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什么时候被占去,什么时候又统一

台湾在元朝时正式成为我国疆土,明朝时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被郑成功收回,建立反清基地康熙时再度统一。后1895年甲午战败,被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光复。

二、清朝从什么时候开始统一台湾的?

从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延平王郑克投降施琅大军,共计约22年。大致过程如下: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不久即病逝,内部发生争讧。清朝乘机派使者,企图说服郑成功之子郑经归降清朝。郑经为了减轻压力,与清朝谈判,交出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清朝要求台湾人众迁回内地,剃发易服,郑经不允,谈判未成。

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出兵攻打郑氏据守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厦门,郑经战败,退出厦门,逃奔台湾。清朝乘胜派舟师出征台湾,在海上突遇台风,船只沉没,无功而返。

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湾议抚,答应郑经如归顺,可封“八闽王”,郑经犹豫不决,后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海纪辑要》),拒绝清朝的招抚。

康熙亲政后,邢部尚书明珠奉旨入福建,主持和议,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康熙不愿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

此后发生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乘机与吴三桂、耿精忠勾结,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不久,郑经病逝,其子郑克嗣位。

康熙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供应后勤,与施琅和衷共济,保证了施琅出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郑克则派勇敢善战的刘国轩守澎湖。澎湖大战,郑军大败。清军击沉敌船159艘,郑军死伤12000人,浮尸遍海,刘国轩仅率31艘船逃回台湾。

澎湖战败,郑克等极为恐慌。施琅进行政治争取工作,对被俘的台湾兵将,优礼相待,赏给银米。郑氏已无抵抗能力,于7月27日向清军奉表纳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户口土地册籍。康熙接受投降,台湾遂告统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始设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澎分别驻兵1万人,设官治理、筑城戍守,台湾宝岛得以统一于清朝政府之下。

三、台湾何时正式建省

摘录部分史料,有关台湾省的历史:

约三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公元二三○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六一○年,隋炀帝派将领陈棱及朝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到达了台湾;

一二九二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福建晋江县;

一二九七年,元政府派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二人率军前往流求(台湾)诏谕;

一六八四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一七二七年,清政府又添设了澎湖厅,并以“台湾”正式定为官方统一名称;

一八七五年,台湾行政机构增为二府八县四厅,统治台湾澎湖全部地区,并把原地名鸡笼改为基隆;

一八八五年十月,慈禧太后下懿旨,诏准左宗棠提出的台湾建省方案;

一八八八年三月三日,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将台湾、澎湖交还中国;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国民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

虽然六十多年过去了,但台湾回归祖国的情景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晨曦初露时,台北各式人等纷纷涌来公会堂,受降典礼将在这里举行。会场内外人山人海,都想亲眼目睹翻开台湾新纪元的庄严一刻。

八点五十五分,乐队高奏胜利进行曲,身穿崭新陆军上将服的陈仪缓步走入大厅,他的身后紧跟着台湾警备副总司令陈孔达、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七十军军长陈颐鼎、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李世甲。

日方投降代表安藤利吉等五人,则早已奉命到达,等候另室,听从传唤。

大钟敲了九下,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葛敬恩宣布:“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开始。”

为永久纪念台湾从日寇统治下重归祖国怀抱,国民政府决定十月二十五日为“台湾光复节”。每年这一天,全省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并放假一天。

四、台湾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清政府统一起来的?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立台湾府。

过程:

1683年6月14日,清军跨海东征。经过7天激战,先将澎湖攻克,全歼郑军精锐。郑克塽最终采取太傅刘国轩的建议,顺应时势,归顺清廷。于是派人向施琅请降。施琅立即奏请康熙皇帝定夺。康熙降旨施琅,接受郑氏请降,又重申了先前的承诺:如能诚心来归,可将前罪尽行赫免。

1683年7月8日 施琅率领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向台湾、澎湖进发。

1683年7月16日 清军向澎湖发起进攻,清军击败大明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1683年10月2日 施琅亲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等文武官员正式剃发受诏。自郑成功入台22年,清朝最终统一全国。

扩展资料:

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 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人口约2350万,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首要都市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参考资料:台湾百度百科

五、台湾是什么时候收复的?

在三藩刚刚平定不久,割据台湾的郑氏家族发生内乱。起因是1662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立。1681年,郑经死后,其部将冯锡范等杀死了郑氏的继承人,改立郑经次子克塽继承延平王位。郑克塽年幼,成为冯锡范的傀儡。康熙在此情况下,决心为了国家统一收复台湾。1681年七月,康熙下诏“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施琅率领战舰三百,精锐水师二万,进攻澎湖。经过七天激战,清军占领了澎湖。不久,郑克塽派人前来乞降,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凤山、诸罗),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

六、台湾何时回归祖国的?

公元1945年,台湾正式回归祖国。

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 纵跨温带与热带。人口约2341万,超过70%集中在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台北都会区最大。

中国台湾地区,是指台湾当局控制下的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以及福建省的金门、马祖、乌丘等岛屿,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6个台湾当局“直辖市”,基隆、新竹、嘉义3个市,新竹、苗栗、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屏东、台东、花莲、宜兰、澎湖、金门、连江(马祖)13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