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姓辈分排名表是怎样的?

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这样进行排名的

李姓,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李姓人口有1.0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9%,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除中国外,在朝鲜、韩国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尤其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以及西北河西走廊,另外在西南云贵走廊也有集中聚落,其中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现在一般认为李姓源自于徐淮夷,发祥在陇右、赵郡两地。李姓历代名人极其多,如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诗仙李白、唐太宗李世民、药圣李时珍等。李姓在中国历史上称王称帝人数多达62人。

先后建有成汉、西凉、万春国、野能国、唐朝、后唐、南唐、西夏、越南李朝、李蜀、大顺、朝鲜王朝、大韩帝国、韩国、新加坡等王朝和政权。另有李宪、李密、李轨、李子通、李希烈等割据政权。

李姓是出自黄帝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结合的后代,或出自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颛顼和舜帝后代一说: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颛顼的裔孙。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李姓祖先之一。

二、求李氏辈分表

李姓辈分表  

湖南省  

张家界桑植县李氏派语:金明左国进。  

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茶陵(衡山)李氏派语:排行原诗: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排行新诗: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向阳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声大,逢年可作梅。  

四川省  

三台李氏派语:明永李朝天,文中绍丕先,兴广长成德,定向嘉法全。  

广安武胜李氏派语:国政乾坤定,英雄世代昌。  

南充、德阳中江李氏派语:斯氏本忠,万世兴隆;洪兆先德,永佑后聪。(续字辈)家国天廷,中华少雄。  

广元苍溪一带李氏派语:恩荣光昌国,洪财焕大唐。  

青川县茶坝乡派语:龙斗林思从,春正开荣昌,忠和光天德,万世自留芳。  

南充西充李氏派语:朝庭延长,君国忠政,天子万年。  

广汉李氏派语:上二十辈为: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坤贤乾得助 子孝亲常宽 到家父“宽”字辈结束 ;下二十辈从我“仁”字辈开始为:仁义治世宝 清洁传家珍 忠信福禄本 和平畅茂因。  

金堂水竹林李氏派语(一世祖李辉春/贝氏,二世祖李世辈(一世祖李辉春/贝氏,二世祖李世爱/英氏,三世祖李生玉/许氏,原籍湖南新宁高桥):天 元 年 永, 时 值 宏 昌, 家 道 隆 庆,福祈延长,笃生英俊,特起贤良,安邦定国,族大庭光。  

扩展资料:

起源

1、出自赢姓

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顼(zhuān xū),出自赢姓。颛项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

到了唐尧时代,颛项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即法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赢。

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之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李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2、出自姬姓

商朝时期,居武落钟离山的巴人,在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是周的同姓后裔,后向川东扩展。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在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留于渝境的巴人成为板楣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3、出自他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4、出自他姓改李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5、外族基因的融入

李姓的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

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人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发生外族流人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

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氏族谱

三、李姓家谱辈分排列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

李姓家谱辈分你可以参考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跟你的比较合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D、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8、宁乡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9、沅江李氏一支四续宗谱字派(部分)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10、叙乐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英霍六太三支合议新增派: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11、南郭李氏一支十一修宗谱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12、龙船港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13、滕冲叠水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余下全文>>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顺序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丹鲜李姓为第二大姓。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李氏家族的辈分是怎么排的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李姓家谱介绍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省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李姓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四、李姓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父亲在世时提到:大\头老家的祠堂里有记载,我族来源于陇西世家,看上面的李姓来源中确实写有:

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余下全文>>

李姓排辈家谱友你好:研究姓氏和家谱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李姓他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李氏家谱》中,按字辈排谱自然就很难了。全国各地的李氏有所不同。要知道山西省洪桐县一代那可是中国百家姓的发源地。在此仅谈李氏家谱(不能单纯的讲夏津一个地方.) 例如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为: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万.群.士.绍.延.邦.国.永.振;月.成.兴.相.道。万.方.龙.元.天.学.高.先.宗.德.国.正.永.安.定.世.代.玉.朝.君。但从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后裔和全国的百姓们也开始想姓李和叫李 X X了。所以当年姓李的人增加。这样李姓的家谱就复杂起来。李氏后裔中,“世”字辈之后排辈为: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排辈多的能达好几十辈(代),少的仅有3-5辈(代)然后就不知后代如何起辈了。在这儿我也给朋友列举几例。有的只排辈:长.连.洪.林.秋??? 还有的排辈:促.上.自998.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以山东省为主的李氏:桂.明.福.印.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纪.克.永.传.清.明.和.顺。要有后人自已来整理。目前山东的(阳谷县)60代为一排辈的家谱最全了。家谱为:

继世传家葆.思国安庆章;乃祯鸿秀顺.福履永兴昌;

德臻绵长久.廉洁恭学良;忠义应琛省.立志建清光;

伟业奇广聚.春和寿益旺;祝华延圣景.恩尊效平阳。

在例如:(汕头一代的李氏)

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

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椒番万载香。

还有云南文山一代的李氏:

春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永远振朝廷。

这样看来朋友对对号也就是了,真正的想有当代自家们上的家谱还要个人制订整理方可。(个人提示观点.仅仅供朋友参考.)

李氏家谱字辈是怎样排列的我也不知但我是李氏义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李氏字辈谱

1、湖北: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光天化月照,鸿先喜泰尧,才发兴隆茂,林应登文朝,忠厚传家远,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仁义礼智信,天地元黄宇,宙兰馨竹秀;

6、有、芳、毓;

7、李煜同族: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国、勋、业、秀、广;

13、福建: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簪缨甲第庆缠绵,南宫归获超今古,兆楚人文极万千;

18、华国才猷真裕俊,经邦读列可光前,云初祖尔原同气,源远流长百世传;

19、常绍前光修德大家声远振诗书长;

20、国治家齐维尔克昌,存心宽忍百世其长,兴宗耀祖富贵永强,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文运振明新,学道恢仙泽,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万、鸿、清、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任孝一正方,元启天开宗,易长文明辉,先绪克定大,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天道显昭崇典则玉成才美期登用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余下全文>>

李姓辈分表?

请问一下李氏家族辈分是怎样排的建议你到李姓吧去看看,可能有答案。

李氏族谱字辈1051 山东安丘:和、凤、一、金、海、彦。

1052 山东安丘峰山:耀、作、声、德、茂、学。

1053 山东滨州:清、鸿、希、泽、延。

1054 山东博兴:月(岳)、士、东、南。

1055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1056 山东昌邑:逢广守举贵,昌树林继勋,喜田景华庆。

1057 山东昌邑:廷东朝珍彦,天公?X效?L,?V守举??,宜向宗志元。

1058 山东德州:汉熙庆正广,康风清太勇;海红祝德大,安登腾和忠。

1059 山东德州:辱季绍光,照先名传。

1060 山东登州:树、林、森、茂、栋。

1061 山东东明:龙光庭中玉,而克若雨宏;贤仕良国彦,名儒振家声。

1062 山东东平:曰起清庭,玉作帮(国)宝,去献家祥。

1063 山东东营:德、修、文、建。

1064 山东肥城:际兆昌允,瑞开洪图。

1065 山东费县:兴、清、春、佩、英。

1066 山东高密:化宗春作,道来风和顺。

1067 山东高密:玉、福、克、绍、先、哲。

1068 山东高密:元宪诒敦迪,嗣府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1069 山东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070 山东高青:桂、凤、振、恩、广。

1071 山东冠县:同学付子玉,乃维祖泽鸿。培承献代列,百世庆繁昌。恩惠广永存,万季伦章春。分支始祖李侃公。

1072 山东广饶:荣、龙、庆、好、开。

1073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1074 山东海阳: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

1075 山东海阳:润、珠、明、浼

1076 山东海阳:世孔作树,超知忠京。

1077 山东海阳:悦、信、维、仁、义。

1078 山东荷泽:景、效、朝、进、广、宪、中。

1079 山东荷泽:世、守、海、孝、存、灵、圣。

1080 山东菏泽郓城县符楼村:中成心乃玉,瑞绪容风昌

1081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1082 山东黄县李氏:(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083 山东惠民:景、佃、文、相、丰、春。

10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1085 山东济南:九、秀、佰、宝。

1086 山东济南:庆、林、承、昌。

1087 山东济南:廷登贵化荣,温良共简让。

1088 山东济南:万、廷、恩、广、德、佩。

1089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1090 山东济南长清:九士思念明,廷登贵(殿)化荣,温良共简让。

1091 山东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1092 山东济南历城:太、兆、玉、宗、继。

1093 山东济南历城:文、学、宝、善、延、吉、清。

1094 山东济南宛平:树、恩、之、永、仁。

1095 山东济宁:贵、宝、彦、广、常。

1096 山东济宁:若肇维祥,作善得昌;奉述庭训,永标其方;谨言慎行,尊乃伦常;千斯万年,兹亦攸光;续传久远,人所共望。

1097 山东济宁:兴继开明,启承发荣;忠孝修德,方正建行;经纶衍续,祥和久恒;隆盛光祖,显耀满庭。

1098 山东济宁:月、兆、兴、克、衍、久。

1099 山东嘉祥:凤、玉、恩(如)、兆(基)。

1100 山东嘉祥:怀、效、若、兆、伟、祥。

1101 山东胶......余下全文>>

四、求山东李氏字辈

1. 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2.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3.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 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 湖北钟祥:安居乐业,玉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6. 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自如永定玉。

7. 内蒙赤峰:宝、玉、凤、振。

8. 某地李氏:宝元世大,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方正。

9. 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10. 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11. 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12. 湘潭高塘:邦家之光,大宗维翰;克广德心,介尔景福;皇恩多士,文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13. 贵州李氏:邦、应、世、忠、天、美。

14. 江苏李氏:邦、正、朝、兴、国。

15. 江苏高邮:碧胜云启,三掌钰宗纯;震金大学,光道德永。

16. 某地李氏:笔、生、芳、长、启。

17. 常德维新:鼻仕允贞元应祚长方登灼先维新世泽作述振家声荣。

18. 新化李氏:必承先祖业,以立裔人基,善积能延庆,书香永荫重。

19. 湖广祁阳:必定安邦兴,进位朝相祚,盛世重才能,思去恩远固。

20. 湖南桃源:必定开文运,生华梦兆先;太尚道广德,继承统成天;盛世利彩凤,富贵永万年。

21. 安化李氏:必可绍单仕志朝时德之其标以汝美利见大邦基发祥正。

22. 华容李族:必良贻法远,光裕定逢昌,元本恒传茂,同宗绍述长。

23. 广西桂林: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24. 华容桥头:必有淳良起,本源自可祥,同宗传以信,远绍定荣昌。

25. 重庆李氏:毕万洪文承,福能远长立;代光先四泽,昌勤耕广读;贞富贵连登,吉弟满庭堂。

26. 南安蟠龙:弼拔伯德若于如孚实天肇衍,宜尔君子长发其祥垂裕来兹。

27. 山东郓城:炳、培、善、殿、传、百、世。

28. 河南固始: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

29. 重庆李氏:白永嘉应 龙如仁义 承先继述 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

30. 湖南资兴:伯本楚象廷,邦鹏必叟中,厥亨利熙成;德决师仕,克廷春应永,洪希正万元,文章昭宇宙,德业显乾坤。

31. 某地李氏:伯尚梦朝廷,国大应时芳;祖必加增起,永世定隆祥;宗远思仁孝,文明万代昌;善良敦道义,圣治正纲常。

32. 小板桥李:伯允朝先洪,兴绍显耀宗;枝世德作承,光华益庆隆;景行惟继祖,忠孝与友恭;培植毓贤俊,文章经济崇;克振家声远,贵仕翌时雍。

33. 河北玉田:百、连、瑞、荣、自。

34.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

35. 山东青州:百、玉、西、吉、庆、明。

36. 湖南郴州: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37. 某地李氏:本大昌咸(显),安和永庆。

38. 桂东城南:本根培植厚,滋润在元良;福荫钟奇秀,经畲蔚翠芳;鸿材柱楝大,受作梯航;枝业能留意,咸分上苑香。

39. 江西宜春:本、坤、钊、清、登。

40. 常丰十甲:本立家传盛,时隆世有荣;英才光玉宇,上达起先声。

41. 某地李氏:本、立、而、道、生。

42.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43. 江苏兴化:本、文、怀(志)、得(永)、加、石、子。

44. 湖南沅陵:本元朝拔开新运,正吉宏昌少治帮,永远书香照得泽,高明万代庆佳祥。

45. 台山李氏:本毓裔联英,金枝向日荣;奕世逢春茂,参天曜日明。

46. 善邑曲江: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47. 邵阳八甲:本正发祥懋,肇启有忠纯;立学光前代,家传瑞运新;声华成盛业,孝义一庭荣。

48. 江西南昌:伴国仕光春,谌应时坤尚,祖德恢宏业,忠孝义节芳,永远发长祥。

49. 江西南丰:步、相、善、继。

50. 江苏盐城:步、庆、文、运。

51. 四川南充:才、成、德、思、克、季。

52. 湖南新宁:才达庚永梦,仕惟思廷伏;万荗德卓愈,世宗赵春景;秀泽朝中焕 ,兴隆迪吉康。

53. 湖南永兴:才贵有子,胜文朝家;宗堂永振,万代恒昌;荣华世绍,思维向善, 福自流长。

54. 广东仁化:才华治国,威武刚强;家声丕振,祖毓荫祥。

55. 山东青岛:才、良、任、朝、光。

56. 李贤后裔: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

57. 四川万州:才仲仁显志,世高国正昌;作承天锡远,文章见洪心;定邦裕厚泽,恩光启长芳;忠孝培大本,学士继书香;一朝三元会,万代颂荣扬。

58. 湖南七甲:材达栋梁美,恩深雨露滋,伦常存后法,守创绍前规。

59. 湖南衡南:材、祚、承、先、本。

60. 贵州李氏:财发兴隆茂,林应登文朝。

61. 某地李氏:常绍前光修德大,家声远振诗书长。

62. 山东莱州:常名树世,乃家之荣;再传百代,宏大而终。

63. 江西赣州:常、义、有、道、帮。

64. 辽宁海城:长秉明文振,园恒世守廉。

65. 湖北钟祥:长登孝友,勤俭家传;身逢昭代,学守古贤;永怀启绪,立志承先;祥祯百世,福履定延。

66. 新化李氏:长发方开树,多祥起益臣;若为贤懋德,宗昌必继荣,孝友传家政;清真作善基,存心思祖训,后裔衍前光。

67. 江苏沭阳:长怀本宗,敬承德(祖)国,孝友启家。

68. 湖北应山:长、开、景、润。

69. 山东聊城:长、连、洪、林、秋。

70. 陕西安康:长世定光复远,延绵益寿昌。

71. 江西泰和:长诵诗书,东作其勤。

72. 湖南七甲:长蜀飞阳石,春茂善宇居,峰衡泽发祥,立勤勉智恒。

73. 湖南李氏:长、天、相、随、玉。

74. 贵州李氏:长文兴庭,志有发光。

75. 湖北郧西:长永光宗祖,德宏世必昌,齐家惟孝友。

76. 福建金门:长志君廷,秀振耆英,熙和丕焕,世炳嘉祯。

77. 泰安李氏:昌秉元泰,清林灿成,心助慈建。

78. 贵州李氏:昌、鸿、百、代、兴。

79. 某地李氏:昌、良、佐、广。

80. 江苏宜兴:昌、良、作、开、永。

81. 四川仪陇:昌、林、云、世、代、茂、忠。

82.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83. 山东淄博:昌、同、志、安、乐。

84. 河北丰润:昌、印、大、 庆、 忠、 孝、佐、家、邦。

85. 广西贺州:昌宜德伯(仕)秀廷,万日常冠本枝茂,盛世光华清若碧,兴唐宝树兆祯祥,英才仁寿绍书香。

86. 安徽明光:苍荣先德,大世(仕)可中,丙仁首道,万代克承。

87. 广西横县:畅、朝、廷、为(天)、其、显。

88. 泉塘李氏:朝昂凌皋氏议,克绍光祖德,诗书振家声,继承常显达,福禄寿康?。

89. 某地李氏:朝成德文,正林明宗。

90. 重庆开县:朝臣登上品,世代万年青。

91. 湖北武汉:朝、德、文、茂、璟、太、显、达、金、福、忍。

92. 浙江李氏:朝、纲、世、登、永、吉、大、昌。

93. 青岛李氏:朝、鸿、旭、昌、文。

94. 重庆巫溪:朝进安中先,廷春文美荣,国正光天德。

95. 绥中李氏:朝进龙永作,毓继国林文。

96. 某地李氏:朝龙昭来许,昆山永百年;呈祥开后印,吉庆宇轩元。

97. 庆符李氏:朝乔贞光旭,尔松合山元,文运天开远,诗书世泽长,道德培国本,忠孝振家声。

98. 山东枣庄:朝庆兴明梁,金玉发辉光。

99. 某地李氏:朝廷开国,世代用昌。

100. 福建明溪:朝廷士子,家国贤良;经书传世,百代其昌。

101. 四川安岳:朝廷印信正,仕如子大成;兰林恒年秀,桂院月长青;芬呈舒敬永,芳敦时化纯;伯元开世儒,文运应先宗;海清明圣作,国祚景象升。

102. 某地李氏:朝兴德泽,庭袷忠良;文章华国,祖显名?;诚朴远绍,家道隆昌;永宜遵守,培植栋梁。

103. 四川南部:朝元先庭维仕林,文宗弟子胜聪明。

104. 某地李氏:朝、元、永、绍、方、贤、才。

105. 贵州李氏:朝忠德从,龙发义长。

106. 贵州李氏: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107. 江陵白马:慈必文学宗,先大克家子。

108. 某地李氏:慈(音)、惠(音)、远、益、高。

109. 湖北江陵:嗣(友)必文学宗,先(乃)大(为)克家子;成德思元公(勋),怀芳步国土,诒谋启盛传,永以绍宏(前)绪(美)。

110. 唐楼李氏:嗣大先国泰,祚启复朝清;传代登元志,芳名兆世春。

111. 湘潭李氏:嗣逢景大,世锡文明,祖泽源远,万代昌荣,修齐有道,辅国清平,佑启孔厚,克振家声。

112. 重庆云阳:嗣系世念小,八九祖添源;志应永兴廷,才正世大友;文尚光宗宏, 荣先维继树,裕厚罗英贤。

113. 某地李氏:嗣延自思大,世重应宗添;仁义克复纪,绍本必从元。

114. 重庆奉节:词绪荣昌,英贤世圣。

115. 四川仪陇:从忠明远柱,敦后得安康。

116. 安徽合肥:从义开基本,立德永世昌,文章华国正,大道克家良。

117. 湖北钟祥:从天万世兴,进士佐龙廷;上国升光彩,相传卫楚秦。

118. 渠县李氏:从、广、至、渝、落、渠、化。

119. 云南李氏:丛文明众世,清春朝安顺;义自正乾坤,长能胜记清。

120. 四川新都:枞、经、家、国、祝、昌、隆。

121. 营口李氏:重??守正,可 ?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22. 湘阴荆塘:重思安世闻,必万廷正应。

123. 某地李氏:崇成如永,延长维世;洪熙光文,肇启文明;万国咸宁,进德修业;云龙风虎,刚健中?;得主有常,承天时行;含章可贞,敬义立并;方大……。

124. 陈山李氏:崇俭恭敬,孝友德协,福寿康宁。

125. 湖南七甲:崇儒效宗祖,应颜曾师孔,孟荣华永代,琮组传文章。

126. 湖南长沙:崇儒效宗祖,应兴志景思。

127. 湖北孝昌:崇学时思,树德务滋;端本敦厚,荻承宗基;发扬光大,正道新名;培成国用,世代家齐;照派相传,名同公取;免致重袭,乱其纲纪。

128. 贵州李氏: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129. 重庆潼南:崇宗明远(近),敦后得安康。

130. 宁乡北湖: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131. 湖北钟祥:成德达才,克振家邦,代承祖阴,必有祯祥,俊贤蔚起,为国之光,中正传世,福禄礼常。

132. 江苏沛县:成、凤、德、光。

133. 河南南阳:成金基香元,名芳万世传;家守耕读道,训贵仁义先。

134. 广东李氏:成、开、子、德、启。

135. 天门渔薪:成、仁、后、代、昌。

136. 江苏李集:??成山,敬修甲章,大政提纲。

137. 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138. 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139. 某地李氏:成、四、向、高、德。

140. 临沂李氏:成、守、克、传。

141. 安徽李氏:成(承)先光世泽,德志大书声,学义科名重。

142. 四川大竹:成占一明,朝献祥瑞,代笃忠贞;汉茂元赞,普育俊英;培仁树德本立道生。

143. 竹马馆东: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壬拱华进敬;尚瑷文胜长,魁顺记馀贵厚;忠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绮纾绸致。

144. 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145. 安徽李氏:城、建、振、小。

146. 重庆黔江:陈家辉宗祖,方泽运势兴;文明开盛秀,世代永远春。

147. 湖北利川:诚世有本维荣相,文运天开美味堂;光耀朝廷永长久,斗洪明星正家邦。

148. 安仁李氏:承汉文光,万延继仕。

149. 全州龙水:承景继思连,守恭臣自友;元大一土葵,祖惟志延克。

150. 湖北钟祥:承守祖德,永继先志;宪发朝廷,万世照中。

151. 重庆巫山:承先良可大,之本必达昌,忠厚源有字,传家方远扬。

152. 四川李氏:承先继述,世代兴荣;天锡洪文,家国显庆,……。

153. 万卷堂李:承宗本可兆, 修士应同登,以遇明良际,传家业永升。

154. 安徽祖籍:承祖宗绪,广大永昌,世传有道。

155. 常德李氏:曾应朝尚,正先试春;治经周代,长永聚庆。

156. 江苏江宁:春本明伦,毓秀忠英。

157. 湖北恩施:春长振世绪,达亨崇美鼎。

158. 湖北钟祥:春国荣登世,光德义宗玉;金木水火土,清廉可振家。

159. 贵州李氏:春贵文成本,应朝发家祥,世德行正显,恩光锡永长。

160. 江苏扬州:春、宏、得、有、大。

161. 洢溪李氏:春辉紫杏,夏映红莲;秋催桂发,冬送梅先。

162. 陕西汉中:春吉应景才,先朝德元开;文明申成永,万土思从来。

163. 江苏李氏:舂、久、恩、从。

164. 湖北通城:春林佳景,祥兆绪延;英敏世昭,翔运恢先。

165. 华容李族:春林开远秀,忠厚发祥芳,佳树培元盛,丹风振和鸣。

166. 广东镇平:春灵开国秀,瑞仕耀霆方。

167. 某地李氏:春连玉发克,青山颂江在,万事永江河。

168. 青岛平度:春、明、昌、福、相。

169. 广东连山:春、时、沾、雨、育(毓)、书(舒)、??。

170. 某地李氏:春世运之常,大石永昌茂,高泽杜志培,佳值飘清秀。

171. 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72. 齐齐哈尔:春、树、延、年、茂。

173. 贵州纳雍:春文材草应(如)正廷,玉书发毓百世兴。

174. 广西玉林:春秀杨辉时子展,之兆志显振家声。

175. 某地李氏:春、章、德、林。

176. 李钦后裔: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继守学兰,克广世传。

177. 重庆壁山:翠浓春芬碧,光明之正大,中德福寿全。

178. 某地李氏:纯、谨、振、华、堂。

179. 河南邓州:纯玉振金生,久学端显文;殿传名世焕,万方清景春。

180. 湖北钟祥:淳横炳轨钧,泽业耀堪钦;法树辉堂锦,流荣灿坐铭。

181. 湖北麻城:传、芳、永、延、隆。

182. 某地李氏:传广维其大,宗超继之永。

183. 华容李族:传家惟孝友,英才必昌胜,礼义遵先进,诗书耀后昆。

184. 云南李氏:传家孝友,经国文章,明成得宁。

185. 沅江李氏:传家以孝,佐国惟忠,务由正大,耀祖光宗。

186. 益阳李氏:传家惟孝友,治国在忠良;继志恢先绪,懋修耀玉堂;熙朝勤选拔,贤士庆名扬。

187. 华容南山:传家惟孝友,英才必昌胜,礼义遵先进,诗书耀后昆。

188. 益阳李氏:传经思祖泽,敦厚有余芳,泰运沅逢甲,名……。

189. 山西运城:传玄学,伯阳志广继,世民开唐基,太宗三晋起,长安登宝殿,科选百才智,笃印宋鸿峰,华夏法典正。

190. 华容李族:初志文传应,朝承代有人,家学可自新,继统绍先明。

191. 安徽长丰:初细伯文国,世成朝天同,明志兆家传,多方绪仪延。

192. 内益李氏:处孟景继宗,国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上丕前;忠诚宏炽盛,仁礼蔚嗣贤;兴得我邦基,济益厚福长。

193. 石圳李氏: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

194. 湖南攸县:垂、裕、远、攻、德。

195. 山东郓城: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

196. 重庆李氏:达元重美大,广学同光昌。

197. 广东清远:达、德、有、常、中、公、启、百、扬。

198. 湘潭白鹿:大本存先德,逢时毓俊英;忠良开国运,孝悌振家声;源远流咸庆,根深叶自荣;诗书绵世泽,竹帛纪勋名;作福光前代,诒谋启后生;人随湘水秀,风绍吉安清。

199. 广西李氏:大、昌、行、从、庸、景。

五、李氏家谱 我只知道 兴,志,成,先,得,下边还有啥,上边还有啥,

1、山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2、山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3、山东蓬莱:宝、树、世、业。

4、山东郓城:伯、请、孝、思。

5、山东青州:百、玉、西、吉、庆、明。

6、沂南县李:本、长、建、道、尊。

7、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8、山东滨州:丙、洪、清、杰。

9、山东郓城:炳、培、善、殿、传、百、世。

10、山东微山:秉玉上德,体宪传家。

11、山东沾化:秉正在胜,克一怀会(盛),光清树文。

12、山东青岛:才、良、任、朝、光。

13、山东莱州:常名树世,乃家之荣;再传百代,宏大而终。

14、山东新泰: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15、山东聊城:长、连、洪、林、秋。

16、山东东平:长、振、召、轩、绪、衍、祥。

17、山东临沂李氏:长、遵、先、发、崇。

18、山东泰安李氏:昌秉元泰,清林灿成,心助慈建。

19、山东定陶:昌、守、文、学、广、玉。

20、山东淄博:昌、同、志、安、乐。

21、山东李氏:朝、恩、庆、友、仁。

22、青岛李氏:朝、鸿、旭、昌、文。

23、山东枣庄:朝庆兴明梁,金玉发辉光。

24、山东桓台:崇功象贤,本页荣茂,文治中华,道德发家。

25、临沂李氏:成、守、克、传。

26、山东郓城: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

27、山东李氏:春红效本,英恒大同,化齐新团。

28、山东莱阳:春建洪士,学升维尚,庭仁允晋中。

29、青岛平度:春、明、昌、福、相。

30、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31、山东商河:纯以忠孝传嗣乃可绍世恒存,全凭仁德兆昆方然延宗永昌。

32、山东微山:春毓元继广,召宪乐凡祥,令德维纯右,钦绍念显杨;根深枝叶茂,源远泉脉长;勤俭立家本,万代永荣昌。

33、山东济宁:大丙来崇太,广殿乐(文)凡池;春光步雨露,忠世本永长。

34、淄博李氏:大开吉恒,永德秉善;良传家广,福受康宁;京荣兆华,玉秀庆香;延云兹盛,万春茂方;兴旺长生,本源增祥。

35、山东历城:大、如、万、传、家、在。

36、山东泰安:大兴化庆,传镇洪志。

37、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38、济南济阳:德广兴殿才能,冠乐天寿世长。

39、山东微山:德光方子正,本立继世常;培化开宏运,广成庆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