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举于市的故事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百里奚举于市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里奚举于市的故事 篇1
百里奚举于市,这一句话出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大概的意思是指,百里奚是在集市上,被秦穆公高价用五羖羊皮赎回了秦国,百里奚这才被正式挖掘出来,秦穆公算是赚了,百里奚这个人才就算是千金也是难求的,而他只用了五张羊皮就将百里奚赎回秦国,是秦国的幸运也是百里奚的幸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才济济的秦国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百里奚,字井伯,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大约在公元前715年,春秋时代虞国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百里奚诞生了。百里奚虽然饱读诗书,但年少丧父,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他们家的处境,当真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因而,在年幼的时候,也只有替人种田养牛为生来补贴家用,原本以为自己一个穷小子是没有姑娘会看得起自己的,一直单身到三十多岁的百里奚,才娶到了媳妇杜氏。而这个姑娘很有眼光,知道百里奚有才,是个前途无量的人,因此才会选择嫁给他,事实证明,杜氏是正确的。
嫁给百里奚之后,家庭情况依旧没有任何改观,但是妻子却没有看低自己的丈夫。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奈何家境贫寒,在当时的条件下,等级制度是很森严的,作为平民出身的百里奚,身份地位都很低微,加之楚国宗法制度严格,像百里奚这样的.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入仕为官。虽家里条件不允许,但是妻子杜氏还是积极鼓励丈夫出去周游,并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他。
获得了妻子的支持和许可之后,百里奚踏上了征途。游历齐、周、虞、虢等国,在这期间他吃了不少苦,受尽了白眼,也有受人尊敬的时候,而这次云游各国的经历,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这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俗风情、地理形势、山川险阻十分了解,为他后来给秦穆公筹划东进奠定了基础。百里奚从南阳一路求仕,结果都不是很乐观,历经宋、齐等国家,因为朝堂无人,百里奚这个人才都没有得到重用。在齐国遇到了蹇叔,两人一见如故,就此成为知己,蹇叔还推荐百里奚到虞国就职,因为虞国国君昏庸,不听百里奚的劝谏,而使得虞国被晋国灭掉。晋国知道百里奚是人才,想让他在晋国任职,却不想遭到了百里奚的拒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晋国充作奴隶陪嫁到了秦国。
后来,不知道又是多少年,百里奚已经从秦国逃出来了,回到楚国为楚王养牛,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但是这样大张旗鼓将他带走恐会引起怀疑。于是,秦穆公身边的谋臣献上一计:对楚称百里奚是当初逃跑到秦国的秦奴,秦国要将其抓回,以五张公羊皮去交换,这样不引人耳目,又能成功将百里奚带回。因此以羊皮换相便成为了一出千古佳话。
百里奚见到秦穆公时,已经七十岁了,完全是一个垂垂暮已的老者,秦穆公不免有些沮丧,因为百里奚太老了,但是百里奚没有生气,反而自我调侃道:姜太公八十岁的时候,渭水之滨垂钓,坐等贤人上钩,周文王与他同车而归,拜为尚父,而姜太公也帮助周朝开创了大周基业。我今日遇到秦穆公您的时候,可比吕尚还年轻了十岁!秦穆公听后大悦,拜百里奚为上卿,将国事托付于他。
百里奚举于市的故事 篇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通弼,辅佐。
(4)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这里作使(他的性格)坚韧。
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波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在安乐中衰亡。
百里奚举于市的故事 篇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题目是后人所加。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原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见错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常被写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人”的意思是:这样的人。而“斯人”的意思是:此人。原文中为“是人”。
注释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下》。标题是编者加的。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从。
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小沟。
举:被举用选拔。
版筑:古人筑墙时,在两块儿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这里指主管狱囚的法官。
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于:给。
是:这。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他穷困缺乏。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拂:违背。乱:使……颠倒错乱。
所以:用这些来。
动:使……惊动。
忍:使……坚强。
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恒:常。
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然后:这样以后。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表现。
发:抒发。喻:晓喻,明白。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指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在外面,指国外。
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生于忧患:忧愁患害(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
死于安乐: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
解释: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
百里奚举于市全文翻译
百里奚举于市《公孙止举荐百里奚》
一,《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全文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
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
二,《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三,注释
1、百里奚,曾任秦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丞相),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2、鬻(yù):卖。
3、公孙枝,秦穆公大臣。
4、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
5、属(zhǔ):委托,交付。
四,《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处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出自先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五,《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儒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八览以人为中心,基本上属于察览人情之作,围绕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包含了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
六,《吕氏春秋》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1-3]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举于市,出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指百里奚发迹于市井之中,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从集市上把百里奚买回来的故事,百里奚是大器晚成的旷世奇才,后成为大秦名相,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五羖大夫”。下面是我整理的百里奚举于市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简介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21年),为百里傒简作,亦称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
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虞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
公元前600年的一天,即在百里奚离开南阳出游那天,在楚国宛邑西一处寒舍,百里奚的妻子杜氏一大清早起来,宰杀了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劈了门闩炖母鸡,煮小米饭,给丈夫饯行。百里奚从南阳出游求仕后,历经宋国、齐国等国家,因为朝堂里无人,都没有得到录用。在齐国,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讨,继续求仕生涯。在齐国郅地,他遇见了蹇叔,两人一番高谈阔论,就结为知己。此后,在蹇叔的举荐下,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但虞国国君是个爱财如命的国君,在收了晋国的垂棘(垂棘地方产的宝玉)和宝马等财物以后,就答应借道路给晋国,让晋国途径虞国去征讨自己的邻国虢国,也是虞国的同姓兼同盟国。百里奚对虞国国君述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闭口不再劝谏,并对同僚宫之奇说:“对蠢人直言相劝,无异于把珍宝丢弃在路上。” 果然,晋国灭虢国后,把矛头指向虞国。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国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于他拒绝在晋国做官,被晋国充作奴隶(媵人),在穆姬嫁给秦穆公时候,陪嫁到秦国。百里奚在去秦国的途中,逃回到楚国。
楚国国君楚成王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就让百里奚为自己养牛。刚当上秦国国君的秦穆公,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国君,听说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谋臣公子絷说:“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让百里奚养牛。若用重金赎他。那不就等于告诉人家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人才吗?”秦穆公问:“那我该怎么样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絷说:“可以贵物贱买,用一个奴隶的市价,也就是五张黑公羊皮来换百里奚。那样楚成王就一定不会怀疑了。”
当百里奚被押回秦国后,秦穆公亲自接见了百里奚。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国君垂询!”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秦穆公亲自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并与他商谈,讨教国家大事。两人一谈就是三天,言无不合。穆公十分高兴,要拜其为上大夫(上卿),委以国政,实际上就是把秦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百里奚。百里奚坚决辞让不受,并推荐自己的好友蹇叔当上卿。最后,秦穆公就让他用很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让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国的上大夫。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来的奴隶,故世人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百里奚举于市》全文如何翻译?
“百里奚举于市”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