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你去祖国最西端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探寻唐朝的“石头城遗址”
二零二零年十月记
在我们祖国大地的西部边陲新疆,有一个和喜马拉雅山脉齐名为“世界屋脊”的地方,昆仑山脉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在古时又被称为“葱岭”,传说是因为山崖葱翠而得名。高大的昆仑山和终年积雪的天山交汇到一起,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其主要的山峰全部都在海拔6000米以上,而我们国家现在所据有的为帕米尔高原的东部,这里相对于其西部则更加平坦。
早在汉代的张骞“凿空”西域时,西域的三十六国就已经在汉武帝刘彻的时代,被并入了帝国的管辖范围,且在龟兹国设立了 历史 上的第一个“西域都护府”。而当时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地区的国家,则是一个叫作“乌秅”的国家。根据《汉书·乌秅国传》记载:
公元4世纪时的中国大地,是东汉之后昙花一现的大一统王朝,国祚仅51年的西晋被灭亡后,最为苦难的时期。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纷纷在长江以北建立政权,此后华夏大地的北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而一位叫法显的僧人就出生于这个被称之为“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他也是继汉朝的诸位先烈(张骞、班超、甘英等)开辟“丝绸之路”东线后,且在唐玄奘之前最重要的西行者。
三岁时体弱多病的法显,被父母送入了山西的仙堂寺,从此剃度出家为僧。一直到法显年过半百的时候,世外已经是前秦的时代,长安城(今西安)则是当时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的前秦的国都。因为法显在研习佛法的时候,渐渐发现中原的源自于印度的佛法和戒律并不完善,再加上翻译的精准度差强人意,于是时年62岁的法显毅然踏上了西行求经之路。
公元401年,法显历经3年从长安始发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了位于现今塔什库尔干县的“竭叉国”。在这之后,法显从这里走出了曾经汉代的西域版图,向着天竺国(今印度)继续前行。而其在行程归来后,所撰写的《佛国记》将这历经艰辛的13年经历都收纳其中。
在大唐帝国的第二位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初期,一位出生于前朝东都洛阳城的僧人,则更被后世广泛知晓了——玄奘。时隔两百多年,和法显有着同样诉求的28岁僧人玄奘,不顾皇帝下达的“不准逾越国境”的命令,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从现在的甘肃瓜州一路偷渡至西域的伊吾(今哈密),从此开启了漫长的19年天竺取经之途。在抵达了天竺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后,玄奘兢兢业业研究佛法,成为了闻名佛国的大师。
公元643年,玄奘离开了印度,前往了葱岭,准备回归阔别已久的大唐帝国。在经过瓦罕走廊后,就到达了当时位于塔什库尔干县的“朅盘陀国”。玄奘与塔什库尔干的缘分虽然时日不长,但却是第一个在世界探险史上记录了帕米尔高原的人,也是继法显之后,到访了帕米尔高原以及“石头城遗址”且被准确记载了的第二人。
从乌鲁木齐乘坐飞机抵达喀什机场是段无比惬意的旅程。由于有了之前飞往库车的经历,了解到飞往南疆的航线大多数都是要横穿天山山脉的。于是坐在窗边上的我,这一路上都在静静观摩着,远在身下千米之遥的巍峨山川。
抵达喀什机场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想象中是有点不同的。一直以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南疆地区一年四季干燥无比,酷热难耐,所以行前就备好了防晒霜。可是落地之后,发现和乌鲁木齐的气温差异是有,但也不过几度而已。
喀什市最出名的景点莫过于“喀什古城”了。喀什古城在我的认定内并不属于“古”的范畴,因为它的建筑并不是古代的夯土结构,和吐鲁番、库车等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种文化衍生品,其建造材料完全为现代的砖石结构,而且除了部分样式属于维吾尔特有的风格外,其余都像是一种拷贝,有点西域版“大唐不夜城”的意思。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就不对其深度介绍了,留在以后的喀什市专属文章里吧。
从喀什市出发抵达塔什库尔干县(后文中仅称其为“塔县”),是一段比较容易规划的旅程。由于我本人在平时生活中完全没尝试过开车(拿到驾照落灰近一年),于是在出发前我就查好了资料,在喀什客运西站乘坐中巴车,经过6个小时的颠簸就能抵达塔县了。去塔什库尔干县别忘了去办理“边防通行证”,办理地点在喀什市“晨光伊甸园”小区左侧马路对面的“塔什库尔干县驻喀什办事处”,或者在乌鲁木齐市的“益民大厦”均可办理。最好是在自己出发前,在家门口的属地派出所提前办好,也少了很多忧患和不确定因素。
从喀什市乘车去往塔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就是“晨光伊甸园”小区的大门口,另一个则是客运西站。一般来说,在这两个地方的任意一个坐车都是可以的,它们二者只是一前一后的停靠关系。去往塔县的车都在“晨光伊甸园”的大门口发车,载上客人之后,再到客运西站买票,这期间也可以在客运西站上客,就看当时客车的载客情况了。十月份的车型分为两种,一个是由政府补贴的中巴车,一天一班,具体发车时间不定且都在上午11点以后,限载14人,每人车费60元。另一个就是私营小客车,车次频繁,限载4人,每人车费120元。
而在回程抵达喀什市客运西站的政府补贴中巴车,则是在塔县客运站乘车,大约发车的时间是早上10点到10点半之间,而买票时间是从早上9点开始,建议计划乘车的朋友再早些去排队。除此之外,回程的大型巴士在“石头城遗址”前的游客中心大门口也有发车,只不过是在下午3点时发车,而抵达站是喀什市的国际巴士客运站。
去往塔县的路上,风景不断,各种各样的地貌充斥着长达6个小时的旅程。中巴车的司机师傅绝大部分为塔吉克族,可以事先给他说一下想停靠的地点,一般为都三个,他们也都是知道的。首先第一个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人造水库,“白沙湖”。
白沙湖就是以它周围的洁如白沙的白沙山而命名的,湛蓝的水质即使在灰蒙的天气中,也别有一番魅力。从远处看就好像在若隐若现的土丘上,撒下了一把盐。
来来往往的车辆不停地穿梭在这条“中国巴基斯坦公路”(简称为中巴公路),远处的白沙山将这条蜿蜒曲折的公路,瞬间美化成了一条天路。
在司机师傅停靠的时候,每个景点大概可以停留5-8分钟不等,所以还是很推荐可以开车的朋友选择自驾这种方式去游览这条美丽的中巴公路。
在途中,不经意的一刹那间,就可以看到犹如“北欧极地”般的风光景色。
与白沙湖不同的是,“喀拉库勒湖”是一个非人工的天然高原湖泊。在新疆看到高原湖泊的几率,很可能是西藏的几十分之一,原因是占据新疆大片面积的南部地区广泛性缺水,在天山山麓比较出名的水景是乌鲁木齐市附近的“天山天池”、靠近库车市的“大、小龙池”、以及喀什地区中巴公路上的这几处湖泊了。
如同擎天玉柱的“慕士塔格峰”,海拔约7546米,是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和祖国以及全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样属于世界屋脊的它,也是登山探险爱好者的天堂,只不过这类极限挑战活动是不可以独自前往的。而在它的不远处,就是一个由广东深圳市援建的“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去时也还未正式开放。
如果对近距离接触冰川感兴趣,选择自驾游的朋友可以将“奥依塔克冰川公园”安排其中,它位于中巴公路的前段,是去往塔县的途中顺道经过的景点。
在这前往塔县的这一路上,可以尽情饱览各种各样的景色和气候,一年四季都被集中地摆在了眼前。
在历经了6个小时车程后,终于抵达了位处祖国西部边陲的塔什库尔干县。
石头城遗址位于现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县城东北侧的山坡上,遗址内现存晋时期与唐时期的城址、寺院和清代的官署。之前在相关 历史 介绍中讲了塔什库尔干县与中原王朝间的联系,汉代的“塔县”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王城,其故地在距离石头城遗址之外的一百多公里处。大约在朅盘陀国的时期,塔县地区开始大规模在“石头城”建造城郭,而在唐朝时期,“石头城”成为唐帝国西域的守护城——葱岭守捉所。
“塔什库尔干”在塔吉克语和维吾尔语中均意为“石头城堡”,而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县仅在文献中记载就有两千余年的 历史 了。自汉代“凿空”西域及丝绸之路东段,一直到唐代,无数中外名流僧人学者途经此处,前往西方国家或是来到中原。
最著名的就莫过于晋代法显、唐代玄奘以及大元大蒙古国(元代)时期来自于威尼斯共和国的马可·波罗了。这座有着将近1400年 历史 的西域古城堡,在巍峨的雪山照映下,显得格外壮观。最早记载这处遗址的史籍是关于南朝 历史 的《梁书》,其记载道:
僧人法显在去往印度的路上,选择从葱岭出西域,他在所著的《佛国记》中描述帕米尔高原时讲,山上无论冬夏,都是大雪纷扬,而且还有毒龙,若违背了其意志,毒龙就会喷吐毒风、雨雪、飞沙砾石,遇到这样的灾难,没人能够活下来。这里的“毒龙”,就是雪崩,然而经过了一个月的艰难跋涉,和法显一同西行的僧人们终于成功地翻越了葱岭,到达了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且成就了没有人伤亡的奇迹。
玄奘从印度学成准备归国时选择的是翻越“大雪山”即葱岭,陆路回国。“出了大川之后,登危履险,到达朅盘陀国。” 他在途经石头城时,在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停留了20多天,其后在《大唐西域记》中亦记载道:
现在的石头城遗址,仅有内城残存,城墙坍塌得非常严重,但是垛口清晰可见。原本的古城内城建有四个城门,现在仅有东北角的城门保存较好,也是参观时的入口,其余城门均已看不清轮廓。
佛教,作为一个追求因果轮回,向信徒许诺来世幸福的宗教,在精神上解脱了大众心中无尽的痛苦,于是在民间佛教迅速地传播开来。
玄奘在抵达朅盘陀国的时候,由于是处在回国的路上,又地处高原地带,所以没有长久地停留。但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饱览了帕米尔高原的里里外外,在《大唐西域记》中将这一地带形容得险象迭生且引人入胜。
在步入东北城门后,一个类似于 T 字交叉口处的左手边,就是学者推论的玄奘当年讲经的地方,也是内城的佛堂。
现在城内的遗迹大多已经残毁不堪,仅有些许城墙伫立,但其内部布局除了“玄奘讲经处”外,大多已经无法判断。
有趣的是,玄奘曾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当地的风气描述较为不堪,“人们性情急躁暴烈,习俗中惯于欺诈,公然进行抢劫。” 可是我却觉得这里的塔吉克族牧民的淳朴民风,对于我这个外来客实在是热情友好到不能再多求的地步了。每当我走到他们身边,他们都会主动用汉语跟我说一句亲切的“你好”,实在是暖心备至。
沿着城墙环走一圈,可以看见远处的高山雪峰环绕其间,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啊。
在传说中,石头城遗址是一个国王为了供给商队歇脚而建造的。缺乏建筑的高山王国临时想出一计,用阿甫拉西雅布山上的石头来建城。
国王命令全国百姓排成队列,挖送石块,连续花了“三个40天”完成了建造。第一个40天:开挖和传送石块;第二个40天:挑担土和泥;第三个40天:原地动工修建且完成建造。
下到城池的底端,就是另一处景点“阿拉尔金草滩”了。在秋风的阵阵吹袭之下,萧瑟的枯草在人们的视线中,摇曳生姿。
在塔什库尔干河涓涓细流的滋养下,这里水草丰美,当地塔吉克族牧民每天带着自家的牛羊放牧,“高山牧场”齐聚眼下。
塔什库尔干县,作为祖国西部边陲新疆的唯一最靠近边境线的县城,在陆路“丝绸之路”上所扮演的 历史 角色是无可比拟般的重要且不可替代。作为一个“冰山下的来客”,到访塔县承载着我对于唐文化,在现今国家版图上最西部的最后残留,所无法自拔般的追念。
在塔吉克牧民们世世代代守卫下,葱岭沐浴着阳光,在每一轮晨曦中迎接着高处不胜寒的气象变迁。我在离别时静静地摇下了车窗,将到访期间所经历的一切,都回映在了眼中,驻留在了心间。
相关文章:
跟我走进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 探索 大唐安西都护府的前世今生
跟我走进《西游记》的玄奘在新疆吐鲁番讲经三个月的“高昌故城”
穿越到大唐“北庭都护府”一探究竟 新疆天山北麓的世界文化遗产
你知道古诗“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轮台在哪吗?跟我去新疆乌鲁木齐
带你领略新疆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 龟兹古国的“苏巴什佛寺遗址”
二、南京为什么被称为石头城?
南京又叫“石头城”,广义上它是现在南京的别称,狭义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孙权在石头山修建了石头城,用它作为维护东吴京师建业的资本;准备军事石材,石材基地多缔造了烽火台,在军事上,用来当即宣布报警信号。后来,晋将军王濬率水军攻击东吴,东吴造铁链横江中,晋军烧断铁链。导致石头城失守,不得人心的吴王皓赶忙投降。
后来,长江已逐渐西迁,并在石头城的河流泥沙的沉积,变得平坦。石头城不再是这么危险。朱园建设天府石头城市为天府市的一部分。石头山如今是凉爽的山区。这是在西方的河,是一条河天然石材的影响。建造石头城,天然石材是城市的墙的一部分。
石头城全长约3000米 ,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第二年,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拓展资料:
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在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定名“越城”,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所以叫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石头城已是著名的历史古迹,也是南京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石头城的旧址上现今是石头城公园,分为国防春晓、石城霁雪和山居秋瞑三大景区,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清凉山和石头城环境优美,有“城市山林”之美称。
石头城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是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有“东吴第一军事要塞”之称。它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是保障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也是六朝时期兵家必争之地。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头城(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景区)
三、什么地方叫石头城
在中国和外国称为“石头城”的地名很多。在中国国内称为“石头城”的地方至少有五处,分别位于江苏南京、云南丽江、四川广安、新疆喀什、广西桂林等。
1、江苏南京石头城。南京石头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号,面积19公顷。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1990年,南京市在石头城的旧址上兴建了石头城公园。
2、云南丽江石头城。丽江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该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
3、四川广安石头城。广安神龙山巴人石头城位于四川省广安市新城南郊,为古巴国遗留的一处关塞,建筑年代已不可考。石头城其核心部分千年古堡猊峰城和龙泽寺,该城由龙门关、土舟湖、龙台三部分构成。原有城堡早已颓毁,现在的猊峰城是依据旧址再建的。
4、新疆喀什石头城。喀什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海拔3100米,是新疆境内古道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势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
5、广西桂林石头城。桂林石头城隐藏在阳朔的西北部葡萄镇梅岭间,方圆近10平方公里,有东西南北城门四座,原有小城门24座,现保存小城门18座,原有点将台,中军寨,现存遗址。古城下有古庙四座,现存两座。
四、请大家介绍一些南京的名胜古迹~~谢谢
转贴!
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
【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东约30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1993年江宁县在对雷公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挖掘时,于洞中发现猿人头骨化石2具、牙齿化石1枚和一些动物化石。南京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进行了科学发掘。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阶段,而早于安徽和县人。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国古人类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石头城遗址
【石头城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号。面积19公顷。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1992年在遗址上建石头城小公园对外开放。�
朝天宫
【朝天宫】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建业路西端冶山。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此地为春秋时吴国冶城故址,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孝武帝建冶城寺,南朝刘宋创置"总明观"。此后历代兴替。明洪武年间重修并更名朝天宫。凡有重大朝会和祭祀,文武官员都在这里学习礼仪。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改为文庙,并附府学于东侧。主要建筑有:万仞宫墙、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先贤殿以及后山的敬一亭、飞云阁、飞霞阁、御碑亭等。朝天宫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江南现存一组较大的明代建筑。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保圣寺塔
【保圣寺塔】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南110公里处高淳县双塔乡。塔园占地面积4700余平方米。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唐贞元十七年(801)建保圣寺,规模较大,有山门、大殿、保圣塔、观音堂等建筑,寺院早已毁圮。现存塔为宋绍兴四年(1134)重建。塔四面七级,俗称"四方宝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通高31.5米。塔身无座,底层围有外廊,每层均腰绕外檐及平座,底层和七层四面辟门,其余均相对开门,门位各层上下相闪。因塔身逐层递收,加上腰檐平缓,刹尖高耸,使古塔形状挺拔而纤秀。虽经明、清两代多次修整,现大部分构件仍为宋代遗物。�
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现存南朝陵墓石刻共有19处43件,分布于宁栖公路两侧和江宁县东南部的田野之中。陵墓年代最早始于刘宋永初三年(422)。帝陵3处,王侯墓9处,失考墓7处。墓前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石兽分天禄、麒麟、辟邪三种。其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舌吐,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似纵步若飞,俨然威镇百兽之神态。宋武帝刘裕宁陵前石兽东天禄、西麒麟,现保存完好。两石刻相距24米,高3米,身长3米,宽1.2米。石兽环目张口,舌尖上翘,额毛垂胸,两翼刻鳞翅纹,遍体鬃毛如钩,刀笔精湛、娴熟,别具风格。神道石柱首推萧景墓前石刻,现存有石辟邪、石柱各一。柱通高6.5米,柱头上有盘形顶盖,盖上雄踞一只昂首小辟邪,形象生动。柱身圆形,上部有柱额,刻有反书隶体"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忠侯萧公神道",柱体刻瓜棱纹20道。此柱是南朝石刻艺术的重要作品。萧墓碑有额、身、龟趺三部分,通高5.61米、宽1.6米、厚0.32米。额刻"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正文楷书,2800余字,虽稍风化,但大多尚可辨读,文由著名书法家贝义渊书。现已建亭保护。南朝陵墓石刻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东北20公里处栖霞寺山门外侧。明僧绍,字承烈,山东人。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人皆称其为"征君"。南齐时隐居,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碑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背面刻有高宗亲笔"栖霞"2字,笔势雄健,神采奕奕。碑文通篇四六韵文,后用10首铭词结束。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26米。经地质专家确认,碑材采自栖霞山,是栖霞组灰岩石,又系动物化石。碑表面梅花状斑纹均是2.8亿年前生长于浅海中的动物海百合茎化石与中国孔珊瑚化石,有22000多个。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也是全国罕见。�
千佛崖
【千佛崖】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南京城东北栖霞山山崖之上。是江苏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南齐永明年间明僧绍之子在崖上首镌造无量寿佛和两侧的观音、大势两菩萨,其窟称"无量殿"。此后至明代,各朝代均有增添。现存大小佛龛294个,大小佛像515尊,俗称"千佛崖"。龛平面多作马蹄形,单室。造像组合三壁一佛、三壁三佛、单铺七身、五身、三身不等。题材多以阿弥陀佛、弥勒佛、千佛为主,还有释迦多宝、七佛等。1924年,寺僧以水泥涂附施彩,已失原貌。"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无几。最近个别佛像水泥剥落,可见石质部分仍保存较好,服饰衣纹清晰。其造像的雕刻风格圆润细致,秀美典雅,与北朝的云冈、龙门石窟遥相辉映,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是南唐皇帝烈祖李?、中主李?的陵墓。两墓依山而建,相距100米,规模宏大,均有前、中、后三主室和侧室10间。主室均为仿木屋结构,梁柱、斗拱,涂红施彩。李?的钦陵富丽雄伟,墓底周长63.8米,高5米多。前、中两室以砖砌建,涂朱绘彩。后室石门楣上大型浮雕"双龙戏火珠",昂首吐气,张牙舞爪,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相貌威严,神态逼真,令人望而生畏。原像均敷金涂彩。后室顶部有《天文图》彩绘日月星辰,地面上巨石板上刻有蜿蜒曲折的江河。李?墓的形制与李?墓大致相同,规模略小,内部结构、装饰和绘画艺术已失去南唐初期富丽雄伟之气势。·两墓出土文物以玉哀册和陶俑最为珍贵。�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北20公里处栖霞寺藏经楼东侧,北依千佛崖。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隋文帝得舍利分给83个州建塔收藏,蒋州(南京)得其一,隋仁寿元年(601)建塔于栖霞山下。初为木塔,南唐改用白石垒筑、雕刻而成。塔五级八面,高约18米。塔基下部雕有海水、龙凤、鱼、鳖及海石榴等图案,上部基坛的角柱有浮雕力士和立龙。束腰八面有隔框浮雕释迦牟尼成道八相图。仰莲弥座之上为塔身。第一层较高,每角有倚柱,上刻"经咒之文",正面开门,其余各面镌四天王像和文殊、普贤两菩萨像。飞檐下横楣上还雕有"飞天"、"乐天"、"供奉人"等像。二层以上每层各 婢�逃辛礁鲂?龛,内有一尊佛像。舍利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现手法较隋唐更趋娴熟,堪称唐宋之际江南石刻艺术的杰作。�
夫子庙遗迹
【夫子庙遗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秦淮河畔贡院西街。宋仁宗景�元年(1034),建文宣王庙,俗称夫子庙,为建康府学。宋乾道四年(1168)在夫子庙东侧建乡试场所贡院。两处历代均有修整、扩建。贡院至清同治年间扩建后,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全国各省之冠。明清期间夫子庙地区为文人墨客聚集地,故商业十分繁荣。现存夫子庙主体建筑大部分为1984年逐步修复的,只有100米长的照壁为明代遗物,且为全国保存最大的照壁。泮池边的石栏、大殿后的明伦堂、贡院的明远楼为清代建筑。贡院内保存的明、清时期碑刻22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德墓
【王德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北郊燕子矶下庙村伏家桥。王德,字子华,甘肃人,南宋抗金名将,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于建康(今南京)。墓前现存石碑、石虎、石羊各1尊,石马2尊。碑高约4米,宽1.26米,厚0.28米。额浮雕盘龙,下衬云纹,楷书"宋故赠检校少保王公神道碑"。碑文为傅雳撰书,楷体,55行,满行98字,部分剥蚀,主要记载了王德的生平事迹。石兽形象生动,有立、有跪,雕凿精致,是宋代石刻珍品。�
定林寺塔
【定林寺塔】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南约15公里处江宁县方山北麓。占地面积10平方米。定林寺与塔同建于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现寺已毁塔犹存。塔于明、清时期曾大修过。塔为八面七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顶已残,现高约12米。塔身各面均用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柱坊、斗拱、门框与佛龛,二层以上每层围有叠涩砖出跳的腰檐、平座,檐角以石做角梁。塔现向北倾斜,其原因初探为塔基坐落于火山喷岩之上,由于岩石缓慢密集运动导致。现塔基已处于稳定状态。�
灵谷寺无梁殿
【灵谷寺无梁殿】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钟山东侧南麓。占地面积2036平方米。灵谷寺原称蒋山寺,明代因建孝陵迁此处,并赐名灵谷寺,是明代南京三大丛林之一。寺毁于清咸丰年间,仅存一殿。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建殿时不用寸木,不设梁柱,俗称"无梁殿"。殿为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部结构由3个拱券组成,中券最大,跨径11.25米,墙体浑厚,结构坚固。1928年,国民政府以无梁殿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祭殿,名曰"正气堂"。无梁殿内四周墙壁上嵌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题名碑"110块,铭刻了33224位阵亡将士姓名。�
明孝陵
【明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地。位于南京市东郊中山门外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洪武十六年(1383)完成主要工程,整个陵园建筑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才告结束。朱元璋1368年登基称帝,1398年逝世葬于此。由于朱元璋妻马皇后先葬于此,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是南京地区一座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原有红墙周长22.5公里。自下马坊至宝顶,绵延十数里,布局宏伟,规制严谨。自前至后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崇祯时期立"禁约碑"、大金门、碑亭、渡嵛桥、神道石刻、棂星门、金水桥、文武方门、殿门、孝陵殿、宝城明楼、崇丘。所有建筑仅存砖石部分,木结构均烧毁。神道两侧现存石兽6种24尊、翁仲8尊。碑亭俗称"四方城",亭内的"神功圣德碑"系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通高8.84米,宽2.24米,厚0.83米,立于永乐十一年(1413)。孝陵殿现存须弥座3层,巨型柱础56个。现有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建。明楼的城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4.22米。最后为崇丘,北面围以砖墙成圆形,丘上和周围山上,万木葱郁,鸟鸣花香。陵址及规制皆由朱元璋自定,其藏而不露、含蓄蕴藉的风格对其后的明、清时期帝陵的兴建产生了颇深的影响。�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完工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历经21年。原建的宫城、皇城已毁,现存都城城垣和外郭城。原城垣全长34.36公里,高14~21米,宽7~14米,开门13座。现存城垣21.35公里,其中较完整的有19公里,城门4座,水门1座。明南京城墙在建筑设计时就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矩之古制,而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蜿蜒起伏,呈不规则多边形,"据岗垄之脊,控河湖之势",极有利于军事防御。砌筑城墙的砖块是由相当于现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5个省的28府、118县、工部及三卫、三镇制造。为了确保城砖的质量,砖上刻有负责官员和烧窑、制砖人的姓名。现存几座城门,以正南门即中华门最为雄伟坚固。南京城墙的建造集我国古代城墙建筑技术之大成,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科学技术的珍贵实物。�
中华门城堡
【中华门城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正南,系明城墙13个城门中之最大者。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于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因面对聚宝山(雨花台),称聚宝门,1931年改称中华门,俗称南门。中华门南北纵距128米,东西横距118.5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它所使用的材料均为长0.8~1.39米、厚0.26~0.35米左右的巨型条石和长0.4米、宽0.2米、厚0.1米左右的大砖,用糯米、石灰和桐油砌成。中华门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开启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城门外壁高20.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大条石砌成。拱内下用18层大条石,上用140层城砖砌拱。第二至第四道拱门上方建有木结构绞关亭(闸亭现已无存)。首道城门上下共分三层,最上层为木结构敌楼,一名谯楼,现已不存;中层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长65.15米,宽47.2米,高9.1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3米、长86.1米的坡道礓(台阶),可骑马登城。坡道东西两侧各筑有面东和面西的藏兵洞7个。整个城堡共有藏兵洞27个,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0年代,中华门两侧各开一门,50年代拆除作为车行道。中华门历经600余年,除木结构毁坏和砖石结构个别地方有裂缝现象外,保存基本完好,宏大的规模,巍峨的雄姿,为世所罕见。从建筑角度看,其工程宏伟,结构缜密,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军事角度看,工事坚固,能攻能守,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实物资料。�
明故宫遗迹
【明故宫遗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中山东路东段。明故宫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建筑规制与现存的北京故宫相似,规模宏伟,一派皇家威仪。东起东华门,西至西华门,南达洪武门,北抵玄武门,南北纵距2.5公里,东西横距2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坐北向南,分内宫城和外皇城。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达54年之久。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明故宫仍留原有建制。清为驻防城,咸丰三年(1853)原有建筑毁于兵火。现存地面文物有午朝门、东安门、西华门(三门墩台)、内外五龙桥、石壁、碑刻、石柱础等。在原三大殿遗址范围内的地下,埋有300余个大小石柱础。现以午朝门为主体进行修整,并拟辟为公园向游人开放。�
鼓楼
【鼓楼】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中心的鼓楼岗。建于海拔40米的高岗上,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建筑分两层,下层为台座,砖石砌筑,城阙状,东西长44.4米,南北宽22.60米,高8.9米。南北两面各有拱门贯穿前后,中门券高6.5米,宽6.35米;左右二门各券高5.28米,宽4.70米。两边拱门内又各有二藏兵洞,能驻百人,当时御鼓官率兵居此镇守。东西两端各筑青石台梯40级,直达台面,梯孔之上建歇山顶梯宇一座,以防雨水下注台梯,台座横向正中和偏前各开漏窗两口,以供巷道、台梯通风采光。上层为楼,与台座等大,分为中殿与东西两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登楼远眺,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原殿内设大鼓2面、小鼓24面、云板1面、牙杖4根、点钟1只、铜壶滴漏1架、三眼画角24板等,用于昼夜报时用,后又为迎王选妃送诏书之用,后均散失。清初,此楼坍塌,残存台座。康熙二十四年(1685),于台座上建楼、立碑,改称"碑楼"或"畅观楼"。晚清时维修改建,改建的楼中为大殿,周边有柱础回廊。大殿为二层,屋顶为歇山顶重檐四落水木结构。重檐翘角下雕有凤立于花丛山石上、双狮戏球等吉祥物和套叠彩绘图案。1933年以鼓楼为主体建立鼓楼公园,占地3万多平方米。�
煦园
【煦园】中国江南名园。位于南京市区长江路292号大院西侧,俗称西花园。它以太平湖为中心,占地面积3.1公顷,其中水面0.21公顷。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招抚劲敌陈友谅旧部,在此为陈友谅之子陈理建造了汉王府。其后,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为汉王,辟原汉王府东半部为"新汉王府"。此园为府第西园,并以朱高煦之"煦"字取其名谓"煦园"。清于此设两江总督衙门,东侧为江宁织造署。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一年(1684~1702),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江宁织造署。太平天国时,煦园成为天王府御花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煦园暖阁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煦园内花木修竹参差,亭台楼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清水碧潭相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主要景物有太平湖、石舫、漪澜阁、忘飞阁、花厅、桐音馆、夕佳楼、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中山卧室、暖阁遗址、印心石屋等。�
明代铜钟
【明代铜钟】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内鼓楼广场东北角大钟亭路1号。为紫铜浇铸,高3.65米,口径2.3米,底边厚0.17米,重23000公斤。钟的顶部铸阳纹莲瓣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纹,上铸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铭文。大钟质精形美,声音宏亮。原钟楼于清康熙年间倒塌,两钟坠地,立者咸丰年间被毁,卧者于光绪十五年(1889)由江宁布政使许振在此建亭悬挂,称"大钟亭"。叩击铜钟,其声隆隆数里可闻。大钟亭重檐六角攒尖顶,灰筒瓦屋面,高14.5米,上架六角交叉梁,大钟悬挂梁下。现以大钟亭为中心辟建大钟亭公园,占地4340平方米。"古亭晨钟"列入新金陵四十景。�
七桥瓮
【七桥瓮】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光华门外红花乡七桥村。桥始建于明初,名"上坊桥",清代称"七桥瓮"。此桥是南京市存留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桥梁。桥长89.6米,宽13米,高25米,七拱青石桥。宽阔水面上,有梭船形分水墩,其上有巨石雕塑的分水兽,现南北两端各存6只。桥拱身两侧,各有15只精工刻凿的螭首。该桥地处南京东南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都有军队驻守。太平天国时的天京保卫战和辛亥革命光复南京时,在此均发生过激烈的战斗。1949年后曾多次修葺,今保存完好。�
胭脂河天生桥
【胭脂河天生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南50公里处溧水县大西门外洪蓝镇天生桥村。胭脂河开凿于明洪武年间,北至秦淮河口,南达洪蓝埠入石臼湖,全长7.5公里。此河的开凿,沟通了南京与两浙地区的漕运。河道最深处35米,底宽10余米,上部宽20多米,其工程的艰巨,耗资的巨大,都是当时水利建设中罕见的。在胭脂河开凿时,工匠们选择石质坚硬、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县城向西的通道。河成之后,将一巨石下方凿开,石下可通舟楫,这就是著名的天生桥。桥长34米,宽9米,厚8.9米,桥面高程35米。现在此处已成为一大胜景,乘船进入胭脂河,只见两岸怪石高悬,绝壁危岩,一条巨石横跨两岸,十分壮观。�
瞻园
【瞻园】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瞻园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南京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瞻园原系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圃,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清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太平天国时,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友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九年(1903),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等政府机关曾设园内。瞻园历经侵削,范围日狭,花木凋零,峰石徙散,虽曾几度修葺,均不能制其圮落。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彭冲指示重修瞻园。同年修缮工作开始,一期工程为修建瞻园西部。历时6年,用太湖石1800吨,使瞻园面貌一新。1985年二期工程上马,1987年竣工。共增园林面积近4000平方米,修建楼台亭阁13间,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扩建后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景点。�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安徽怀远人,明朝开国元勋。他剽悍勇猛,时人赠予"常十万"美名。1369年在柳河州暴病而故,朱元璋赐葬钟山。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现墓茔与墓前石刻保存完好。有石柱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石兽雕刻工艺精湛,神形兼备。武士双手抚剑,顶盔贯甲,威武雄健。现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重修时其裔孙所立。�
李文忠墓
【李文忠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蒋王庙。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朱元璋的外甥。英勇善战,官至荣禄大夫,浙江省平章事,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1384),郁闷病故,赐葬钟山之阴。墓高2米,墓基周长47米。墓前有神道碑、石马各一,石望柱、石羊、石虎、武将、文臣各二。石刻雕凿细致,线条流畅,神态逼真。坟茔前有李文忠十八世孙李永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所立的石碑,上刻"明岐阳王神道"数字。现墓园保存完好。�
徐达墓
【徐达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徐达(1332~1385)字天德,安徽凤阳人,位列明朝"元勋之冠"。洪武十八年(1385)病故,朱元璋亲自送葬,为之辍朝,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墓园占地7200平方米,墓高2.4米。现墓园内保存有神道碑一通,石马、石羊、石虎、文臣、武士各二。这些石刻雕刻十分精致逼真,神态各异。墓碑上刻"明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夫人谢氏之墓"。附近还有他的裔孙徐钦、徐甫之墓。墓道前的神道碑是南京现存的最大的古墓碑之一。通高8.95米,宽2.2米,厚0.7米。碑文系朱元璋亲自撰写,书法家宋濂所书。最有价值的是碑文标有句读,是我国古代碑刻之一绝。�
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东约25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西北的阳山。此处为古代采石场。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建孝陵碑,在阳山开凿了巨石作碑材,因体积太大无法运输而弃之山间。碑材分碑额、碑身、碑座三块。碑座位于最南端,三面均已凿成,高13米,长30.4米,厚13米。碑额与碑座相距百米,椭圆形,其侧面有14个凸出的石芽,备雕龙首、龙爪之用,高10.7米,长20.3,厚8.4米。碑身体积最大,像一堵横卧的巨形石壁,表面凿刻平整,离地留有三处,连接碑身作为支撑,东端连接山体,还未凿开,碑身长49.4米,宽10.7米,厚4.4米。碑材总高约73米。三块石材表层留有累累人工钎痕。�
?泥国王墓
【?泥国王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中华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龟山。?泥国乃现文莱国。明永乐六年(1408)冬,?泥国王、皇后率王亲国戚一行150余人来中国进行友好交往。明成祖以极其隆重的礼仪接待他们。十月间,国王不幸病故。根据本人遗愿托葬中国。明成祖以王礼规格葬之,谥"恭顺"。墓高约4米,墓基周长约100米。现墓前有神道碑一座,石马及马官、石羊、石虎、武将各一对,享殿柱础若干。碑残高4米,宽1.09米,厚0.3米。1996年8月,此碑的复制品运抵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陈列于国家历史中心展览厅,与其他历任苏丹国王的墓碑并列向社会展出。�
静海寺遗迹
【静海寺遗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挹江门外热河路朝月楼。明永乐九年(1411),为表彰郑和下西洋之功,同时供奉郑和带回的佛牙、玉石、药草等珍品,敕建"静海寺"。其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正佛殿等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即在此议定,后在英舰"康华丽"号上签订。寺内建筑在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期间遭战火,只剩少量僧舍。1990年修复了主厅、主房、厢房等建筑,并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1997年为庆贺香港回归再次扩建对外开放,并将寺旁原天妃宫内留存的永乐十四年(1416)御制的天妃宫碑移入寺内保护。天妃宫碑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通高5.9米、宽1.5米、厚0.52米,是国内仅存3块记载郑和下西洋的碑刻之一。�
大报恩寺碑
【大报恩寺碑】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宝塔根北山门。大报恩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成,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主要建筑有金刚殿、碑亭、大雄宝殿、琉璃塔等。琉璃塔宏伟壮观,豪华精美。寺、塔均毁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1989年,南京市博物馆根据出土的琉璃拱门构件,复原了一座拱门券,外径高3.55米,内径宽2.18米。现寺遗迹上留存有一通石碑,通高8.55米,额"□□大报恩寺志"。另存龟趺一个。�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甘熙(1787~1853)字实庵,安徽歙县人,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故居始建于雍正初年,此后逐年增建,现共有三组五进穿堂式建筑群,俗称"九十九间半",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
五、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收费吗
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是不需要门票的。
石头城公园位于清凉山西坡,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迁都于今南京,第二年在金陵邑原址上建石头城,这是南京“六朝古都”建都的开始,也是南京别名石头城的由来。
相关如下
石头城公园是南京旅游必去的目的地,也是南京龙蟠虎踞之处,南京“石头城”美誉的来源。这里,是旧时东吴、东晋、宋梁齐陈的首都所在地,如今只剩下600多年前的明城墙遗址了。
石头城公园免费,交通便利,在这里可以看到老南京人口中的“鬼脸照镜”,这里也是电影《庐山恋》的经典取景之处,白天和晚上要各来一遍。白天看明城墙,晚上看鬼脸照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