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瞻墉被封为越王,为何却一生未就藩,且又不受重用?

明仁宗朱高炽,是历史上口碑很好的一位皇帝他一生有十个儿子,其中长子朱瞻基、三子朱瞻墉、五子朱瞻墡都是诚孝昭皇后张氏所生。最后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朱瞻墉被封为越王,朱瞻墡被封为湘王,后改襄王。

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朱瞻基继承了皇位,还有三位因早逝未就藩。也就是说,剩下的六个儿子,都应该在一定时间顺利就藩才对。但奇怪的是,最终只有五个正常就藩,而越王朱瞻墉,虽然有了自己的封地衢州府,可他却一生未就藩。

朱瞻墉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要说朱瞻基将他留在京城,可能是想重用他,希望得到自己兄弟的帮助也说得过去。但问题是,根据史料证明,朱瞻墉其实并不受重用。

就好比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这时候如果他重视弟弟朱瞻墉,就应该让其监国才对。可是朱瞻基却将监国的重任,交给了二弟朱瞻埈和五弟朱瞻墡,要知道,朱瞻埈并非朱瞻基同母弟,可见朱瞻墉并不受兄长重用。

既然朱瞻基又不重用朱瞻墉,而后者也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为何朱瞻基还将其留在京城,不让他去就藩呢?再说放朱瞻墉去就藩,派人监视他,这样不是更加安全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朱瞻墉的一段经历了。

众所周知,朱棣登基后决定迁都北京,可是朱高炽即位后,又打算迁回南京,于是命太子朱瞻基去南京准备。谁知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驾崩了,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准备迁都事宜。

为了稳定朝局,张皇后一面派人去南京接回太子,一面就让朱瞻埈和朱瞻墉同时监国。后来朱瞻基顺利赶回来,继承了皇位,朱瞻墉这次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在此之后,他再没有得到重用。

既然朱瞻基已经顺利即位,且又不打算重用朱瞻墉,为何还不放他去就藩呢?其实朱瞻基这样做,才是为了顾全大局,怎么说呢?

当时朱高炽驾崩,张皇后派人去接回太子朱瞻基,可汉王朱高煦得知消息后,就想在路上截杀朱瞻基。虽然最后被朱瞻基识破,但试想一下,如果太子在路上真遇到什么危险,难道张皇后就会让朱高煦登基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她让朱瞻埈和朱瞻墉同时监国,其中朱瞻墉还是她的亲儿子,万一太子有什么差池,那么她就可以扶持朱瞻墉登基。到时候不仅群臣会支持,而且朱高煦的阴谋也不能得逞。

同样,朱瞻基即位后,也是这样打算的。他自己多次亲征,加上朱高煦蠢蠢欲动,万一出现问题,都能保证京城有位亲王在。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朱瞻基不选择另一个亲弟弟朱瞻墡呢?

其一,明朝是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朱瞻墡虽然是嫡子,但他不是最年长的。朱瞻墉虽然是朱高炽第三子,但同时又是嫡次子,如果朱瞻基有事,扶他上位是最合适的。

其二,朱瞻墡“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在朝中有很好的口碑,加上他也是嫡子,所以对朱瞻基是有威胁的。就好比后来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群臣就提议拥立襄王朱瞻墡为帝。

只不过他坚持不肯,大家才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可见襄王在朝中的威望。虽说在宣宗时期,朱瞻墡的威望还没有那么高,但让他去就藩,总比让他留在京城安全。

而朱瞻墉就没什么威胁了,加上朱瞻基没有重用他,这样既防住了他,又变相保护了他。朱瞻基驾崩后,由于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所以张太后决定,还是继续将儿子留在京城。

当然,朱瞻墉在京城留了一辈子,最后并没有登场的机会。正统四年,朱瞻墉去世,时年三十四岁。

二、明史专篇五:朱高炽皇位没做够,他的儿子却差点被皇位吓死

引言:上篇说到了朱棣的几个儿子,身为长子的朱高炽早年太子生活过得相当艰难,父亲朱棣不待见他,两个弟弟有事没事就来给他找点麻烦。

好不容易熬到1424年登基继位,可是他的皇位仅仅坐了十个月,仁宗朱高炽就一命呜呼了。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仁宗却获得了后世极高的评价,为仁宣之治打了基础。后世评价,若仁宗在位时间再长些,或许他的功绩远不止这些,仁宗朱高炽的皇位明显没坐够。

从古至今,不管做了多少年皇帝,其实历来皇位就没有人坐够的。但是朱高炽却有一个儿子,他这一辈子被皇位这 点 事吓得够呛,对于他来说,皇位不是诱惑,反而是让他寝食难安的噩梦。

此篇就来介绍下仁宗朱高炽的儿子们。

长子朱瞻基(1399-1435年)

明宣宗朱瞻基,大明第五位皇帝,仁宗朱高炽嫡长子,生母是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瞻基出生时朱棣还是燕王,据传当这个孙儿出生时,燕王朱棣梦见父皇明太祖将一个大圭赐给了自己,这是大吉之兆,朱棣因此从小便很喜欢这个孙儿。

当朱棣赶跑侄子坐上皇位后,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屡次遭到兄弟们的构陷。在这种窘境中,朱瞻基对稳固父亲的太子位功不可没,有“好圣孙”的贤名。

公元1424年,朱高炽继位后,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子。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仁宗朱高炽便驾崩了,太子朱瞻基继位为帝,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在位期间毁誉参半,他的功绩主要是仁宣之治。任用了一大批贤臣,著名的“三杨内阁”在宣宗时期达到了巅峰;民生问题在宣宗朝也得到了改善,普通百姓也能衣食无忧;经济方面得到较大的恢复。

但是宣宗朱瞻基却放弃了交趾,后期沉迷于斗蛐蛐,因此获得了“蛐蛐天子”的雅号。

明宣宗于1435年病逝,关于他的死因 历史 也没有详细记载,后世认为可能是长年的慢性中毒所致。

老二朱瞻埈(1404-1466年)

生母贤妃李氏,1424年封郑王。

仁宗朱高炽驾崩时,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张皇后令他和弟弟朱瞻墡一起监国,等待皇太子回京继位。

明宣宗御驾亲征、平汉王朱高煦叛乱时,朱瞻埈依旧受命监国,直到1429年,朱瞻埈就藩凤翔府(陕西),1443年改封怀庆府(河南)。

朱瞻埈个性暴躁,屡次打死人命。英宗朝时期,明英宗派御史周瑛做他的长史,他的暴躁性格才有所收敛。

朱瞻埈一直活到了成化年间,于成化二年(1466年)病逝,死后谥号靖,故称郑靖王。

老三朱瞻墉(1405-1439年)

宣宗同母弟,1424年受封越王,但他却是宣宗朝唯一没就藩的成年亲王,一直待在京城。

史书上关于朱瞻墉的记载很少,好像宣宗也没有重用这个年长的亲弟弟,但却一直没让他就藩。

后世分析,可能他被当作“底牌”留守京城了。宣宗早年无子,加上仁宗驾崩时汉王与宣宗的明争暗斗。这些都让宣宗皇帝有了“留底牌”的心思。宣宗驾崩后,太子朱祁镇年幼,身为太皇太后的张氏继续留个亲儿子在身边也无可厚非。

朱瞻墉病逝于1439年,死后谥号靖,故称越靖王。

老四朱瞻垠(1406-1421年)

郑靖王朱瞻埈同母弟,母贤妃李氏。生前无封号,15岁夭折,死后追封蕲献王。

老五朱瞻墡(1406-1478年)

宣宗同母弟,1424年封襄王,1429年就藩长沙府,1436年迁襄阳府。

朱瞻墡是仁宗皇帝儿子中最长寿的皇子,一直活到了成化十四年。本来他可以做个逍遥的闲散王爷、他本人也无意于皇位,但他这一辈子却三次卷入皇储风波,差点让皇位这事给吓死。

第一次是宣宗驾崩的1435年,太子朱祁镇年幼,于是风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帝;幸好母亲张太后英明果断,册立太子朱祁镇为帝,流言得以平息。

第二次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后成了瓦剌俘虏,大明没了皇帝,孙太后经过一番权衡,决定让小叔子朱瞻墡进京主持大局。最后经过于谦等大臣的轮番劝说,孙太后同意立郕王朱祁钰为帝,风波再次平息。

朱瞻墡第三次卷入皇储风波最为凶险,明代宗继位后,废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朱见济在坐上太子位一年后就夭折了。关于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宫中又传将迎立外藩之子,而谣传的对象正是朱瞻墡的长子朱祁镛。

好在朱瞻墡这些年经历储位风波有经验了,最后他依旧平稳的化解这场风波。

朱瞻墡最后得以善终,病逝于1478年,享年73岁,死后谥号宪。

老六朱瞻堈(1406-1453年)

生母顺妃张氏,1424年封荆王,1429年就藩建昌府(江西),1445年迁湖北荆州,死后谥号宪王。

老七朱瞻墺(1409-1446年)

生母贤妃李氏,郑靖王朱瞻埈同母弟。1424年封淮王,1429年就藩广东韶关,1436年迁饶州府,1446年病逝,死后谥号靖王。

老八朱瞻垲(1409-1425年)

生母郭贵妃,1424年封滕王,未就藩,1425年病逝,谥号怀。

老九朱瞻垍(1411-1441年)

生母郭贵妃,1424年封梁王,1429年就藩安陆,1441年年病逝,谥号庄。

老十朱瞻埏(1417-1439年)

生母郭贵妃,1424年封卫王,因自幼体弱多病,未就藩,1439年病逝,死后谥号卫恭王。

说完了仁宗朱高炽的十个儿子,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再介绍下。

一是仁宗朱高炽死后,有5位嫔妃殉葬, 其他4位殉葬的嫔妃都是地位不高且没有生下子嗣的,而出身高贵的郭贵妃成了殉葬品一直为后人所不解。

恭肃贵妃郭氏,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而且她还为仁宗生了老八老九老十三个儿子,按例不该殉葬。

后世史家认为,郭贵妃之所以被逼殉葬,正是因为她受宠于仁宗皇帝,加上她身份显赫、又留有三个皇子,威胁到了张皇后的地位,才被逼殉葬。

二是宣宗皇帝的兄弟们,在后期基本上都更改了藩地,后世分析这与宣宗朱瞻基监视远支藩王的国策有关。

朱瞻基从小生活在藩王叛乱不断的环境下,他登基之后,为了能更好地监视其他藩王,便将自己的兄弟都派往重要地方就藩。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苦寒之地,到宣宗驾崩后,这些皇叔们纷纷请调挪窝,迁往了富庶安逸的地方就藩。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等。

三、朱高炽有几个儿子

朱高炽有四个儿子,分别是:

1、朱瞻墉:

朱瞻墉,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封越王,正统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薨,年三十五,谥“靖”,无子,国除。

2、朱瞻墺:

朱瞻墺,男,汉族,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母为李贤妃。1424年被封为淮王,1429年就藩广东韶关。后因韶关“多瘴疠”,1436年迁藩饶州府。朱瞻墺于1446年薨逝,谥号靖王。

3、朱瞻埏:

朱瞻埏,男,汉族,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生母恭肃贵妃郭氏。洪熙元年被封为卫王,正统四年薨逝,明英宗赐谥“恭”,是为卫恭王,无子,国除。

4、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书画家,年号“宣德”。

四、朱棣除了朱瞻基还有几个孙子?

明成祖朱棣有四子:

1、子明仁宗朱高炽,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炽有10子:

(1)朱瞻基,长子,明宣宗,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寿38岁。

(2)朱瞻埈,次子,郑靖王,母贤妃李氏;生年不详,卒于1466年。

(3)朱瞻墉,三子,越靖王,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寿34岁。

(4)朱瞻垠,四子,蕲献王,母贤妃李氏;寿16岁。

(5)朱瞻墡,五子,襄宪王,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寿73岁。

(6)朱瞻堈,六子,荆宪王,母顺妃张氏;寿48岁。

(7)朱瞻墺,七子,淮靖王,母贤妃李氏;寿38岁。

(8)朱瞻垲,八子,滕怀王,母贵妃郭氏;寿17岁。

(9)朱瞻垍,九子,梁庄王,母贵妃郭氏;寿31岁。

(10)朱瞻埏,十子,卫恭王,母贵妃郭氏.;寿23岁。

2、子汉王朱高煦,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煦有11子:

(1)朱瞻壑,懿庄世子,寿不详。

(2)朱瞻圻,汉世子,寿23岁。。

(3)朱瞻坦,汉世子,寿不详。

(4)朱瞻垐,济阳王,寿不详。

(5)朱瞻域,临淄王,寿不详。

(6)朱瞻墿,淄川王,寿不详。

(7)朱瞻垶,昌乐王,寿不详。

(8)瞻坪,齐东王,寿不详。

(9)朱瞻壔,任城王,寿不详。

(10)朱瞻㙊,海丰王,寿不详。

(11)朱瞻垹,新泰王,寿不详。

3、子赵简王朱高燧,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燧有2子:

(1) 朱瞻坺,寿17岁,

(2)朱瞻塙,寿44岁。

4、子朱高爔,母不详。幼殇,未封爵位。

故,朱棣共有孙23人。

五、朱瞻基的兄弟姐妹

朱瞻基的皇后有两位,分别是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和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瞻基的兄弟姐妹有:

1、庆都公主:

庆都公主,名朱圆通。永乐七年九月初一日出生。洪熙元年四月初七日,封庆都公主。宣德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下嫁焦敬。正统二年七月十五日,进封庆都大长公主。正统五年五月十三日,公主去世,享年三十二岁。

2、嘉兴公主:

嘉兴公主,明朝公主,明仁宗朱高炽长女,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妹,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七年生。洪熙元年,封嘉兴公主。宣德三年,下嫁井源。正统二年,进封嘉兴大长公主。

3、荆宪王朱瞻堈:

朱瞻堈,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母亲顺妃张氏。永乐二十二年年,明仁宗即位,以皇子封荆王。明宣宗宣德四年就藩江西建昌。明英宗正统十年三月,移国至湖广黄州府蕲州。从此开启了荆王一脉在蕲州的近两百年历史。

4、襄宪王朱瞻墡:

朱瞻墡,明朝宗室,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册封为襄王。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宣德四年,就藩长沙府。正统元年,迁襄阳府。

5、越靖王朱瞻墉:

朱瞻墉,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封越王,正统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薨。

郑靖王朱瞻埈:

朱瞻埈,男,汉族,明朝宗室,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明朝第一任郑王,母为李贤妃。永乐二十二年,封为郑王。

明仁宗崩逝时,张皇后命令朱瞻埈和他的弟弟襄王朱瞻墡监国,直至明宣宗即位。后来宣宗亲征乐安,仍命朱瞻埈和朱瞻墡守北京。宣德四年,朱瞻埈就藩凤翔府。后因第十弟卫恭王朱瞻埏薨逝,故而在正统八年明英宗下诏改封至怀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