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食节是指什么节日?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二、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中,“寒食”指的是什么时候?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先生。

晋文公重耳公子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卓尔不凡,名垂千古。

然而这位晋文公在荣登帝位之前,过了一十九年颠沛流离的日子,而始终追随左右,忠心耿耿的人物当属介子推。

前657—前651年,晋国逢“骊姬之乱”。

权力的争夺,宫闱的倾轧,使得敏感人物重耳公子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前路渺茫,后至追兵,风餐露宿,夜不得安,公子重耳和一众随从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在卫国的时候,他们的粮资消耗殆尽,数日未进米食的重耳体力不支,摇摇欲坠。想起昔日宫中的锦衣玉食,黯然神伤。

介子推看后十分不忍,思来想去,苦无他法,竟挥刀割下股肉一块,烹成汤食,奉与重耳。

后来,重耳公子历经万难,终成君主。按说介子推也是苦尽甘来,柳暗花明。这样一个厥功至伟的人物本该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享受厚禄荣华。

然而介子推却无意仕途,携其母归隐绵山,淡薄度日。

晋文公心怀愧疚,与属下追至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得闻,又向山林深处前进,坚守不出。

绵山蜿蜒曲折,茂林密竹,寻人不至,晋文公棋行险招,命人以火攻山,三面围燃,只留一处出口放行,让介子推自己出来。

火光肆虐,漫山涂炭,晋文公左等右等,未见昔日故人,却等来了焦黑的尸体和一首绝笔: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怎么也没想到会是此番结果,惊心骇神,万分悲痛。感念忠臣之志,将介子推葬于绵山,为他修祠立庙。

因为介之推死于烈火,死状凄惨,痛苦不堪,晋文公遂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因无法生火烹制食物,人们只能吃凉的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除此之外,后世又发展出许多风俗:扫墓祭祖、插柳、踏青、蹴鞠等。

今人虽不太注重寒食节的习俗,但对于这位忠君奉主,不慕虚名,功不言禄的臣子却是念念不忘。

三、寒食古诗是什么节日

寒食古诗描写 的是寒食节。

寒食

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四、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寒食节是冬至后105天,一般在清明节前1-2天。

寒食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最开始是定在清明节的前两日,而在清初的时候经过汤若望改革,寒食节的时间改为清明节的前一日。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会禁烟火、吃冷食、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等。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晋国公子重耳在介子推的忠心追随以及其自身励精图治下,成为了一代明君晋文公,后来介子推退隐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迫其出山相见而放火烧山,最后却烧死了介子推。因此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下令设立寒食节。

五、寒食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