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超级病毒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十大病毒/疫情(排名不分先后):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

病毒名称:鼠疫耶尔森菌(黑死病)

宿主:啮齿类动,鼠、旱獭等。

传播方式:鼠蚤叮咬、飞沫、皮肤伤口、消化道感染。

发现时间:公元6世纪。

传播区域:起源于中东,后波及全世界60多个国家。

患者症状: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

病死率:如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

甲型流感病毒:

电镜下的h1n1病毒。

病毒名称:甲型流感病毒(H1N1。)

宿主:犬科动物、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

传播方式:可直接传染给人,人群之间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发现时间:1918年。

传播区域:首发于美国东部,后迅速波及全球。

患者症状:突然发热、头晕头痛等。

重大事件:1918-1920大流行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死亡总数约2000万。

埃博拉病毒:现存毒性最大的病毒:

病毒名称: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

宿主:尚未最后确定,但已有多方证明表明猴子及猩猩等野生非人类灵长动物有感染现象。

传播方式:体液,血液。

发现时间:1976年。

传播区域: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

患者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病死率:50%~90%。

天花病毒:唯一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毒:

病毒名称:天花病毒(Smallpox)。

宿主:人类。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传播时间:约为3000~4000年前。

传播区域:天花在亚、欧、非、美洲都曾大规模流行。

患者症状:初期高烧、疲累、头疼及背痛;2-3天后典型的天花红疹会分布在脸部、手部和腿部。2星期后开始结痂,后发展成疥癣,痊愈后脸上会有麻子,因此称为“天花”。

重大事件: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消灭天花。

病死率:约为30%。

艾滋病毒:

病毒名称:艾滋病毒(HIV)。

宿主:灵长动物。

传播方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发现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

首发区域:首发于美国。

患者症状:发热盗汗、疲乏、食欲下降、慢性腹泻、气促干咳、皮肤口腔出现斑点等。

感染人群: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感染。

病毒名称:狂犬病毒:

宿主:犬、狼、猫等肉食动物。

传播方式:主要是由动物传播给人,人被咬伤为主要传播方式,少数患者为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污染。

患者症状:食欲不振;声、光、风、痛敏感;呼吸困难、严重恐水等。

病死率:接近100%。

SARS病毒:

病毒名称:SARS冠状病毒(SARS-CoV)。

宿主:蝙蝠。

传播方式: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发现时间:2002年。

首发区域:中国广东。

患者症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呼吸衰竭。

病死率:全球范围内大约为9%。MERS病毒:

病毒名称:MERS病毒(ME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

宿主:尚未确认。

传播方式:主要为呼吸道传播。

发现时间:2012年9月。

首发区域:沙特。

患者症状:有发热、发冷/寒颤、咳嗽、呼吸急促、肌肉疼痛等。

病死率:约37。8%。

登革病毒:

病毒名称:登革病毒(denguevirus)。

宿主:人、低等灵长类和蚊子。

传播方式: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

发现时间:从16世纪有了明确病例。

患者症状:发热,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伴有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轻度减少。

历史事件:二战发生,登革热造成日本和盟军士兵的大量伤亡之后,才由日本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从患者身上分离鉴定得到导致登革热的真凶——一种被命名为登革病毒的病原体。

感染人数:全球每年发生5000万~1亿个登革热病例。

马尔堡病毒:

病毒名称:马尔堡病毒,因西德城市马尔堡而命名,又称绿猴病病毒。

宿主: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但病毒终极来源不明。

传播方式:透过体液,包括血液、排泄物、唾液及呕吐物传播。

发现时间:2004年10月起爆发。

首发区域:非洲乌干达及肯尼亚一带。

患者症状:红疹,发高烧,腹泻、呕吐。

病死率:25%至100%。

世界上最厉害的病毒是什么?

1、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由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大陆的,传染性非常强,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严重毒血症状。100年间美洲大陆上1亿的人口,减少至不足1000万。其恐怖性让人们不得不忌惮,即使在天花病毒已经灭绝的今天,每个新生儿都会注射天花疫苗。

计算机病毒数量有多少

至今以来,计算机病毒有多少数量呢?你知道吗?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数量说法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数量说法一:

各个公司的统计口径不一样,看看各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就这个这个差别有多大,基本是数量级的差别,所以,知道这个没有用,好像有一个数字是:每月有100~200万的电脑病毒诞生!

计算机病毒数量说法二:

当今病毒每天数以百万记得新变种,所以没有确切数量

你可以参考杀毒软件网站病毒发展方向

计算机病毒数量说法三:

2665566种电脑病毒

相关阅读:

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

1.第一代病毒

第一代病毒的产生年限可以认为在1986-1989年之间,这一期间出现的病毒可以称之为传统的病毒,是计算机病毒的萌芽

和滋生时期。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少,而且大多是单机运行环境,因此病毒没有大量流行,流行病毒的种类也很有限,

病毒的清除工作相对来说较容易。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病毒攻击的目标比较单一,或者是传染磁盘引导扇区,或者是传染可执行文件。

(2)病毒程序主要采取截获系统中断向量的方式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目标进行传染。

(3)病毒传染目标以后的特征比较明显,如磁盘上出现坏扇区,可执行文件的长度增加、文件建立日期、时间发生变化,

等等。这些特征容易被人工或查毒软件所发现。

(4)病毒程序不具有自我保护的 措施 ,容易被人们分析和解剖,从而使得人们容易编制相应的消毒软件。

然而随着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提高和反病毒产品的不断涌现,病毒编制者也在不断地 总结 自己的编程技巧和 经验 , 千方

百计地逃避反病毒产品的分析、检测和解毒,从而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病毒。

2.第二代病毒

第二二代病毒又称为混合型病毒(又有人称之为“超级病毒”),其产生的年限可以认为在1989-1991年之间,它是计算

机病毒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由单纯走向成熟的阶段。计算机局域网开始应用与普及,许多单机应用软件开始转向网络环境,

应用软件更加成熟,由于网络系统尚未有安全防护的意识,缺乏在网络环境下病毒防御的思想准备与 方法 对策, 给计算机病

毒带来了第一次流行高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特点:

(1)病毒攻击的目标趋于混合型,即一种病毒既可传染磁盘引导扇区,又可能传染可执行文件。

(2)病毒程序不采用明显地截获中断向量的方法监视系统的运行,而采取更为隐蔽的方法驻留内存和传染目标。

(3)病毒传染目标后没有明显的特征,如磁盘上不出现坏扇区,可执行文件的长度增加不明显,不改变被传染文件原来

的建立日期和时间,等等。

(4)病毒程序往往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制造障碍,增加人们分析和解剖的难度,同时也增

加了软件检测、解毒的难度。

(5)出现许多病毒的变种,这些变种病毒较原病毒的传染性更隐蔽,破坏性更大。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的病毒不仅在数量上急剧地增加,更重要的是病毒从编制的方式、方法, 驻留内存以及对宿主程序

的传染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3.第三代病毒

第三代病毒的产生年限可以认为从1992年开始至1995年,此类病毒称为“多态性”病毒或“自我变形”病毒, 是最近几

年来出现的新型的计算机病毒。所谓“多态性”或“自我变形”的含义是指此类病毒在每次传染目标时, 放人宿主程序中的

病毒程序大部分都是可变的,即在搜集到同一种病毒的多个样本中,病毒程序的代码绝大多数是不同的, 这是此类病毒的重

要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传统的利用特征码法检测病毒的产品不能检测出此类病毒。

据资料介绍,此类病毒的首创者是Mark Washburn,他并不是病毒的有意制造者,而是一位反病毒的技术专家。 他编写

的1260病毒就是一种多态性病毒,此病毒1990年1月问世,有极强的传染力,被传染的文件被加密,每次传染时都更换加密密

钥,而且病毒程序都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动。他编写此类病毒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他将此类病毒散发给他的同事, 其目的是为

了向他们证明特征代码检测法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是有效的。然而,不幸的是, 为研究病毒而发明的此种病毒超出了反病毒

的技术范围,流入了病毒技术中。 1992年上半年,在保加利亚发现了黑夜复仇者(Dark Avenger)病毒的变种“Mutation

Dark Avenger”。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多态性的实战病毒, 它可用独特的加密算法产生几乎无限数量的不同形态的同一病

毒。据悉该病毒作者还散布一种名为“多态性发生器”的软件工具, 利用此工具将普通病毒进行编译即可使之变为多态性病

毒。

国内在1994年年底已经发现了多态性病毒——“幽灵”病毒,迫使许多反病毒技术部门开发了相应的检测和消毒产品。

由此可见,第三阶段是病毒的成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病毒的发展主要是病毒技术的发展,病毒开始向多维化方向发展,

即传统病毒传染的过程与病毒自身运行的时间和空间无关,而新型的计算机病毒则将与病毒自身运行的时间、 空间和宿主程

序紧密相关,这无疑将导致计算机病毒检则和消除的困难。

4.第四代病毒

90年代中后期,随着远程网、远程访问服务的开通,病毒流行面更加广泛,病毒的流行迅速突破地域的限制, 首先通过

广域网传播至局域网内,再在局域网内传播扩散。1996年下半年随着国内Internet的大量普及,Email的使用,夹杂于 Email

内的WORD宏病毒已成为当前病毒的主流。由于宏病毒编写简单、破坏性强、清除繁杂,加上微软对DOC文档结构没有公开,给

直接基于文档结构清除宏病毒带来了诸多不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微软Word Basic的公开性以及 DOC文档结构的封闭性,

宏病毒对文档的破坏已经不仅仅属于普通病毒的概念,如果放任宏病毒泛滥,不采取强有力的彻底解决方法, 宏病毒对中国

的信息产业将会产生不测的后果。

这一时期的病毒的最大特点是利用Internet作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因而,病毒传播快、隐蔽性强、破坏性大。此外, 随

着Windows95的应用,出现了Windows环境下的病毒。这些都给病毒防治和传统DOS版杀毒软件带来新的挑战。

诚然,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 新型病毒的出现向以行为规则判定病毒的预

防产品、以病毒特征为基础的检测产品以及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染宿主程序的方法而消除病毒的产品提出了挑战, 致使原有的

反病毒技术和产品在新型的计算机病毒面前无能为力。这样, 势必使人们认识到现有反病毒产品在对抗新型的计算机病毒方

面的局限性,迫使人们在反病毒的技术和产品上进行新的更新和换代。

当前世界上有三大超级病毒各是什么。。。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RSA并不是一种新的病菌,在全球各国均有,我国也为数不少,而且呈上升趋势。MRSA感染可表现为发热,精神差,局部感染症状,而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其它如皮肤、泌尿道、产妇生殖道感染,重者为败血症。

2、埃博拉病毒

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3、天花病毒

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被人类消灭的一种传染病。感染天花病毒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7-17天)。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2-3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在发疹的初期,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

扩展资料

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形体及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3、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超级病毒”最怕万古霉素

百度百科—埃博拉病毒

百度百科—天花病毒

世界最高级别的病毒都有什么?

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有↓↓↓

▶马尔堡病毒。该病毒最早是在1967年的德国 马尔堡发现的。是一种致命性的病毒,与埃博拉类似。死亡率25%-100%。非常恐怖,目前没有任何疫苗和医治的方法。儿童是易感染人群。在非洲75%的感染者是5岁以下的儿童。

▶朊病毒。影响人类是否沦为丧尸的关键。朊毒体(Prion),是一种特殊蛋白质,因其发作后具有病毒的特性,会控制生命体的中枢神经。朊病毒一旦在人类身上爆发,人类就会沦为没有理智和情感的丧尸。1967年,美国报道了第一例丧尸鹿案件,科学家对朊病毒的认识与南太平洋岛上的原始部落有关。经过研究发现,朊病毒是一种病毒性的非生命体,人类不可能针对它研制出相关药物。如此,朊病毒一旦爆发,便不可控制。

▶天花病毒。天花病毒被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状。潜伏期7-17天,死亡率30%。最早的时候可能由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对动物无害的病毒传染到了人类身上。据统计20世纪死于天花病毒的约3-5亿人。目前是唯一被灭绝的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号称“人类命运的橡皮擦”。生物安全等级是4级,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通常都在5-10天。最早发现于1976年,在刚果埃博拉河一带。因此命名为埃博拉病毒。2013年12月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截至2015年3月,共有23900人感染,死亡9800人,病死率超过40%。在非洲有些地方病死率甚至超过90%。

▶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来自于动物身上的一种病毒,很多动物身上都可能是狂犬病毒携带者。据资料统计,每年有近55000人死于狂犬病。人一旦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很容易感染上病毒。潜伏期1-3个月。前驱期一般持续2-10天;兴奋期一般持续1-3天;麻痹期一般持续6-18小时。2007年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达3300人,2020年已降至17人。感染后死亡率可达百分百。现在国家强制家养的宠物要打狂犬疫苗。

▶艾滋病毒。艾滋病病毒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平均潜伏期7-10年。能够入侵人类的免疫系统,死亡率几乎是百分百。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1981年最早在美国发现。目前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有4种,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为9.6%左右。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的。造成今天非典型肺炎横行的祸首就来自冠状病毒家族。美国《科学》发表了第一批通过鉴定的两份有关“非典”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的论文,证实“非典”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目前科学研究证明,当今人类发现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说来源于野生动物。科学家呼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要去吃野生动物。

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发展都经过了哪些阶段呢?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 1.第一代病毒

第一代病毒的产生年限可以认为在1986-1989年之间,这一期间出现的病毒可以称之为传统的病毒,是计算机病毒的萌芽

和滋生时期。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少,而且大多是单机运行环境,因此病毒没有大量流行,流行病毒的种类也很有限,

病毒的清除工作相对来说较容易。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病毒攻击的目标比较单一,或者是传染磁盘引导扇区,或者是传染可执行文件。

(2)病毒程序主要采取截获系统中断向量的方式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目标进行传染。

(3)病毒传染目标以后的特征比较明显,如磁盘上出现坏扇区,可执行文件的长度增加、文件建立日期、时间发生变化,

等等。这些特征容易被人工或查毒软件所发现。

(4)病毒程序不具有自我保护的 措施 ,容易被人们分析和解剖,从而使得人们容易编制相应的消毒软件。

然而随着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提高和反病毒产品的不断涌现,病毒编制者也在不断地 总结 自己的编程技巧和 经验 , 千方

百计地逃避反病毒产品的分析、检测和解毒,从而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 2.第二代病毒

第二二代病毒又称为混合型病毒(又有人称之为“超级病毒”),其产生的年限可以认为在1989-1991年之间,它是计算

机病毒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由单纯走向成熟的阶段。计算机局域网开始应用与普及,许多单机应用软件开始转向网络环境,

应用软件更加成熟,由于网络系统尚未有安全防护的意识,缺乏在网络环境下病毒防御的思想准备与 方法 对策, 给计算机病

毒带来了第一次流行高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特点:

(1)病毒攻击的目标趋于混合型,即一种病毒既可传染磁盘引导扇区,又可能传染可执行文件。

(2)病毒程序不采用明显地截获中断向量的方法监视系统的运行,而采取更为隐蔽的方法驻留内存和传染目标。

(3)病毒传染目标后没有明显的特征,如磁盘上不出现坏扇区,可执行文件的长度增加不明显,不改变被传染文件原来

的建立日期和时间,等等。

(4)病毒程序往往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制造障碍,增加人们分析和解剖的难度,同时也增

加了软件检测、解毒的难度。

(5)出现许多病毒的变种,这些变种病毒较原病毒的传染性更隐蔽,破坏性更大。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的病毒不仅在数量上急剧地增加,更重要的是病毒从编制的方式、方法, 驻留内存以及对宿主程序

的传染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 3.第三代病毒

第三代病毒的产生年限可以认为从1992年开始至1995年,此类病毒称为“多态性”病毒或“自我变形”病毒, 是最近几

年来出现的新型的计算机病毒。所谓“多态性”或“自我变形”的含义是指此类病毒在每次传染目标时, 放人宿主程序中的

病毒程序大部分都是可变的,即在搜集到同一种病毒的多个样本中,病毒程序的代码绝大多数是不同的, 这是此类病毒的重

要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传统的利用特征码法检测病毒的产品不能检测出此类病毒。

据资料介绍,此类病毒的首创者是Mark Washburn,他并不是病毒的有意制造者,而是一位反病毒的技术专家。 他编写

的1260病毒就是一种多态性病毒,此病毒1990年1月问世,有极强的传染力,被传染的文件被加密,每次传染时都更换加密密

钥,而且病毒程序都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动。他编写此类病毒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他将此类病毒散发给他的同事, 其目的是为

了向他们证明特征代码检测法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是有效的。然而,不幸的是, 为研究病毒而发明的此种病毒超出了反病毒

的技术范围,流入了病毒技术中。 1992年上半年,在保加利亚发现了黑夜复仇者(Dark Avenger)病毒的变种“Mutation

Dark Avenger”。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多态性的实战病毒, 它可用独特的加密算法产生几乎无限数量的不同形态的同一病

毒。据悉该病毒作者还散布一种名为“多态性发生器”的软件工具, 利用此工具将普通病毒进行编译即可使之变为多态性病毒。

国内在1994年年底已经发现了多态性病毒——“幽灵”病毒,迫使许多反病毒技术部门开发了相应的检测和消毒产品。

由此可见,第三阶段是病毒的成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病毒的发展主要是病毒技术的发展,病毒开始向多维化方向发展,

即传统病毒传染的过程与病毒自身运行的时间和空间无关,而新型的计算机病毒则将与病毒自身运行的时间、 空间和宿主程

序紧密相关,这无疑将导致计算机病毒检则和消除的困难。

计算机病毒发展阶段 4.第四代病毒

90年代中后期,随着远程网、远程访问服务的开通,病毒流行面更加广泛,病毒的流行迅速突破地域的限制, 首先通过

广域网传播至局域网内,再在局域网内传播扩散。1996年下半年随着国内Internet的大量普及,Email的使用,夹杂于 Email

内的WORD宏病毒已成为当前病毒的主流。由于宏病毒编写简单、破坏性强、清除繁杂,加上微软对DOC文档结构没有公开,给

直接基于文档结构清除宏病毒带来了诸多不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微软Word Basic的公开性以及 DOC文档结构的封闭性,

宏病毒对文档的破坏已经不仅仅属于普通病毒的概念,如果放任宏病毒泛滥,不采取强有力的彻底解决方法, 宏病毒对中国

的信息产业将会产生不测的后果。

这一时期的病毒的最大特点是利用Internet作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因而,病毒传播快、隐蔽性强、破坏性大。此外, 随

着Windows95的应用,出现了Windows环境下的病毒。这些都给病毒防治和传统DOS版杀毒软件带来新的挑战。

诚然,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 新型病毒的出现向以行为规则判定病毒的预

防产品、以病毒特征为基础的检测产品以及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染宿主程序的方法而消除病毒的产品提出了挑战, 致使原有的

反病毒技术和产品在新型的计算机病毒面前无能为力。这样, 势必使人们认识到现有反病毒产品在对抗新型的计算机病毒方

面的局限性,迫使人们在反病毒的技术和产品上进行新的更新和换代。

到目前为止,反病毒技术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安全的一种新兴的计算机产业或称反病毒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