动”的难得景象了。
“八九雁来”是说候鸟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往北方了。此时,春天的脚步更近了。
“九九加一九”是指冬至之后数九结束,然后再加一九,这样就是90天了。冬至过后90天,此时已经到了清明节的前夕。冬去春来,农家也就迎来了春耕大忙的时节了,所以说是“耕牛遍地走”。
三、为什么冬至开始“数九”
“数九”在宋代就已经形成。其形成的原因,应该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因为冬季漫长,而且寒冷,为了能够熬过这漫长的冬夜,人们便盼着寒冬早点过去。而数数就是一个很好的“熬冬”方式,数过一九,就意味着离春天更进一步了。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适应季节的气候变化,因而制定了可以遵循的规律性的口诀。人们在长期观察中发现了气候规律,制定了24节气,同样,人们通过对冬季的观察研究,发现了寒冷季节的演变规律,于是就制定出了“九九歌”,并确定了一些人们遵循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不出手”“冰上走”“沿河看柳”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时间段而采取的不同应对手段。
因此,可以说,“九九歌”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正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道理,所以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
四、扩展:夏天九九歌
与冬季寒冷相对应,夏季则是炎热的季节。也有人仿照冬至“九九歌”,编写了夏至“九九歌”。其内容如下: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莫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二、2022年夏至是农历什么时候,“夏九九歌”是什么?
2022年夏至是农历什么时候?
农历2022年五月(大)廿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九九歌是什么?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附: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三、2022年数九时间表查询
2021年12月21号,农历十一月十八,星期二开始数九 。
冬至节气是数九的开端,到了冬至节气也就开始数九了,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2021年-2022年数九天时间表
2021年一九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二九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2022年三九时间: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四九时间: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2022年六九时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2022年七九时间: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2022年八九时间: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2022年九九时间: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数九是从冬至节气开始,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数九天什么时候最冷?
数九天中三九和四九最冷,因为过了冬至时,白天吸收的热量慢慢减少,直到三九、四九天时地球热的储存量最少,因此三九、四九天时最冷,其中三九天时间是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四九天时间是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数到五九天的时候刚好是2022年春节,也就是说到了2022年春节时天气不会是最冷的。不过今年的气候变化比较反常,所以也不好说。
四、九九歌节气什么意思?
九九歌:一九二九暖;三九四九冻破脸;五九六九溢了河,狗都吃的白面馍;七九八九人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注:意即天气严寒,河道冻结,河水溢出冰面,又被冻结;溢出再冻,冻结再溢,反反复复,河面形成比春夏秋三季正常水面高出宽出若干倍的凹凸冰面。
一般认为,冬天极度严寒,夏天才会异常炎热,气候异常炎热,庄稼才会长势特别旺,收成特别好。过去农民生活困难,养狗只能让它吃麦麸皮,“狗都吃的白面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庄稼丰收,农民丰衣足食。
扩展资料: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第九个九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日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
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待过完这8l天,81个花瓣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
五、节气九九歌
九九歌歌词如下: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歌歌词解析:
第一句:冬至过后的一九二九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手在外面会冷得受不了,甚至产生冻疮,所以会不由自主的揣在兜里,这就是不出手。
第二句: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河里结起了厚厚的结实冰层,行人可以安然无恙的在河面上行走。
第三句:最寒冷的时候过后,到了五九六九天气开始逐渐转暖的时候,栽种在河边的柳树枝条开始萌芽,万物逐渐复苏去除了冬季的萧条,人们也忍不住观赏起柳树来。
第四句:七九的时候冰雪开始融化,冰封的河面会慢慢解冻,又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到了八九天气更暖一点,燕子便会从南方飞回来筑巢,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和生生不息的循环。
第五句:九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天气已经比暖和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遍地都是耕牛劳作,忙碌不已,但也预示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九九节气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
数九一共81天
数九期间前后经历了:冬至,大寒,小寒,立春,雨水,惊蛰
数九寒天冷风嗖绕口令
数九寒天冷风嗖,转年春打六九头,
正月十五是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
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大闹天宫孙猴又把那个仙桃偷。
五月初五是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
七月七传说是天河配,牛郎织女泪交流。
八月十五云遮月,月里的嫦娥犯了忧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